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教育质量,完善课程教学的一体化,该文对《食品毒理学》实验课程体系进行建设探索,通过从综合实验、自主设计实验、新技术与交叉技术应用、分组实施,互动评价体系、实验过程视频拍摄等方面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孙璐  汪芳  孟骏  沈新春 《大豆科学》2019,38(2):322-329
大豆品质的优劣是衡量不同大豆制品好坏的重要依据,明确的品质评价方法和品质评价标准是确定大豆加工适宜性的可靠指标,且能够为后续筛选出大豆加工专用品种奠定基础。本文综述了大豆加工特性以及品质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主要归纳了大豆在制取蛋白、制油以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加工利用的加工特性,并从感官品质、理化营养品质、加工品质3方面总结了大豆的品质评价指标,整理我国现有的大豆品质评价标准,分析我国大豆品质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目标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正> 在水貂全价挤出熟化颗粒饲料的科研工作中,为了核定该饲料的实际营养价值,于1987年4月在南京市雨花区青石十四队水貂养殖场进行了饲喂试验。 1.试验方法采用全粪法测试。 1.1随机取同性水貂8头,均分成两组,试验组饲喂南京76—5号料,对照组饲喂鲜料(主料鱼:蛋:麸皮为6:1:1,加水煮成熟料,成品水分70.5%)。两组饲料的化学成分见表1。  相似文献   
4.
<正> 可用“尿素酶活性”来表示热处理破坏豆饼(粕)中抗营养因子的程度。本文以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实例,说明豆饼(粕)中尿素酶活性水平对某些动物日粮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糙米粉对小麦面团流变学及饼干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糙米粉对小麦面团热机械学和动态流变学特性及对饼干品质感官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应用糙米开发食品新产品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混合实验仪、动态流变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糙米粉替代对于小麦面团热机械学、动态流变学特性和面团微观结构的影响,并结合饼干的烘焙制作分析糙米粉替代对饼干物理特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混合实验仪结果表明糙米粉的添加造成了面团吸水率的提高;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则随着糙米粉的添加呈下降趋势,并且蛋白质弱化度不断提高。糙米粉的加入稀释了面粉中的面筋蛋白,破坏了面团的连续性,不易形成稳定的网状结构,从而导致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下降,并且面团在机械力和加热的双重作用下蛋白质的弱化度不断增加。随着糙米粉替代比的升高,淀粉糊化温度降低,糊化后的峰值扭力、谷值扭力均下降,且淀粉回生的回生扭力(MSB)同样随着糙米粉替代比的增加而降低,主要由于淀粉分解程度增加而导致老化速度变慢;动态流变研究结果显示,添加糙米粉后,面团体系仍然为黏弹性体系;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糙米粉替代量的升高而升高,损耗角正切值tanδ则随着糙米粉的添加而呈降低的趋势,表明了混合体系中分子交联的程度有所增加,弹性比例增大;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添加10%的糙米粉的面团表面变得松散,且开始出现小的裂缝,淀粉球分布变得不均匀,可以观察到不规则形状的米淀粉颗粒,淀粉颗粒与面团表面的附着性明显降低;随着糙米粉替代比继续增加,面团表面裂纹褶皱明显增多加深,并且可以观察到大量的纤维素暴露在其表面,淀粉颗粒分布在其间。烘焙饼干的物理及感官特性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糙米粉的添加,饼干的宽度和膨胀比增加,厚度和硬度降低。饼干的硬度、口感、色泽、风味、质构及综合评分等指标均呈降低的趋势,尤其是色泽和风味降低的趋势更加明显,表明由于糠皮部分的存在,糙米糠层中高含量的纤维素及其复合物使糙米加工食品的口感依然较差,此外糠的不愉快气味及其较暗的色泽也使得糙米加工食品的色泽风味难以被接受。【结论】糙米粉的添加使面团更赋有弹性,但不利于面团的稳定性,糙米中糠层的不愉快气味及其较暗的色泽仍然是影响糙米加工食品接受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伊维菌素驱除香猪体内外寄生虫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进口伊维菌素对刚从贵州引进的20头香猪进行了驱虫试验,以400μgkg体重剂量皮下注射,两周后重复一次,驱虫后8天粪中线虫虫卵转阴率为94.74%,虫卵减少率为100%;驱虫后4周体表血虱及其虫卵全部转阴。  相似文献   
7.
从麦胚清蛋白分离制备高活性抗氧化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究能有效地从小麦胚芽清蛋白二步双酶酶解物中分离得到高活性抗氧化肽的工艺。【方法】以小麦胚芽清蛋白为原料,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Fe2+螯合能力为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指标,通过胰蛋白酶进行酶解,依次采用超滤膜和凝胶过滤色谱(Sephadex G-75)对酶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筛选出活性较高的组分;采用碱性蛋白酶对获得的活性较高组分进行酶解,通过凝胶过滤色谱(Sephadex G-15)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纯化其酶解产物;采用质谱技术(ESI-TOF MS/MS)对抗氧化活性最高的组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3个活性组分(峰)Pa、Pb、Pc,采用DPPH法和Fe2+螯合能力测定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的结果都显示,在3个组分中,提取率为23.1%的组分Pb抗氧化活性最强(P<0.05),因此选取组分Pb进行下一步碱性蛋白酶酶解。该酶解物经Sephadex G-15分离后得到Pd和Pe两个组分(峰),经抗氧化活性测定,选取提取率为52.1%的高抗氧化活性组分PdP<0.05)进一步通过RP-HPLC进行疏水性分离,得到P1、P2、P3、P4、P5五个活性组分(峰),其中提取率为7.3%的组分P3的抗氧化活性最强(P<0.05),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Fe2+螯合能力的EC50值分别为1 mg·mL-1、0.6 mg·mL-1。最后通过质谱技术(ESI-TOF MS/MS)鉴定组分P3的结构,得到其氨基酸序列为AREGETVVPG,分子量为1 013.51 Da,纯度约为85%,与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多肽AREGETVVPG(纯度95%以上)的抗氧化活性相比,结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步双酶酶解结合超滤膜、凝胶过滤色谱和RP-HPLC等蛋白分离纯化技术为直接得到单一的高活性抗氧化肽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酶法制备大豆蛋白成骨活性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从大豆分离蛋白双酶分步酶解产物中分离促成骨细胞增殖肽的工艺,为大豆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作为测定指标,选用木瓜蛋白酶酶解大豆分离蛋白(SPI),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对成骨细胞的促增殖活性。采用pH-Stat法检测水解时间为1、2、3、4、5和6 h的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的水解度,并检测相应水解时间的酶解产物对成骨细胞的促增殖活性。然后分别采用截留分子量为30 kD和10 kD两种超滤膜对活性较高的酶解产物进行超滤,并测定各超滤组分对成骨细胞的促增殖活性。再将具有较高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的超滤组分分别在0.5、1、1.5、2和2.5 h进行碱性蛋白酶酶解,并检测相应水解时间的酶解产物对成骨细胞的促增殖活性。然后选用交联葡聚糖(Sephadex G-15)对具有较高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的酶解产物进行分离,并检测各分离组分对成骨细胞的促增殖活性。最后,对各分离组分进行氨基酸分析,并采用质谱(ESI-TOF MS/MS)对最高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分离组分进行结构鉴定,并筛选出具有较强促成骨细胞增殖的大豆活性肽。【结果】在浓度为200 μg·mL -1时,木瓜蛋白酶酶解物对成骨细胞的促增殖活性随着酶解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强,当酶解时间为5 h时达到最高促增殖活性((118.24±2.73)%)。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经超滤分离、碱性蛋白酶酶解和凝胶过滤色谱分离后,对各分离组分进行氨基酸分析并筛选得到对成骨细胞具有最强增殖活性的组分F3,该组分的成骨细胞增殖率为(125.80±2.94)%,且F3中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等疏水性氨基酸以及芳香族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分。进一步通过质谱鉴定出F3主要由10个肽段组成。其中,DAMDGWFRL、GQTPLFPR、ADFYNPK、KDWYDIK的疏水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以及必需氨基酸占比较高。对上述4个肽段进行活性测定,发现GQTPLFPR的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最强,在浓度为100 μmol·L-1时,其成骨细胞增殖率为(129.11±3.12)%。【结论】采用双酶分步酶解结合超滤和凝胶过滤色谱等蛋白分离纯化技术,从大豆分离蛋白中分离纯化出了具有较强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多肽,为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肽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羧甲基纤维素钠对大豆分离蛋白骨粘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体外动物骨骼为试验对象,研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胶粘合性能的影响,探讨其作为医用骨粘合剂的潜在可能。【方法】利用动态流变仪、圆二色光谱(CD)、ANS荧光探针法、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CMC-Na对SPI胶零切黏度、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疏水性、表面形态的影响,并结合以体外动物骨骼为试验对象,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CMC-Na对SPI胶粘合强度的影响。【结果】SPI胶的粘合强度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浓度大于10%时粘合强度呈下降趋势;微量CMC-Na(0.01%)的添加能显著提高低浓度SPI胶(2%)的粘合强度(是未添加时的2.4倍,P<0.01)。且粘合强度和零切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15,P=0.036);微量CMC-Na的添加能改变SPI胶的二级结构,其中β-折叠含量由42.2%上升至49.1%,β-转角由2.1%上升至7.3%,α-螺旋由28.0%下降至19.7%,无规则卷曲由27.7%下降至23.9%。CMC-Na的添加提高了SPI胶的疏水性,适度的疏水改性有助于增强粘合强度。扫描电镜图谱显示,CMC-Na的添加使SPI胶表面颗粒的排布更加规整和致密,更利于与骨骼粘合。【结论】CMC-Na的添加,导致SPI胶二级结构的改变。α-螺旋含量降低而β-折叠含量增加,表明蛋白质分子展开程度增加,内部疏水基团暴露,表面疏水性提高,增加了SPI胶零切黏度,从而显著提高低浓度SPI胶的骨粘合强度;而低浓度SPI胶更利于机体吸收。因此,添加CMC-Na的SPI胶更有潜力作为骨粘合剂应用于医疗领域。  相似文献   
10.
小麦胚芽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及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丰富,是一种理想的健康食品原料.但小麦胚芽由于自身脂肪含量较高且脂肪酶、脂肪氧化酶活性较高,导致它极易酸败变质,耐储性差,影响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因此,为了延长小麦胚芽保鲜期,使其营养和功能性成分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研究与开发小麦胚芽的稳定化技术非常必要.在分析国内外小麦胚芽稳定化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小麦胚芽稳定化技术选择的原则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