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云南省鹤庆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2019年鹤庆县畜牧业产值33.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1.3%,成为鹤庆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粪污不仅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首要污染源,更污染着养殖场周边的生态环境,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粪污已然成为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将有效缓解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对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和水质安全的保护,从而推进畜禽养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以规模养殖场、粪肥收运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集中处理中心为重点,进一步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能力和种养结合发展水平,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现与广大同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2.
内在底栖生物用于环境监测、生物修复时,为判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作生物指示物反映环境状况的适宜性,以海沙模拟生态毒理学模式生物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的生境,设计均匀试验并将双齿围沙蚕暴露于不同污染水平的重金属-营养盐-石油烃复合污染15 d,研究其SOD活性在有沉积物时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各个处理间双齿围沙蚕的SOD活性差异不显著;重金属、营养盐和石油烃均不能显著影响双齿围沙蚕的SOD活性;双齿围沙蚕的SOD活性和污染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剂量-毒性效应关系;双齿围沙蚕的SOD活性服从Logistic分布,SOD活性对复合污染的响应不确定。因此,SOD活性能否用于反映环境条件值得商榷;内在底栖生物用作生物监测/生物修复种时,应慎重使用SOD活性反映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3.
六优1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1998年在兴化市下圩乡孙阳村种植104.66亩连片丰产力,平均单产729.5B公斤,其中3.2亩单产达838.5公斤。六优1号全生育期为155天,属迟熟中粳。六优1号分蘖速度较慢,穗型较大,有明显两段谨浆特性,属“源”限制型组合。该组合亩产750公斤以上的产量结构为:有掖穗20万、每穗总粒数175—1BO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0克以上。高产栽培措施是:育多蘖壮秧,争足穗大穗;增施有机肥,确保稳健平衡生长,严格控村中期群体,提高成穗率;施好穗、粒肥,优化冠层叶片配置,适时使用多效唑,防止倒伏;防治病虫害,保活熟,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滇西北高海拔地区提高牦牛养殖补饲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高原特色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的草地建植模式。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县开展了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T)和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F)混播试验,对不同处理下的饲草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饲用豌豆与小黑麦适当混播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饲用豌豆的株高,有利于田间收获;适宜混播可有效提高饲草产量,混播比例T:F为40:60可获得较高的饲草产量,与小黑麦单播相比,干草产量增加59%,鲜草产量增加113.1%;与饲用豌豆单播相比,干草产量增加18.9%,鲜草产量增加10.1%;该比例下的粗蛋白含量为18.5%;较小黑麦单播处理,小黑麦与饲用豌豆适宜混播可改善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综合考虑饲草产量、品质和表层土壤性状,得出小黑麦与饲用豌豆混播最佳比例是40:60。  相似文献   
5.
杂交粳稻六优1号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优1号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培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表现有明显的产量优势。现将六优1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及其栽培利用技术分述于下。 选育经过 1.不育系六千辛A的选育 六千辛A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以BT型矮秆黄A为母本,中粳品系691/千重浪//Zenith(简称六千辛)为父本回交转育而成的中粳不育系。转育工作始于1977年,以后选不育株与父本连续回交。据测定:B_6F_1群体的不育株率即达100%,不育度达99.5%,B_8F_1不育株率和  相似文献   
6.
宁恢3-2     
宁恢3-2是由江苏省农科院粮食所水稻杂优组选育成的具有强恢复力的广谱性中粳恢复系。株高81~84厘米,株型紧凑,顶叶上举,草盖顶,茎秆粗壮,基部3个节间短,叶鞘厚实,叶片较厚,色浓绿,穗下节间长,出穗颈节较短。每穗总粒数160~180粒,结实率75%左右,千粒重25克左右,穗长  相似文献   
7.
杂交粳稻六优3-2是用BT型粳稻不育系六千辛A和粳稻恢复系宁恢3-2组配育成。该组合两亲本都是籼粳交偏粳材料,不育系育性稳定,恢复系恢复力高,配合力强。经多年试验和试种,表现适应性强,杂种优势明显,一般比同熟期推广种增产一成以上,增产潜力可达750公斤/亩以上,且繁殖、制种产量高。  相似文献   
8.
六优1号(六千辛A×77302—1)是我省审定通过的第一个粳型杂交稻新组合,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适应性,比熟期相同的推广种增产一成左右。六优1号制种的产量与纯度是该组合得以推广利用的基础,现就六优1号亲本的特征特性及其制种的关键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根据该开发区热负荷发展,结合区域内主热源建设进度,结合环保与节能需要提出合理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0.
六优杂交粳稻的混杂原因及其防止途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育成的杂交粳稻,多引用Chinsurah BoroⅡ细胞质(简称BT型细胞质)培育的不育系。该细胞质自1972年引进后,经相互转育已育成了一大批粳稻不育系。如东北、华北的黎明A、秀岭A、秋光A等;长江流域的六千辛A、当选晚2号A、农虎26A、76-27A等。BT型不育系一般在三核期败育,此时花粉粒已积累较多的淀粉,可以用I-KI溶液染色,所以这类不育系在分类上又称染败型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