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西藏地区六个县市牛羊血清517头份查出阳性111头份,显微凝集溶解抗体(MA抗体)包括以秋季热型、乌尔夫型、猪型为主共11个血清型。并从定日、拉萨分得秋季热型与蛮耗2型两株病原体,首次证实了本病在西藏畜间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2.
研究综合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遥感影像及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等数据,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基于栅格对秀山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为西南山区生态敏感区探索一种精确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秀山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可以分为安全、较安全、预警、中警4个级别,各级别的面积分别占21.23%,43.97%,21.81%,4.99%。其中土地生态安全级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坝丘陵区;土地生态较安全级在全县均有分布,多分布在各区域坡度较小、海拔相对较低等位置;土地生态预警级主要分布在东部低山区南端、西部低山区、以及东部中山区和西部中山区中海拔相对较低的位置;土地生态中警级主要分布在东部中山区和西部中山区。综上,秀山县土地生态状况整体上良好,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今后应加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高土壤培肥力度,减少水土流失,以促进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省级农用地样地法分等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设计了省级样地法分等方案,其核心是分等单元自然质量分的计算,特点在于“土地剖面”的构建。应用该方法对重庆市农用地分等的五个试点区县进行了等别划分,共将研究区划分十二个等别。利用1034个调查样点单元的标准粮产量(y)及与之对应的自然质量分(x)进行线性拟合,判定系数R2=0.67。结果表明,样地法分等结果较好的反映了农用地的作物生产水平,该方法可以应用到其它同类区域。  相似文献   
4.
曹俏  余展  周清  罗卓  欧阳宁相  盛浩  张杨珠 《土壤》2019,51(1):168-177
选取湘北地区7个发育于2种母质的水稻土剖面样点,通过对其成土环境、剖面形态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检索出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确定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并评述土系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土归属于水耕人为土亚纲下的简育和铁聚水耕人为土2个土类,底潜简育水耕人为土、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漂白铁聚水耕人为土4个亚类;进一步按照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划分出7个土族和7个土系。在相同成土环境下,同种母质发育的水耕人为土,土壤系统分类比土壤发生分类具有更强的划分能力。其划分的基层土壤单元(土族和土系),对农业生产、土地资源利用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区位条件特殊,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不适应保护要求,需要不断创新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利用模式,才能进一步固化城市开发边界,发挥生态屏障作用。以重庆主城区为例,从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不同城市功能区的定位和发展需求,提出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利用新模式,为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挖掘生产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借助GIS空间数据获取、分析与管理能力,基于农用地分等方法的应用和改进,建立了包括自然质量等和利用等指数模型的重庆市耕地质量评价模型。评价对象为2003年末39个区县更新调查的耕地,总面积2347627.48hm^2,通过各区县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共获取142319个评价单元。评价模型通过分功能模块从机理上实现评价质量控制,以实现指标区之间和标准耕作制度间指数的可比性。就光温/气候潜力指数加和算法,采用以能值为基础确定标准产量折算系数β,引入光温潜力协调系数γ;就自然质量分模型,指标区之间因素-分级-分值进行了统一,但保留了因素权重的区域差异性,体现了指标区间共性和个性的统一。采用2004-2005年重庆市分区县统计平均粮食播面单产对平均自然质量等和利用等进行独立检验,线性相关系数分别达83%和87%,相关性极显著。研究得出结论,评价模型有效实现了重庆市跨区域耕地质量评价指数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7.
按照分区控制、样点监测、建立监测因素体系的思路,对监测区2009~2011年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监测,进而掌握了监测区耕地质量变化的情况,并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插值获取耕地等级的方法具有可行性;(2)采用"多因素叠置法"划分控制区具有合理、可靠的特点;(3)丰都县耕地质量状况稳定,趋势向好。  相似文献   
8.
大围山花岗岩母质发育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了湘东大围山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由花岗岩母质发育的6个土壤剖面的成土条件及其理化性质,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检索出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确定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结果表明:供试剖面包含了暗瘠表层、低活性富铁层、黏化层等10个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位于淋溶土、富铁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常湿雏形土、湿润富铁土、湿润淋溶土和常湿淋溶土4个亚纲,酸性常湿雏形土、简育湿润富铁土、酸性湿润淋溶土等6个土类,腐殖酸性常湿雏形土、普通简育湿润富铁土、红色酸性湿润淋溶土等6个亚类;按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建立了黏质高岭石型酸性热性–普通简育湿润富铁土、砂质硅质混合型热性–红色酸性湿润淋溶土、黏壤质硅质混合型温性–腐殖酸性常湿雏形土等6个土族和红山系(43–LY03)、泥坞系(43–LY04)、樱花谷系(43–LY10)等6个土系。  相似文献   
9.
低氮密植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株两优819和中嘉早17为早稻材料,泰优390和湘晚籼13为晚稻材料,设置不施氮常密(CK0)、不施氮高密(CK1)、常氮常密(D0N0)、低氮高密(D1N1)4种氮肥密度组合,研究低氮密植对机插早、晚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0N0相比,D1N1更有利于构建水稻优良群体结构,提高群体分蘖数和主要生育期干物质含量,且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群体生长率等群体指标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D1N1协调穗数与粒数的矛盾,提高群体总颖花量,维持结实率和千粒重,保持产量稳定;D1N1还可提高氮素偏生产力、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吸收利用率,但对氮收获指数影响较小。低氮密植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因品种、稻季和地点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有一定的减收风险。综合考虑,低氮密植可兼顾水稻产量的稳定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且氮肥投入的减少有利于环保。  相似文献   
10.
在农用地分等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实施、验收等环节的标准和要求,对农用地分等质量评价体系和土地开发整理设计标准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在标准样地体系控制下,建立新增耕地土地利用系数计算模型,形成了一套适合丘陵地区新增耕地质量评价方法,为土地开发整理质量验收提供依据,为实现耕地动态占补平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