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38篇
  2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CONSTANS目的基因的克隆以NCBI上公布的序列设计全长扩增引物进行扩增。对目的基因片段测序并进行酶切位点分析,设计酶切引物(BamHⅠ,SacⅠ),通过BamHⅠ和SacⅠ双酶切将目的基因片段连接在真核表达载体pBI121上,PCR鉴定结果表明PBI121+CONSTANS过表达载体已成功构建。将过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EHA105细胞,通过拟南芥花絮侵染T0代种子,用含卡拉霉素(50 mg/L)的MS固体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阳性植株。通过PCR鉴定,结果表明PBI121+CONSTANS过表达载体已成功导入拟南芥中,获得转基因阳性苗12株,为下一步基因功能分析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2.
高温季节,分别对两个偏高水分玉米仓采用机械通风和谷物冷却两种方式度夏。在6~9月,每月定点定层对两个玉米仓进行混仓扦样,对玉米的粮温、水分、脂肪酸值、不完善粒、呕吐毒素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谷物冷却的玉米水分损耗小,粮温较低,质量和储存品质较好,为玉米出库优质优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甘蓝型油菜产量因素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油菜产量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对于有目的地选择油菜优良组合具有重要意义,而常用的评价油菜产量因素贡献大小的分析方法限制较多。为此,本研究以正常生长的12份早熟和38份晚熟甘蓝型油菜组合为材料,利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分别定量评价了早、晚熟油菜组合产量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并将其与灰色关联度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各分析方法对产量因素贡献评价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早熟组合产量贡献最大的3项指标依次为主序有效角果数 > 有效分枝部位 > 二次有效分枝数,贡献率分别达到36.79%、24.02%和11.33%;晚熟组合产量贡献最大的3项指标依次为每角粒数 > 千粒重 > 有效分枝部位,贡献率分别达到29.81%、17.52%和14.75%。有效分枝部位对不同熟期组合产量均有较大贡献;除此之外,早熟组合产量的形成还较多依赖于生育前期的有效分枝数与有效角果数,晚熟组合产量的形成则较多依赖于生育后期的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油菜产量因素评价能较准确地判断油菜实际产量,并在利用各种分析方法评价油菜产量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中发现,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比投影寻踪模型评价准确性低。从油菜产量因素评价及产量预测综合考虑,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油菜产量因素评价及产量预测具有最高的准确性,可以优先作为甘蓝型油菜良种选育及产量预测的一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NEA胞质不育高产广适杂交种川油3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油36(03杂-14)具有杂交优势强,综合农艺性状好,品质优,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耐)病性强等优点,分别于2008、2009和2010年通过了国家长江上游组、下游组和中游组审定,为甘蓝型油菜NEA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高产广适双低杂交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1991年用甘蓝型油菜双高隐性核不育系绵1AB-1作母本,品872—161—134作父本进行转育,F2代出现不育株进行成对兄妹交,经多代选择,培育出隐性核不育系绵7AB-4(双低)。以其不育系的不育性状为选择目标,从中分离纯化出2个农艺性状无明显差异、育性不同的株系,分别定为绵7AB-4-1和绵7AB-4-2,前者兄妹交和可育株自交的不育率分别为50%和25%,后者分别达到80%和60%。笔者对新材料绵7AB-4-2与其姊妹系绵7AB-4—1的农艺性状和SSR引物多态性进行研究,为其进行分子标记、克隆及进一步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reveal the differences in crude fat and glucosinolates between self pollinated seeds and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in Brassica napus in sichuan ecological region. [Method]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method (NIRS) was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quality components in self pollinated seeds and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of 861 shares of Brassica napus from Sichuan ecological region.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via SPSS (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Result] The contents of crude fat in the self pollinated seeds were commonly a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at 0.01 significant level; while the contents of glucosinolates in the self pollinated seeds and the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were in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oth th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and linear regression for the crude fat between the self pollinated seeds and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reached the significant level.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for the contents of crude fat(y1) and glucosinolates(y2) in the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and of crude fat(x1) and glucosinolates(x2) in self pollinated seeds were respectively determined to be y1=16.844+0.614x1 and y2=-0.620+1.017x2. [Conclusion] In Brassica napus breeding, crude fat in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should be emphatically taken into account, meanwhile concurrently considering that in self pollinated seeds; while glucosinolates in both the self pollinated seeds and the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must be simultaneously concerned.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长江流域地区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为利用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优良农艺性状、配制和选育优良品种(组合),提高油菜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提供的从长江上、中、下游区域征集的213份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供试甘蓝型油菜亲本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明确影响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单株产量形成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长江上、中、下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均为单株产量,分别为18.29%、18.91%和18.47%;变异系数最小的均为株高,分别为6.24%、6.44%和5.95%.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的农艺性状除上游的区域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外,其余性状均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株高、主序有效长度、一次有效分枝数和每果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上游和中游区域的主序有效角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角果长度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中游区域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上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有效分枝高度;中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每果粒数,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下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长度,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角果数.主成分分析可将上游和中游区域相关性状分为三大类,上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产量构成性状和角果性状,贡献率分别为41.353%、15.186%和12.083%;中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和分枝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1.485%、22.004%和14.097%;下游区域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主序性状和产量构成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2.393%、19.971%、16.035%和11.960%.[结论]在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影响长江上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主要性状是株高,中游区域主要是每果粒数,下游区域主要是主序长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原高大平房仓的密闭性能改造,提高仓房气密性,并合理充氮补气,调配浓度,进行稻谷充氮储粮杀虫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粮堆中保持96%~98%的氮气浓度,密闭储藏30d可有效杀死绝大多数储粮害虫,避免使用化学药剂杀虫,实现绿色储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高水分稻谷的袋式干燥工艺,降水效果以及爆腰情况。结果表明,袋式干燥作为两步分段干燥技术的第一步是可行的,在干燥的过程中不需倒袋就可获得好的降水效果,干燥品质好。  相似文献   
10.
川油33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高产双低杂交新品种,原品种代号为杂-9,不育系为JA8,保持系为JB8,恢复系为JR8。川油33杂交优势强,综合性状好,双低品质优,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耐)病性强。在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2003年8个试验点平均产量 2350.5 kg/hm2 ,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2.58%(极显著);2004年9个试验点平均产量 2314.5 kg/hm2 ,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 9.98%(极显著)。在2003~2004年度组织五点(成都、绵阳、什邡、南充和内江)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2200.5 kg/hm2,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 16.2%(极显著)。杂交种子芥酸 0.1% ,硫甙 22.89 μmol/g 饼,含油率(干基)40.81% 。商品菜籽芥酸 1.02% ,硫甙 27.82 μmol/g 饼,含油率(干基)39.0%。中抗病毒病和菌核病。平均全生育日数215 d,比CK蜀杂6号早熟1~2d。2004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列为四川省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