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8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猪圆环病毒感染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圆环病毒感染(Porcine circovirus infection,PCVI)是指由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的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所引起的哺乳仔猪和育肥猪的临床或亚临床型感染征。该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患猪体质下降,皮肤苍白。由于起初各国对本病认识不充分,因此许多国家对该病的命名也不尽相同,英国称之为猪圆环病毒感染,法国称之为猪衰弱综合征,而西班牙则称之为猪断奶后多系统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流行病学现状,病因学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猪瘟流行动态。阐述了该病的流行概况及今后应采取的防制对策。  相似文献   
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生物型转化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病毒基因与宿主细胞基因的重组、病毒基因的复制与重排、病毒基因的重复复制和序列插入、病毒基因的缺失和点突变几个方面阐述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由非致细胞病变型(NCP)向致细胞病变型(CP)转化的分子变异机制。总结了前人对NCP型向CP型BVDV转化研究的结果,归纳了5种生物型转化形式,揭示了BVDV具有高变异性。  相似文献   
4.
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理论学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活菌制剂,本主要从微生态制剂的起源,分类,作用机理,目前研究概况进行论述,涉及生态学和工艺学等方面,揭示了微生态制剂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p20和p14基因分别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和pPROEX—HTb,并转化至相应的宿主菌大肠杆菌BL21(DE3)pLysS和DH5α中表达。P20蛋白在2个宿主中都获得了高效表达;P14蛋白在BL21(DE3)pLysS中表达量较低,而在DH5α中未见表达。对P14蛋白诱导表达过程的监测表明,P14蛋白对大肠杆菌是一种毒性蛋白。用Western—blotting分析未能检测到两种蛋白的反应条带,推测这两种蛋白可能存在构象表位。  相似文献   
6.
应用截短表达的鸭肠炎病毒(DEV) VP5-C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及筛选,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VP5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1B5、3A1、4F9、6F6.抗体亚类鉴定表明,4株单克隆抗体均为IgG、k链.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4株单克隆抗体均能够与DEV感染CEF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CEF对照发生反应.Western blot检测,4株单克隆抗体均能够识别大小约为150 kDa的蛋白,说明4株单抗隆抗体是特异性识别VP5蛋白的抗体.DEV VP5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进一步鉴定VP5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及VP5蛋白功能研究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7.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P20和P14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参考GenBank中BVDV Oregon C24V株的基因组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利用套式PCR方法扩增P20基因,扩增出预期525 bp的目的片段.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经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并对其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参考序列Oregon C24V比较,二者的核苷酸同源性仅为80.95%,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为87.50%.测序结果经NCBI上的Blast(Http:/www.ncbi.nlm.nih.gov/BLAST/)同源性比较,克隆得到的基因与Osloss株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为93.65%,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为95.83%.根据P20的测序结果,参照GenBank中BVDV Osloss株设计一对引物,扩增P14基因,经同源性比较,扩增的P14基因与Osloss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4.77%,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为95.10%,通过系统发生分析,推测P20基因和P14基因与Osloss株在进化上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哈尔滨市部分地区自2000年1月至2001年10月发生的共计101例鸡眼炎的情况调查,发现其病因较复杂,主要有环境性、营养缺乏性、细菌性、病毒性、免疫接种反应等;临床上以眼睑肿胀、结膜炎、角膜炎、眼球病变及眼部分泌物异常为主要特征,该病多为伴发,通过眼部病变很难确诊,要将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结合起来,方可确诊;防治时,将分群对症治疗和综合防制措施分开进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