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9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蜂业是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振兴东北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必然要构建现代化蜂业产业体系。根据东北地区蜂业发展现状,探讨依托资源优势转变蜂业发展模式,优化区域合理布局,促进东北地区蜂业发展,提出制定长白山中蜂保护规划,全面禁止域外中蜂进入东北地区;勠力打造东北特产椴树蜂蜜品牌;继承和发展特色长白蜜蜂历史文化;深入结合地域特点研究寒地养蜂技术,兴办新型职业蜂农培训;坚持发展养蜂生产和蜜蜂授粉并举,加快推进蜜蜂授粉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近期有传闻说,全球范围内的传粉者数量正在下降。但是,到底是传粉者自身原因导致的下降,还是全球变化这个内因引起的下降?本文为"实验室记录"第2篇,主要讲述"在过去27年里,保护区域内有超过75%的飞行昆虫数量正在下降",该文章由Caspar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幼年工蜂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旨在探究不同人工饲粮对幼年工蜂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的影响,为蜂王邮寄的人工饲粮配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试验选取1日龄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300只,分为5组,分别饲喂5种人工饲粮,每组30只工蜂。对照组饲粮:蔗糖粉∶蜂蜜=3∶1;试验组A饲粮:蔗糖粉∶蜂粮∶蜂蜜=6∶5∶1;试验组B饲粮:蔗糖粉∶蜂粮∶蜂蜜=6∶3∶1;试验组C饲粮:蔗糖粉∶花粉∶蜂蜜=6∶5∶1;试验组D饲粮:蔗糖粉∶花粉∶蜂蜜=6∶3∶1。用5种人工饲粮进行室内喂养,记录蜜蜂7 d内的死亡数量;解剖试验组A和对照组第1、3、5、7天的工蜂咽下腺,测定其平均重量、颜色和饱满度;采用LC-MS方法检测试验组A和对照组蜜蜂饲喂7 d后的代谢物差异,对检测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筛选并鉴别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1)对照组和试验组A蜜蜂第1~5天时均没有出现死亡,在第6和7天时试验组A蜜蜂死亡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B、C、D的蜜蜂在6 d内全部死亡。2)试验组A第7天时的蜜蜂咽下腺平均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咽下腺颜色为全部乳白色,且咽下腺小体饱满。3)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方法(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析(OPLS-DA)分析代谢组数据,结果显示试验组A和对照组明显分离,共鉴定出23个差异代谢物,包括氨基酸、脂类、糖类等,其中有10种代谢物上调,13种代谢物下调。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发现,差异极显著的通路有牛磺酸和亚牛磺酸生物合成通路、赖氨酸降解通路、戊糖磷酸盐代谢通路、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通路(P<0.01),差异显著的通路有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通路,色氨酸代谢通路,碳代谢通路,丁酸代谢通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丙酮酸代谢通路(P<0.05)。由此可见,试验组A的饲粮更适合蜜蜂工蜂的生长发育和生存,在邮寄环境中可代替常用的炼糖饲粮。  相似文献   
4.
牛庆生 《蜜蜂杂志》2011,31(9):10-11
蜜蜂良种的广泛应用是提高养蜂经济效益和养蜂者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科学引进和使用优良蜂种关系到养蜂者的使用效果,而对蜂种的科学评价关乎蜂种在该地区的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调查分析了吉林省主要蜜蜂饲养区蜜蜂疫病危害的现状,发现蜜蜂白垩病(56%)、蜂螨(40%)及爬蜂病(20%)为吉林省3大主要蜜蜂病害,同时通过实验室检测病蜂样本发现,蜜蜂微孢子虫的隐性感染情况较为严重,32%的蜂场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应引起重视。蜜蜂敌害中胡蜂危害(42%)较为严重,个别蜂场兼受地胆、蚂蚁及蟾蜍的侵害。蜂病的确诊是目前饲养者面临的第一难题,建议尽快建立蜜蜂疫病防治技术体系,宣传蜜蜂健康养殖技术,加强流行病学及相关基础研究,加大抗病蜂种的培育力度,加快无公害对症蜂药的研究进展,给饲养者养成防患于未然、饲养强群等优良习惯,为蜜蜂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即使是同一物种的熊蜂,蜂王越冬时间差异很大,这可能与它们选择的越冬地点或身体能量储备有关。后期出巢的蜂王在寻找筑巢地点时,通常会发现合适的地方已经被其他蜂王筑巢。这种情况下,它们都会试图寻找其他蜂王建好的蜂巢。晚繁的熊蜂物种特别容易出现这种行为,如B.rufocinctus。在熊蜂蜂王数量多的年份,侵占蜂巢现象会非常频繁。Sladen(1912)描述1群地熊蜂里面有20只死去的蜂王,这些蜂王尸体可能是建巢的蜂王及其他侵占者。  相似文献   
7.
天洲幼虫腐臭病又叫"烂子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对养蜂生产能造成毁灭性打击的疾病,一旦发病后很难根治.  相似文献   
8.
调查我国东北地区东方蜜蜂Apis cerana,分析其遗传分化并探讨隔离机制,明确东北东方蜜蜂种群遗传特征和多样性水平,探究蜜蜂种群遗传分化和遗传多样性相关规律,建立并完善东方蜜蜂种群遗传学。利用33个形态标记和38个微卫星DNA标记,对东北7个样点共461群东方蜜蜂及北京平谷、浙江金华、四川平昌、海南儋州外群作遗传分化、遗传特征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形态标记、微卫星DNA标记分析结果均显示,分布于长白山山脉抚松、安图、敦化、本溪、宽甸东方蜜蜂聚为同一种群。长白山种群肘脉指数、翅长、第五背板绒毛带长、第四腹板长等形态指标数值较高。微卫星各位点等位基因以1、2种为主,频率达80%以上的21个。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长白山种群的观察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等数值较低。东北地区东方蜜蜂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长白山山区,形成长白山东方蜜蜂种群。该种群与北京、四川、浙江、海南东方蜜蜂发生明显遗传分化,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分化主要原因为辽宁省长白山以西平原地区,东方蜜蜂逐渐消失,基因流阻断。长白山东方蜜蜂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环境和人为因素导致种群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熊蜂Bombus terriestris抗冻蛋白基因(Antifreeze protein,BtAFP)的序列特征和表达规律,为该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BtAFP序列进行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熊蜂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以及不同低温胁迫下的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tAFP包含1 143bp的开放阅读框区域,编码380个氨基酸,理论蛋白分子量为38kDa。该蛋白包含信号肽结构但无跨膜结构域,其二级和三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与鱼type-I型AFPs的结构相似。BtAFP基因的5’UTR区域包含1个启动子序列和多个与环境变化相关的转录因子。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BtAFP与蜜蜂科昆虫抗冻蛋白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74%。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BtAFP表达量在熊蜂不同的发育阶段和组织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BtAFP mRNA在熊蜂褐眼蛹期的表达量最高,该基因在熊蜂工蜂成虫触角、翅膀和足中的表达量较高。BtAFP的表达受低温胁迫的诱导,其在-20℃和0℃低温下分别持续20min、16h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时间点(P0.05)。[结论]BtAFP基因在熊蜂生长发育和抵御寒冷时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可作为熊蜂抗寒研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