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RAPD技术对管角螺(Hemifusus tuba Gmelin)4个自然群体(广西北海、广东湛江、浙江温州、江苏连云港)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所选择的19条有效引物在4个自然群体200个个体中总共产生182个扩增片段,片段数量为19 983个,片段大小在250~2 500 bp之间。其中每条引物可产生4~17条带,平均5.28个位点。4个自然群体共检测到149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81.87%,其中北海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最高,占66.48%,其次是湛江群体为47.25%,温州群体为44.51%,连云港群体为36.81%。4个群体中均未检测到各群体特有的扩增带。4个自然群体管角螺的Nei’s指数和Shannon指数表现为一致性,表明遗传多样性在4个自然群体的大小为北海群体>湛江群体>温州群体>连云港群体。4个自然群体的遗传距离在0.054 2~0.137 4之间。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的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中,北海与湛江群体首先聚在一起,温州与连云港群体随后聚在一起,最后4个群体聚在一起。研究亮点:利用RAPD技术首次对我国管角螺4个不同分布区自然群体的DNA多态性进行种内遗传差异分析,并...  相似文献   

2.
采用形态特征分析和RAPD技术对采自广西北海、防城和广东湛江的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aldii 3个自然群体和越南大獭蛤Lutraria maxima 1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20条引物从施氏獭蛤3个群体和越南大獭蛤1个群体的145个样品中共扩增出428条带,大小为125~5 000 bp,每条引物扩增出6~17条带;多态位点比例为76.1%~91.9%,平均多态位点比例为84.5%,遗传距离为0.1321~0.2441;对施氏獭蛤3个群体和大獭蛤1个群体进行UPGMA聚类分析,施氏獭蛤北海群体和防城群体先聚为一体,再与湛江群体聚类,最后与越南的大獭蛤群体聚为一个整体;用8条引物可以区分施氏獭蛤3个自然群体和大獭蛤群体,可作为群体特征标记;形态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湛江、北海和防城施氏獭蛤3个群体的形态较接近,而越南大獭蛤群体的外部形态和遗传距离均与施氏獭蛤3个群体差异较大,已分化成为同属不同种;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的贡献率分别为49.13%、17.18%和14.02%,累计贡献率为80.33%;施氏獭蛤3个群体判别函数的判别准确率P1为88.9%~100.0%,P2为86.7%~100.0%,综合判别率为95.9%。这说明施氏獭蛤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较高水平,种质状况良好,且具有很好的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3.
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对3个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自然群体[安徽省当涂(DT)群体、浙江省余姚(YY)群体、江苏省太湖东西山(DXS)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9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1对扩增条带清晰、稳定的引物组合对3个群体进行扩增,共获得71个位点;3个群体内多态位点占比为6.90%~24.14%,其中DT群体多态位点占比为6.90%,YY群体多态位点占比为24.14%、DXS群体多态位点占比为24.14%;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033 0~0.093 9[DT(0.033 0)YY(0.078 4)DXS(0.093 9)],群体Shannon's多样性指数(I)为0.046 3~0.136 8[DT(0.046 3YY(0.120 6)DXS(0.136 8)]。可见DXS群体、YY群体的多态位点占比、Nei's基因多样性、Shannon's多样性指数均稍高于DT群体。研究还发现,3个群体间的Nei's无偏遗传距离为0.036 3~0.286 7,遗传相似度为0.750 7~0.964 4,DXS群体与YY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0.036 3),遗传相似度最大(0.964 4),亲缘关系最近。采用UPGMA法对3个群体进行聚类分析显示,YY群体和DXS群体聚为1支,DT群体聚为单独的1支。综合试验结果表明,3个河川沙塘鳢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4.
王茜  边靖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45-1147
[目的]掌握渤海地区梭鱼种群的种质资源状况。[方法]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梭鱼养殖群体与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从45个随机引物中选出20个扩增效果稳定的引物进行群体分析。其中,梭鱼自然群体共检出了204个扩增位点,多态位点136个,多态位点比例为66.7%;养殖群体中共检出了217个扩增位点,多态位点130个,多态位点比例为59.9%。[结论]目前梭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人工养殖还未对其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北海文昌鱼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海文昌鱼的遗传背景,探讨其遗传多样性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建议。【方法】运用RAPD技术对33份北海文昌鱼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从3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对每个样品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56个RAPD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8个(占50.00%),RAPD产物分子量在220~1500bp之间;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8736,个体间遗传距离平均为0.1264;群体Shannon信息指数为0.219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391;中性检测结果表明所有位点均符合中性假说。【结论】相对于厦门文昌鱼和青岛文昌鱼,北海文昌鱼遗传多样性较低,但仍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北海文昌鱼种质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北海文昌鱼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北海文昌鱼的遗传背景,探讨其遗传多样性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建议。【方法】运用RAPD技术对33份北海文昌鱼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从3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对每个样品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56个RAPD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8个(占50.00%),RAPD产物分子量在220~1500 bp之间;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8736,个体间遗传距离平均为0.1264;群体Shannon信息指数为0.219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391;中性检测结果表明所有位点均符合中性假说。【结论】相对于厦门文昌鱼和青岛文昌鱼,北海文昌鱼遗传多样性较低,但仍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北海文昌鱼种质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两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华鳖2个不同地理种群(淮河群体、台湾群体)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从32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8个引物对2个中华鳖群体37个个体进行扩增,获得77个重复性好且谱带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47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1.04%;2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59.57%和51.06%。Nei基因多样性分别为0.165 7和0.152 4,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16 4和0.197 7。淮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台湾群体,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83 7。UPGMA聚类分析显示37个个体聚成两个类群。分析结果表明2个中华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2个养殖群体经过较多世代的人工选育与繁殖可能形成了趋于稳定的独立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8.
资源冷杉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采自湖南和广西的6个资源冷杉野生群体共243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8个ISSR引物共扩增到了108个位点,其中84个是多态性位点,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77.7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34 4,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6 4. 6个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大,群体多态位点百分率在22.22%~70.37%之间,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92 0~0.219 5,Shannon信息指数为0.134 4~0.339 1.香菇棚群体和银竹老山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舜皇山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资源冷杉自然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77 7,说明自然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群体间基因流Nm为0.411 9,相对较弱,可能对自然群体的遗传分化有一定影响.基于Nei’s遗传距离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6个群体的个体按群体各自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江苏地区日本沼虾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RAPD技术研究了江苏地区10个日本沼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以40个随机引物(10个碱基)对沼虾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选取其中18个扩增产物多态性好的引物进行分析。结果共扩增出234个DNA片段,大小在250~2000 bp之间;126个位点表现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53.85%。常州湖繁保区的日本沼虾遗传多样性最高,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742;宿迁骆马湖池塘养殖的日本沼虾遗传多样性最低,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263。UPGMA聚类分析表明,常州湖繁保区的日本沼虾和苏州太湖胥口镇渔洋山西南侧水域的日本沼虾亲缘关系最近,总体上亲缘关系和地理位置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用RAPD及mtDNA D-loop区序列揭示长江下游长春鳊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APD和mtDNA D-loop区序列对长江下游长春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的28个引物,对24尾采自长江下游常熟江段长春鳊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78个位点,扩增片段大小在0.2~2 kb之间,其中多态位点有83个,占46.63%;个体间最大的遗传距离为0.132 6,最小的遗传距离为0.047 6,平均遗传距离为0.088 5;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值为0.098 6.RAPD结果表明该长春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对其中8尾长春鳊mtDNA D-loop区序列(938 bp)进行了分析,发现了8种单倍型,检测出17个多态性核苷酸变异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1.81%,变异位点为15个转换,2个颠换;单倍型多态性(h)为1.000,核苷酸多态性(pi)为0.006 2,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5.821,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6 3.结果说明长春鳊mtDNA D-loop区在个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