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8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建立快速有效、经济适用的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方法,利用Primer Plex软件设计畜禽中常见沙门氏菌的菌体(O)抗原和鞭毛抗原(H)的引物,优化引物比例和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建立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的PCR法,并对46株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同时与传统玻片凝集法和美国CDC的液相芯片(Luminex-x MAP)法进行比较。优化后获得了O抗原中B、C1、D和E1群的多重PCR引物,以及鞭毛抗原H1相抗原基因(fli C)和H2相抗原基因(flj B)的2对引物;建立了一套基于沙门氏菌O和H抗原的多重PCR血清型鉴定法;PCR法和Luminex-x MAP法鉴定出7种沙门氏菌血清型,传统玻片凝集法鉴定出6种血清型;PCR法与传统玻片凝集法和Luminex-x MAP鉴定结果的符合率均为95.65%。本研究建立的PCR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法简便、快速,预期可在沙门氏菌的血清分型研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菌污染定量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菌污染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分析鸡肉中沙门菌的消长变化规律,明确关键风险防控点,采用2015年部分肉鸡屠宰场沙门菌污染监测和调研数据,构建以烫煺后为评估过程起点,包括净膛、清洗预冷和分割传送的模块化过程风险评估模型,以不同分布描述各变量,并通过@RISK软件模拟运行。结果显示,通过构建的模型模拟屠宰加工后终端鸡肉产品中的沙门菌污染量,90%的可能分布在0~9MPN之间,而依据实际监测数据换算为5.3 MPN,说明模型可信。根据过程中各环节的模拟数据,分析了肉鸡携带的沙门菌消长变化,发现预冷后沙门菌污染总量明显下降,但分割传送后污染总量又有所回升。通过拟合的相关系数分析,明确了传送带上的沙门菌是影响终端鸡肉沙门菌污染的最关键风险点。本研究构建的肉鸡屠宰加工全过程沙门菌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可为肉鸡屠宰场沙门菌污染的卫生监管和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羊屠宰场各屠宰环节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携带情况,评估是否存在污染风险,选取不同规模屠宰场,用棉拭子法分别采集不同屠宰环节样品349份,36 h内进行试验;应用PCR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对鉴定为致泻性大肠杆菌的分离株进行16S r DNA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从刚宰杀的羊胴体表面和环境中共分离到致泻性大肠杆菌12株,其中11株携带毒力基因elt,1株携带毒力基因eae和elt;大中型屠宰场(1.21%)的致泻性大肠杆菌阳性率低于小型屠宰场(5.43%),不同规模屠宰场的预冷间均未检出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从屠宰环境中分离出1株携带inv A基因的沙门氏菌,阳性率为0.29%;经高压冲洗和排酸预冷等屠宰工艺后,在羊胴体表面均未发现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了解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状况,减轻大肠杆菌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的危害,对不同时间国内外报道的动物中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毒力、血清型、耐药性和基因型等方面的比较,对比分析大肠杆菌分子特性和表型差异,从而为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发病鸡源大肠杆菌的致病类型、毒力因子差异和其耐药状况,探讨大肠杆菌对家禽生产和公共卫生的影响,对从山东、西藏等7个省(自治区)的发病鸡群分离获得的130株大肠杆菌菌株,用PCR方法进行了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毒素型大肠杆菌等5种致病类型检测和ompT、stx2等7种毒力因子检测,并用15种药物测其耐药性。结果发现,仅5株发病鸡源大肠杆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3.85%,5/130),且均为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130株大肠杆菌检测出iroN毒力因子检出率最高(69.23%,90/130),stx2最低(1.54%,2/130),其余均在50%~60%。分离菌株对四环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1.54%(119/130)、90.77%(118/130),对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12.31%,16/130);多重耐药严重,94.62%(123/130)的菌株对三类或三类以上的药物耐药。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养鸡场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情况,以进一步做好大肠杆菌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国部分地区屠宰生猪旋毛虫和弓形虫感染情况,2019年在广东(5个)、山东(4个)、云南(6个)等省份的15个大型、中小型生猪屠宰场,采集猪膈肌样品315份,用PCR方法进行旋毛虫和弓形虫病原学检测;在以上3省15个大型、中小型生猪屠宰场(每省5个),采集血清样品254份,用ELISA方法进行旋毛虫和弓形虫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经PCR检测,采样地区所有膈肌样品均为旋毛虫阴性,仅在云南省120份膈肌样品中检出1份弓形虫阳性;经ELISA检测,采样地区血清样品的旋毛虫和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7%和2.36%,不同省份的阳性率分布不一致,中小型屠宰场阳性率均高于大型屠宰场。结果表明,广东、山东、云南等省份屠宰生猪的旋毛虫和弓形虫携带率极低,基本可以保证猪肉的产品安全;部分地区屠宰生猪存在一定的弓形虫感染抗体,尤其是中小型屠宰场,表明此类猪群需要加强饲养环节的弓形虫感染控制。本研究为保障猪肉食品安全及饲养环节的猪旋毛虫和弓形虫感染控制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山东地区不同类型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情况和耐药特征,对37个牧场的乳房炎和非乳房炎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MIC测定试验。采用常规方法与PCR技术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MIC测定,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差异显著性分析。①共分离到15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1.26%(150/1332),且乳房炎奶样显著高于非乳房炎(P=0.009);②12种药物的MIC与EUCAST分布趋势大致相同;③分离菌株对青霉素(91.38%)耐药最严重,且乳房炎/非乳房炎奶样差异显著(P=0.047);④116株分离菌株中多重耐药(≥3)菌株为34(29.31%)株,乳房炎/非乳房炎奶样差异不显著(P=0.611);⑤威海对6种药物的耐药率在60%以上,其他地区仅对1~2种药物的耐药率在50%以上。乳房炎奶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显著高于非乳房炎;分离菌株对青霉素严重耐药且乳房炎奶样多重耐药问题突出;不同地区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国居民畜禽生鲜产品消费情况及偏好,为优化管理政策措施提供支持。分华东、华北、华中、华南、东北、西北、西南等区域,通过网络问卷(1 038份)对其城市和农村消费者的年龄、居住区、收入水平等进行调查。结果:我国居民主要通过超市和农贸市场购买畜禽生鲜产品,对品牌产品接受度较高冷鲜肉和热鲜肉占销售主体,冷冻肉选择较少;消费者日常购买猪肉、鸡肉和鸡蛋类型倾向于普通猪肉、普通肉鸡和农户散养土鸡、普通鸡蛋,且在不同收入群体中存在差异;安全问题是畜禽生鲜产品加工环节中消费者关注的首要问题,厨房处理时生熟分开成为主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成为畜禽生鲜产品中我国消费者最关注的安全问题。这提示应强化畜禽生鲜产品中食源性致病生物监测与风险评估,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且创新宣贯方式,加快推进微生物相关风险管控措施研判机制,确保我国畜禽生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9.
下一代测序技术是一次性可对几十万到几亿的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的高通量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为了解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本文综述了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基本情况,与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的优势,以及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识别和溯源方面的应用,以期为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防控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沙门氏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屠宰环节是肉品沙门氏菌污染的关键风险点之一,欧盟及美国等均对畜禽屠宰环节中的沙门氏菌污染采取了系统、科学的风险监控措施,业已取得显著成效。这些组织/国家对屠宰环节畜禽胴体的取样计划、限量标准、检测方法等做了详细规定,并提出了检测不合格所对应的纠偏措施,并将沙门氏菌基底监测和风险评估作为制定控制技术规范的基础。鉴于我国生鲜肉品致病微生物监测、风险评估以及限量标准和法规的缺乏,屠宰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率较高,建议进一步优化畜禽屠宰环节病原危害监控措施,持续开展微生物例行监测和风险评估,研究制定适合我国现阶段的畜禽屠宰环节沙门氏菌限量标准和监测控制技术规范。本文旨在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为更好地保障国内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