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2017年,在广西柳州市柳北区石碑水库采用水库除险加固、养殖条件改造及设计套养模式等技术措施开展了山塘水库高产高效生态渔业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养殖环境、产品质量良好的情况下,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新增总纯收益92.11万元,年均新增纯收益0.153 5万元/666.67 m2,投入产出比1∶1.19,投资收益率24.94%。研究示范区养殖水域共有小一、小二型水库29座,按照本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其余28座水库将可新增渔业产量7 840 t、新增渔业产值6 300万元、新增纯收入1 288万元。  相似文献   
2.
为了调查评估广西柳州柳江区里高镇螺蛳养殖基地稻田施生物肥和投喂饲料对稻田土壤肥力以及螺产量的影响,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法测定土壤和水质的总氮、总磷,采用灼烧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在2020年11月2日、11月30日、2021年4月2日进行3次养殖稻田螺估产。结果表明,施生物肥的稻田螺增产率可达31.73%~40.90%,要高于单投饲料稻田,而施生物肥+投喂饲料的稻田要整体高于单施生物肥的,可达50.62%~57.86%。对土壤肥力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得分发现,生物肥的投入使得土壤总磷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余土壤肥力相关指标和肥力综合得分并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3.
为了快速准确鉴别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铜锈环棱螺(B.aeruginosa)与角形环棱螺(B.angularia),本研究采用多种形态度量法,对梨形、铜锈与角形环棱螺的外部形态可量性状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三种环棱螺成体中,梨形环棱螺的体高和体宽均大于铜锈环棱螺和角形环棱螺,而铜锈环棱螺和角形环棱螺在体高上差异不大,但在体宽上角形环棱螺显著大于铜锈环棱螺。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高达92.62%,这三个主成分主要反映躯体外部轮廓、体高和体宽,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75.06%,表明躯体外部轮廓是区分三种环棱螺类的主要依据。判别分析结果显示,角形环棱螺、梨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判别函数的综合判别率高达99.3%。  相似文献   
4.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析了养殖螺蛳稻田施生物肥后底泥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及种类鉴定.结果表明,施生物肥后底泥中的3类微生物的数量增加,且都在第一次追肥后达到了最大值,随着每半个月施一次肥,微生物的数目出现下降且保持稳定;微生物鉴定结果表明,细菌来自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杂交鳢在池塘养殖中的生长特性,为今后在广西推广养殖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从广东引进杂交鳢鱼苗进行池塘养殖,每月采样测量其体长和体重,并每天测量池塘水温,在广西柳州地区开展一个生长周期的养殖试验。【结果】杂交鳢鱼苗经过7个月的池塘养殖,其产量达53256.0 kg/ha,成活率为90.6%;5~12月杂交鳢的体长均处于增长状态,月均增长1.1~7.4 cm,体长生长曲线与池塘水温变化曲线走势基本一致;5~12月杂交鳢体重也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月均增重16.2~178.2 g,且体重生长曲线的斜率较体长生长曲线更陡。【结论】杂交鳢在广西的池塘养殖效果良好,尤其在广西桂北和桂中地区可替代罗非鱼进行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6.
2012年早春季节广西柳州市某罗非鱼养殖场出现暴发性疾病,从患病罗非鱼的肝脏、肾脏和脾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罗非鱼有很强的毒力,该菌注射浓度为1×109 CFU时,可使健康罗非鱼在24 h内全部死亡;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仅对氨苄西林耐药,对氨曲南、氧氟沙星等15种抗生素敏感。本研究为早春季节罗非鱼疾病防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无乳链球菌是人和动物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该菌可引起人和动物的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疾病。目前已发现的无乳链球菌主要致病因子包括荚膜多糖、溶血素、透明质酸酶、环磷酸腺苷(CAMP)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等。作者就上述几类致病因子进行综述,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无乳链球菌的致病性及致病机理等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RAPD技术对管角螺(Hemifusus tuba Gmelin)4个自然群体(广西北海、广东湛江、浙江温州、江苏连云港)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所选择的19条有效引物在4个自然群体200个个体中总共产生182个扩增片段,片段数量为19 983个,片段大小在250~2 500 bp之间。其中每条引物可产生4~17条带,平均5.28个位点。4个自然群体共检测到149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81.87%,其中北海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最高,占66.48%,其次是湛江群体为47.25%,温州群体为44.51%,连云港群体为36.81%。4个群体中均未检测到各群体特有的扩增带。4个自然群体管角螺的Nei’s指数和Shannon指数表现为一致性,表明遗传多样性在4个自然群体的大小为北海群体>湛江群体>温州群体>连云港群体。4个自然群体的遗传距离在0.054 2~0.137 4之间。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的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中,北海与湛江群体首先聚在一起,温州与连云港群体随后聚在一起,最后4个群体聚在一起。研究亮点:利用RAPD技术首次对我国管角螺4个不同分布区自然群体的DNA多态性进行种内遗传差异分析,并...  相似文献   
9.
中国沿海管角螺4个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RAPD技术对管角螺(Hemifusus tuba Gmelin)4个自然群体(广西北海、广东湛江、浙江温州、江苏连云港)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所选择的19条有效引物在4个自然群体200个个体中总共产生182个扩增片段,片段数量为19 983个,片段大小在250~2 500 bp之间。其中每条引物可产生4~17条带,平均5.28个位点。4个自然群体共检测到149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81.87%,其中北海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最高,占66.48%,其次是湛江群体为47.25%,温州群体为44.51%,连云港群体为36.81%。4个群体中均未检测到各群体特有的扩增带。4个自然群体管角螺的Nei’s指数和Shannon指数表现为一致性,表明遗传多样性在4个自然群体的大小为北海群体>湛江群体>温州群体>连云港群体。4个自然群体的遗传距离在0.054 2~0.137 4之间。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的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4个群体中,北海与湛江群体首先聚在一起,温州与连云港群体随后聚在一起,最后4个群体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为给水产养殖户使用二氧化氯进行池塘消毒提供科学依据,以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为测试对象,研究了二氧化氯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下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使用真实含量为6%左右的二氧化氯片,用量在6.0kg/hm~2时(按1m水深计)有非常好的杀菌效果,杀菌率超过90%。此外,二氧化氯杀菌时间较快,在合理的浓度下,处理30~45min左右就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