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年来,对村落文化景观的研究逐步增强。针对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现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依据研究方向与方法的不同,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实践主要集中在生态博物馆、旅游开发和制度法规等方面,但对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开发的模式尚未形成共识。文章对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对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一般模式的建立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Wnt信号通路对血吸虫发育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克隆鉴定了日本血吸虫的Wnt1基因(SjWnt1).序列分析显示,SjWnt1蛋白具有Wnt信号蛋白家族的结构功能域,但比高等生物的Wnt1少一个保守的Cys.mRNA和蛋白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SjWnt1表达于血吸虫的整个发育过程,而在虫卵和早期童虫中呈高表达水平,提示SjWnt1对卵胚发育和早期童虫的细胞分化具有调节作用.来源于非适宜宿主及单性感染的发育不良虫体中SjWnt1 mRNA水平比发育正常的虫体高,表明不良发育的虫体相应的Wnt信号阻滞.SjWnt1表达下调后则引起Wnt/β-catenin、Wnt/PCP及Wnt/Ca2+通路的相应下游基因的mRNA水平下降,推测SjWnt1可能通过这3种传递途径行使信号传递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PDIA3(Sj PDIA3)重组蛋白,并制备多克隆抗体血清,本研究以日本血吸虫c DNA文库为模版,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PDIA3 ORF全长,并克隆到p ET28a(+)载体中,将得到的重组质粒p ET28aSj PDIA3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His-Ni柱亲和层析纯化得到Sj PDIA3重组蛋白,利用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扩增得到长为1482 bp日本血吸虫PDIA3的ORF序列,该序列编码493个氨基酸,含两个硫氧还原蛋白结构域和一段信号肽,无扩膜结构。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得到大小为55 k Da的Sj PDIA3重组蛋白,分析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民收入增长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农村改革30年以来安徽农民收入的变动进行了回顾,对收入不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PCR技术扩增日本血吸虫Sj CHGC06822 ORF全长序列,以p ET28a(+)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进行表达,His-Ni柱层析纯化r Sj CHGC06822/His蛋白后,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可能结构,Western blot分析其抗原性。利用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评估其免疫效果,ELISA分析血清抗体亚型变化。结果显示,获得日本血吸虫Sj CHGC06822的完整ORF序列591 bp,编码192个氨基酸,序列aa37~aa72含一个EF-hand手性域结构,无信号肽及跨膜结构。获得的Sj CHGC06822/His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在2次独立BALB/c小鼠实验中,与PBS对照组相比,Sj CHGC06822/His蛋白免疫组诱导小鼠获得30.36%、40.26%减虫率和30.14%、12.28%肝脏减卵率,血清Ig G抗体免疫及感染后持续增高,Ig G2a和Ig G1水平随免疫次数增高,感染后出现下降,但Ig G2a/Ig G1(1)水平持续增加。本研究成功克隆了Sj CHGC06822基因,并成功表达纯化了r Sj CHGC06822/His蛋白,且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良好。Sj CHGC06822蛋白免疫可以诱导BALB/c小鼠产生一定的保护力,诱导宿主的免疫应答更偏向于Th1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在铜(Cu)胁迫下,褪黑素对大豆Glycine max (Linn.) Merr.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缓解重金属胁迫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选用Cu敏感品种‘桂早1号’和耐Cu品种‘巴西13’,在0.5 mmol·L-1 Cu胁迫下,施用100 μmol·L-1褪黑素,探究褪黑素对大豆生理指标(根长、株高、鲜质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和Cu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 Cu胁迫下喷施100 μmol·L-1褪黑素显著提高了2个大豆品种的根长、株高、鲜质量和叶绿素相对含量。Cu胁迫下施用褪黑素显著降低2个品种地上部、地下部Cu含量,‘桂早1号’降低25.01%、18.40%,‘巴西13’降低26.84%、20.28%。Cu胁迫下施用褪黑素,‘桂早1号’的地上部POD活性和‘巴西13’的地下部CAT活性显著提高,分别为56.84%和48.35%;‘桂早1号’和‘巴西13’地上部SOD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9.07%和7.30%;地上部MDA含量分别显著减少8.05%和26.56%。单施褪黑素和Cu胁迫下施用褪黑素对2个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而Cu胁迫下施用褪黑素,‘桂早1号’和‘巴西13’地上部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49.70%和58.75%。结论 适宜浓度的褪黑素可以通过提高植株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膜脂氧化,减少对Cu的吸收和增加渗透调节物质等方式缓解Cu胁迫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中国居民因铁、锌等微量元素摄取不足引发的营养不良问题,开展大豆核心种质籽粒铁、锌含量的精准鉴定。方法 以国内外来源不同的163份大豆核心种质为材料,2019—2020年种植于华南农业大学试验教学基地,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籽粒铁和锌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大豆种质籽粒铁、锌含量在年份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籽粒铁质量分数为71.02~159.92 mg·kg-1,平均为107.09 mg·kg-1;籽粒锌质量分数为36.32~53.11 mg·kg-1,平均为42.80 mg·kg-1。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年份间籽粒铁与锌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这2个元素在大豆籽粒吸收中存在较强的相互促进关系。利用概率分级法将163份大豆种质籽粒铁、锌元素含量分为5级(即极低、低、中、高和极高),综合分析筛选出4份高铁含量、4份高锌含量、5份低铁含量、6份低锌含量和2份铁锌含量双高的大豆种质。结论 鉴定出多份不同来源的高/低铁、锌含量的大豆种质,可用于富铁、锌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创新,同时也为营养功能型新品种遗传基础解析提供基础材料,加快推动大豆核心种质在华南地区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