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将山羊的BST-2基因 (Capra hircus bone marrow stromal antigen 2 gene)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和真核表达载体p3×Flag-CMV-14中,获得了重组表达质粒pGEX-BST-2和p3×Flag-BST-2。将重组质粒pGEX-BST-2转化至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42 ku,与预期蛋白一致。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3×Flag-BST-2转染Vero细胞,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BST-2蛋白在细胞中可以良好表达,并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克隆了羊口疮病毒安徽分离株的F1L基因,融合Fe蛋白编码基因后,插入载体pET-32a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ET-F1L-Fe。将pET-F1L-Fe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F1L-Fe。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羊口疮病毒F1L-Fe基因在BL21(DE3)获得了正确表达。将大量表达的F1L-Fe蛋白进行纯化,然后免疫BALB/c鼠,制备了抗F1L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最后,以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对F1L-Fe融合蛋白进行Western-blot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F1L-Fe蛋白能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发羊口疮病毒亚单位疫苗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A型鸭肝炎病毒(DHAV)非编码区的结构和功能,笔者拟构建该病毒的微基因组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采用酶切的方法将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fLuc)与A型鸭肝炎病毒的ORF进行替换;并在5′UTR上游插入海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Rluc作为内参基因;同时还在Rluc上游引入锤头状核酶,3′UTR下游引入丁型肝炎核酶,至此得到了含有双报告基因的A型鸭肝炎病毒微基因组(pRluc-fLuc)。将pRluc-fLuc转染DF-1细胞,8h便可以检测到报告基因的表达,24h表达量达到峰值。上述结果表明,已经成功构建了A型鸭肝炎病毒微基因组,这为进一步研究病毒非编码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病毒的翻译或复制的调控机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5.
6.
锌指抗病毒蛋白(ZAP)是一种重要的宿主限制性因子,能够抑制多种病毒的增殖.为研究绵羊ZAP(oZAP)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和对该蛋白功能进行预测,本研究通过PCR扩增oZAP基因,其长度为2697 bp,编码89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oZAP蛋白中丝氨酸(Ser)含量最高,半衰期为30 h,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一种检测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首先扩增了VP60的优势抗原区A(31~250 aa)和B(470~579 aa)两个片段,然后应用融合PCR方法将A、B片段连接起来,克隆至pET-30a(+),转染BL21感受态细胞,进行原核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对表达产物(AB)的免疫原性进行鉴定,再以纯化的AB为诊断抗原,通过对抗原-抗体反应条件的多重优化,建立检测RH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表达了RHDV VP60的优势抗原区(AB),重组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6 kDa,该蛋白能与RHDV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以纯化的AB为包被抗原,成功建立了检测RH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经过对部分田间样品的检测和应用,证明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敏感性高等优点。本研究为将来开展RHDV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研究等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100%。近年来,由于该病毒血凝性、抗原性的变异,病毒感染宿主增多,不仅对该病的防控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更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国内外研究学者对该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基因组编码的产物和功能,病毒的宿主和受体以及病毒变异等相关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该病毒的防控和治疗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就RHDV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作一综述,希望能为深入了解该病毒,以及日后的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