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水稻施用核酸光合细菌肥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报道,核酸类物质能提高和稳定叶绿素含量,增强作物的光合机能和提高逆境下的光合效率,增加物质积累,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为此,进行了核酸类光合细菌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以便为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苏香粳 2号是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 88B2 2 5 S0 15配组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 ,原名香粳R10 9。该品种于 2 0 0 0、2 0 0 1年参加江苏省单季晚粳区域试验 ,2 0 0 1年因米质特优破格提前参加生产试验 ,2 0 0 2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苏香粳1号由太湖地区农科所于1988年从新香糯3007/单125的杂交后代中经连续多年选育而成.1997年10月25日通过苏州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目前该品种仍然有很大上升空间,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亲本选配分析及选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九五”期间粳稻主栽品种的亲本选配规律、方法与特点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拓宽亲本的录用范围,直接或间接利用远缘杂交优势,采用大面积主栽品种进行多亲本复交是取得梗稻杂交育种成功的关键。当前品质育种亲本选配的基本策略是在广泛征集、研究、利用国内外优质稻种资源的基础上,确立江苏主栽优质品种为骨干亲本,掺入特异性种质,进行高起点强强配组。  相似文献   
5.
早熟晚粳"苏香粳1号"适宜播栽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香粳1号"是本所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1997年通过审定.该品种米质优,吃口好,具有清香味,深受广大群众好评.本研究旨在探索"苏香粳1号"在本地区种植的适宜播栽期和秧龄,完善和充实其高产栽培技术,为进一步扩大种植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蟹—螺—草"养殖模式中螺蛳的适宜投喂量,研究了不同螺蛳投喂水平对河蟹产量、塘内水体氮磷含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商品饲料常规用量(300 kg/亩)(15亩=1 hm~2,下同)条件下,河蟹产量、去除螺蛳投入的毛利润与螺蛳投喂量均呈开口向下的一元二次曲线相关,且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增加螺蛳投喂量,蟹塘水体TN含量呈上升的变化趋势,对TP含量影响较小,但整个养殖过程水体的TN含量中位数值符合Ⅴ类水标准要求,TP含量中位数值符合Ⅲ类水标准要求。综合产量、水质理化因子、经济效益等因素,螺蛳的适宜投喂量为:459.5~587.5 kg/亩。  相似文献   
7.
优质晚粳苏香粳2号的特征特性及保优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香粳2号是江苏省太湖地区农科所采用“88B225/S015”配组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200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和苏州市优质稻品比 ,由于食味佳、外观好、稻谷和米饭均有清香味 ,2001年破格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 ,并参加国家区试。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特征特性1 .食味好苏香粳2号适口性好 ,米饭柔软 ,不返生 ,有爆米花清香。1999年参加由江苏省农科院组织的优质米鉴评 ,在全省农科院系统提供的12个优质新品种、品系中 ,适口性、总分均列第1位 ;1999、2000年苏州、…  相似文献   
8.
1试验内容 本研究以小区试验为主,并辅以大区对比试验,不同栽植方式有手插、摆秧、抛秧、钵摆、播秧等,小区面积0.02亩,重复三次.基本苗5~7万,总施肥量95kg左右标氮.大面积主要为旱育稀植、直播、常规移栽三种栽植方式及大田示范.株行距、基本苗、肥料及田间管理同常规.  相似文献   
9.
苏香粳1号的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香粳1号属中熟晚粳,适口性优良,试验结果表明,其高产栽培应围绕增粒为中心,稳定穗数,进而增加总额花量。在适宜播种期基础上,适宜栽插基本苗为75万/hm^2,密度30万穴/hm^2,施纯氮量为270kg/hm^2,穗肥运筹以促花为主,保花为辅。  相似文献   
10.
水生植物堆肥替代部分氮肥提高水稻产量与稻田土壤肥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太湖流域水生植物堆肥对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肥力效应,在太湖流域典型稻田连续进行4a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在等氮条件下不同比例的水生植物有机堆肥替代处理(有机氮替代率分别为0、20%、40%、60%、80%和100%)引起的水稻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氮磷钾吸收量以及土壤碳氮含量和pH值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施尿素相比,水生植物有机堆肥与尿素配施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并随着有机肥替代率增加,水稻产量呈先增后降;当有机肥替代率达40%和60%时产量最高.单施有机肥和单施尿素处理水稻籽粒产量相当.单施有机肥显著降低了有效穗数,有机肥和尿素配合施用则可减轻甚至消除这一效应;有机肥替代率在40%和60%时,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均较高.随着有机肥施用量增加,水稻秸秆氮浓度降低,籽粒氮浓度无影响;水稻磷浓度和吸收量均无显著差异;有机肥与尿素配施均显著提高了秸秆钾吸收量,有机肥替代率在80%时可显著提高籽粒钾吸收量.表层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及土壤pH值均与有机肥替代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肥-尿素配施处理下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均较4a前显著提高.有机肥替代率为80%和100%,土壤pH值较试验前土壤分别显著升高.由此可见,水生植物有机肥与尿素配施可以提高太湖稻作区水稻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减缓土壤酸化程度,可作为太湖稻作区一项环保型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