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微生物法测定米粉中维生素B_6含量不确定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微生物法测定米粉样品中维生素B_6含量,并从多个方面分析测量的不确定度。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01393,扩展不确定度为0.1653,测量结果为(5.932±0.1653)μg/hg;影响维生素B_6测定结果的最主要不确定度分量为微量移液枪容差。  相似文献   
2.
整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部分优质单丛乌龙茶制作加工过程记录,供研究制作优质单丛乌龙茶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将白叶单枞、金萱、鸠坑3个茶树品种鲜叶加工成不同发酵程度的茶原料,通过对其理化成分分析及感官审评,研究不同茶饮料的品质稳定性;深入探讨茶叶原料发酵程度及其生化基质对茶饮料冷后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叶原料制成的茶饮料因为生化基质的不同,茶汤冷藏后效果明显不同。透明度:金萱优于鸠坑;白叶单枞最差;絮状沉淀与茶汤的分界线不清晰,随着发酵程度的加重,沉淀物的量明显增加,其沉淀物颜色也逐渐变深。金萱原料制成的茶饮料中能看到明显的灰褐色沉淀和白色沉淀的分层。同一品种,随着发酵程度的增加,冷后浑固形物总量先增加后减少;同个品种的样品中,红茶工艺制作的全发酵茶叶饮料中沉淀物形成总量相对较少,说明红茶较适合于制作茶饮料。沉淀物中茶多酚含量平均为36.47%,说明茶多酚是沉淀物形成的主要控制因子之一;沉淀物中多酚含量不受茶叶中多酚含量的影响;随着茶叶原料发酵程度的加深,沉淀物中的多酚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茶叶中EGC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其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所以EGC有可能是茶汤固形物形成量的主要决定因子。  相似文献   
4.
烘焙技术在乌龙茶精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燕忠  张凌云  王登良 《茶叶》2008,34(2):75-77
烘焙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工序之一,对形成精制乌龙茶特有的色、香、味、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烘焙技术在乌龙茶精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主要对炭焙茶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探讨了烘焙技术在未来乌龙茶精制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阴雨天气乌龙茶晒青工艺的质量,本试验通过研究晴天正常晒青、阴天晒青、太阳灯照射晒青,萎凋槽加热鼓风萎凋,萎凋槽自然萎凋等处理方法的鲜叶质量和毛茶感官品质,分析得出特殊天气状况下乌龙茶的最佳“晒青”替代方法,以此保证乌龙茶的品质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感观品质及营养活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加工工艺试制桑叶茶,用常规的感观评审方法评价其品质,并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其营养及生物活性成分,为不同风味的高品质桑叶茶加工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感观品质评审3种加工工艺制成的桑叶茶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绿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甘醇香甜,略带桑叶青涩味;乌龙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爽口醇和,有淡淡的花香;红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甘甜醇厚,有近似香蕉的果香味。营养及生物活性成分检测结果:3种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水浸出物、可溶性糖、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含量明显比桑叶固定样中的含量有所上升,而多酚类物质则比桑叶固定样明显减少,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为红茶工艺制成桑叶茶>绿茶工艺制成桑叶茶>乌龙茶工艺制成桑叶茶,且都明显高于桑叶固定样;3种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以及17种氨基酸组分的含量均高于桑叶固定样,并以绿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中含量最高;桑叶茶含有的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最高,且乌龙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的苯丙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等组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胁迫对5个常绿阔叶树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Cu-Zn-Pb-Cd复合重金属污染对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Presl.)、青枫(Acer palmatum Thunb.)、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Schott.)和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 Koidz.)5个浙江地区常见种植的园林常绿阔叶树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复合污染能显著抑制植物的生长,受害现象严重,中浓度次之,低浓度大部分植物危害较轻。随着土壤中复合重金属浓度的增加,5种植物不同处理的叶绿素含量都降低,中、高浓度处理与对照相比均达显著水平(P<0.05)和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在高浓度处理条件下,木荷下降最为显著,舟山新木姜子下降最小。5种植物不同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比均不显著,但是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相比均达显著水平(P<0.05)和极显著水平(P<0.01)。SOD、POD和CAT的活性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表明5种植物都具有一定的抗逆能力。在高浓度处理条件下,舟山新木姜子CAT、POD和SOD活性比对照下降最少,木荷下降最为显著。5种常绿阔叶树种对复合重金属胁迫的耐受能力依次为:舟山新木姜子>香樟>苦槠>青枫>木荷。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对杜鹃生理生化与叶绿体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皋月杜鹃(Rhododendron indicum)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对杜鹃花生理生化特征和叶绿体亚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盐胁迫下,植株生长健壮,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不显著,叶绿体亚显徽结构完好,基粒片层排列整齐,与对照无差异,表明杜鹃可在低NaCl含量的土壤中正常生长;在12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下,植株叶片开始出现较轻的受害症状,随着盐浓度升高,植株受害症状加重,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而MDA含量显著上升,POD、CAT和SOD活性先升后降,叶绿体结构逐渐膨胀成圆形,空洞化程度渐渐变大,膜慢慢解体,表明杜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盐胁迫的能力;在高盐胁迫下,叶绿体结构和功能被破坏,叶片黄化衰老.  相似文献   
9.
青贮菌剂在苜蓿裹包青贮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苜蓿裹包青贮中添加3种不同青贮菌剂JD6、MMD3、X3Q2,分析青贮苜蓿的营养品质,微生物数量以及瘤胃降解率的变化,以研究3种青贮菌剂在裹包青贮条件下对苜蓿青贮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5个月后,添加青贮菌剂可以显著降低pH值(P<0.05)、NH3/TN值(P<0.05),减少丁酸含量(P<0.01),有利于保存青贮物的营养成分,提高青贮品质。添加青贮菌剂对青贮物的NDF、ADF含量没有影响,对青贮产物干物质和NDF的瘤胃降解率没有影响。添加青贮菌剂可以提高青贮产物中乙酸含量(P<0.05),减少酵母菌和霉菌数量(P<0.05)。3种青贮菌剂在苜蓿裹包青贮试验中,有利于抑制有害微生物,保存苜蓿营养成分,提高苜蓿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采摘时期对重发酵单丛茶香气及理化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采自春、夏、暑、秋四个茶季的重发酵型单丛茶进行分析,研究重发酵单丛茶香气组分与理化品质随季节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不同采摘时期的重发酵单丛茶中,秋茶、春茶芳香物质种类相对较少(分别为41种和43种),香精油总量占总挥发性成分比例比夏茶低;而夏茶和暑茶芳香物质种类多(分别为45种和48种),香精油总量占总挥发性成分比例比秋茶高。夏、暑茶芳樟醇氧化物、杜松醇、律草烯等含量较高,而香叶醛、吲哚、茉莉酮、橙花叔醇等花香型香气成分含量比秋茶低得多。夏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占总挥发性成分的比例明显高于其它季节的茶叶,达到69.77%,而春、暑、秋茶相应所占比例分别为50.98%、51.75%和51.72%。感官审评表明,秋茶、春茶单丛香气品质得分比夏茶、暑茶高,即秋茶、春茶香气品质要比夏、暑茶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