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控制对虾弧菌病药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一株对虾弧菌病病原菌对24种药物的敏感性,测定了几种抗菌性较强、抗菌谱较广且价格较低廉的药物对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以及药物在海水环境中对该菌作用的有效性和药物联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MIC值,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药物之间的作用表现为:协同、拮抗和无关三种结果,不同药物在不海水中作用时间不一。本文对药物滥施乱用的后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效控制病菌、合  相似文献   
2.
真鲷人工配合饲料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真鲷Pagrosomus major系名贵海鲜和优良的养殖种类之一。近年来,我国沿海各省真鲷网箱养殖发展很快。在其养殖过程中,要扩大养殖规模和提高产量,就必须开展真鲷营养需求,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需求量,不同饲料源应用效果等研究,以便选择合适饲料源,配制合适于真鲷生长的人工配合饲料,提高真鲷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本文针对当前真鲷网箱养殖生产实际需求,进行了不同蛋白质和脂肪酸含量,不同饲料源和人工配合饲料与新鲜小杂鱼饲料喂养效果的对比实验。为我国真鲷网箱养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Microtox技术检测多环芳烃生物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Microtox技术检测 5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生物毒性结果表明 ,二甲亚砜配制的测试液中萘、菲及荧蒽均对发光细菌具有一定生物毒性 ,且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相同浓度下毒性菲 >萘 ;测试液中当萘浓度小于其溶解度时即产生 10 0 %的抑光率 ,萘EC50 为 4 .32mg/L ,而菲及荧蒽浓度近其溶解度时所产生的最大抑光率分别为 <5 0 %和15 %左右 ;芘及蒽最大浓度时则对发光细菌无生物毒性显示。表明Microtox技术可有效检测低环化合物萘的生物毒性 ,但对高环化合物 (≥ 3环 )的检测因受其低水溶性的限制而灵敏度降低 ,利用二甲亚砜获取多环芳烃污染物提取液的生物毒性主要与低分子化合物萘及菲有关  相似文献   
4.
土壤反硝化的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反硝化作用是在微生物参与下的土壤氮循环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反硝化作用强弱直接影响着氮素的利用。反硝化微生物是一大生理类群,广泛分布于细菌、真菌和古菌中,经典的16S rRNA方法不适合反硝化细菌的生态学研究。利用功能基因,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已成为反硝化研究的常用方法。主要介绍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反转录PCR以及最近发展起来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功能单细胞分离技术在反硝化生态研究中的应用,并综述了土壤反硝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对反硝化未来的研究技  相似文献   
5.
应用双层平板计数技术对厦门西海域海水沉积物中 4环多环芳烃 芘降解菌数量调研结果表明 ,除靠近马銮湾养殖区站位Ⅵ外 ,芘污染较严重站位Ⅳ样品中芘降解菌数量为 4 .7万个 /g(干物质量 ) ,而芘污染相对较轻站位Ⅱ样品中芘降解菌数量为 1.2万个 / g(干物质量 ) ,海水沉积物中芘含量与芘降解菌数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改良的微孔板法研究静置培养条件下致病性溶藻弧菌ND-01在酶标板上成膜情况。结果显示,溶藻弧菌的生物膜的OD590在16h达到峰值后,随培养时间延长出现下降;在102~108cfu/mL范围内,不同的初始菌密度对生物膜的OD590影响并不显著;NaCl质量分数为4.5%时,所形成生物膜的OD590最高;30℃,溶藻弧菌的生物膜OD590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液中加入质量分数1.5%的CaCl2,能够显著促进生物膜形成,而加入MgCl2对于生物膜的影响则不显著;经过大黄鱼表皮黏液包被后,96孔板中生物膜的OD590显著高于其他部位组织提取液包被组(P0.01)。致病性溶藻弧菌ND-01能够在聚苯乙烯材料的96孔酶标板表面形成稳定而明显的生物膜,且其生物膜的形成与多种环境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