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粱漂浮育苗是一种新型育苗方式,为了探究漂浮育苗对金糯粱1号高粱品种苗期形态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年4月9日在宜宾长宁对金糯粱1号糯高粱品种进行漂浮育苗并以传统撒播拱膜育苗为对照,分别于4叶1心进行移栽,测定其苗期和移栽后期形态以及成熟期产量,并测算2种育苗方式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漂浮育苗高粱苗的株高、叶片数、茎粗、根数均大于传统育苗,而根长短于传统育苗;漂浮育苗移栽后比传统育苗生长矮壮,有效光合叶片数更多,最终漂浮育苗667m~2平均产量为436.11kg,比对照408.46kg增产6.77%。综合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漂浮育苗比传统撒播拱膜育苗增收98.60元/667m~2,漂浮育苗是一种更高效的育苗方式,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供Fe~(3+)水平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Fe3+-EDTA(0、10、50、100、250、500μmol/L)处理2叶1心去胚乳的正红505玉米幼苗,16 d后测定其株高、茎粗、叶面积、根长、根体积、根鲜重、茎叶鲜重、叶绿素、活性铁含量等玉米生长发育指标,利用DPSv7.0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供Fe3+抑制玉米地上部的生长,高浓度供Fe3+则明显抑制地下部的生长;正红505玉米苗期生长的最为适宜的供Fe3+浓度为100μmol/L。叶片活性铁和叶绿素含量均随供铁浓度增加而增加,二者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与供铁浓度符合逻辑斯蒂函数模型,并且与植株生长状态(株高、茎粗、叶面积、茎叶重量等)相关性也达到显著水平。活性铁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可作为玉米早期潜在性缺铁诊断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3.
2014-2018年,采用人工接菌法,对151份糯高粱杂交组合进行丝黑穗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鉴糯高杂交组合抗丝黑穗病能力较强,以抗病品种偏多,其中0级免疫(IM)的糯高粱组合有115份,占供试糯高粱组合总数的76.2%;1级高抗(HR)组合8份占供试糯高粱组合总数的5.3%;3级抗(R)病组合4份,占供试糯高粱组合总数的2.0%;5级中抗(MR)的组合有10个,占总数的6.6%;7级感病(S)的组合有12个,占总数的7.9%;9级高度感病(HS)组合有2个,分别是13218A/83625R和13218A/TY 3560R。不育系1317A、13218A、13221A、1326A、1429A、18A和恢复系20982R、23560R、217R、23560R、83625R、L 2R、TY 3560R、213R等亲本材料所配制组合感病率较高,在西南丝黑穗病病区应慎用。不育系09A、1318A、1335A、1358A、13Y05A、13y 20A、3268A、407A、3307A、45A、1342A、15Y26A、1431A、54A和恢复系381R、279R等所配糯高粱杂交组合抗丝黑穗病能力强,应加强利用。最新登记(审定)6个糯高粱新品种均抗高粱丝黑穗病。本结果可为糯高粱丝黑穗病抗性品种选育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新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南地区是我国高粱种植的主要区域之一,近年来高粱锈病的发病面积和危害程度呈逐年增加趋势。本文阐释了高粱锈病的症状、病原菌特征和发生流行规律,提出了以高粱抗锈病品种为主,农业措施和化学农药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旨在为防止高粱锈病在西南地区大面积流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新选育和引进的糯高粱种质资源对川南高粱丝黑穗病菌主要生理小种的抗性,利用4个高粱鉴别寄主分别对2013年和2014年自川南泸州、宜宾、自贡3市高粱上采集的丝黑穗病菌Sporisorium reilianum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并于2014—2018年对新选育和引进的55份不育系、88份恢复系和20份常规品种糯高粱种植资源进行丝黑穗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川南3市采集的高粱丝黑穗病菌生理小种均为1号生理小种。不育系糯高粱种植资源对丝黑穗病菌1号生理小种抗性较强,对丝黑穗病免疫材料有45份,87.3%不育系糯高粱种植资源为抗性材料。恢复系糯高粱种质资源抗丝黑穗病菌1号小种的能力弱于不育系,对丝黑穗病表现为免疫、高抗、抗病、中抗的种质资源分别为32、1、2和5份,抗病恢复系糯高粱种质资源占恢复系糯高粱种质资源总数的45.5%。糯高粱种质资源常规品种对丝黑穗病菌1号小种的抗性最差,抗病糯高粱种质资源常规品种占常规品种总数的45.0%,其中对丝黑穗病免疫的糯高粱种质资源常规品种仅有1份,为国窖红3号;对丝黑穗病高抗和抗病的糯高粱种质资源常规品种无,主要表现为中抗,应加强川南地区糯高粱常规品种的丝黑穗病抗性改良。鉴定的对丝黑穗病免疫的糯高粱不育系、恢复系和常规品种可作为川南高粱丝黑穗病病区主栽品种或抗丝黑穗病菌1号生理小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6.
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糯高粱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杂交高粱(Sorghum bicolor)主要穗部性状与籽粒品质的关系,以58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应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杂交高粱群体的穗长、穗轴长、一级枝梗数、二级枝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等主要穗部性状和粗蛋白质、粗脂肪、粗淀粉、支链淀粉、单宁含量等籽粒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主要穗部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一致,穗部性状与穗粒重相关联的顺序是千粒重穗粒数二级枝梗数一级枝梗数穗长穗轴长。两种分析方法在分析穗部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差异。关联度分析表明,各穗部性状对单宁含量关联度较小,穗长、穗轴长、穗粒数这3个性状对各品质性状的关联度较大。而相关分析表明,粗脂肪含量与穗长和穗轴长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粗淀粉含量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支链淀粉含量与穗长和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单宁含量与一级枝梗数和二级枝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分析结果比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准确,其结果可为选育高产、优质杂交高粱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金糯粱1号高粱种子为材料,以30℃为对照,在40、50、60、70℃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分别处理2、4、6、8 h,研究不同温度和时间干热处理对高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60℃以下干热处理对高粱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不大,当温度超过70℃,且处理时间越长,高粱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就降低越多,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存在随温度增加而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60℃是高粱种子干热处理较为安全的温度,高粱种子40~50℃一定时间干热处理可有效提高种子发芽势和活力指数。  相似文献   
9.
研究国家高粱原原种扩繁基地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和酶的垂直分布特性,为生土熟化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国家高粱原原种扩繁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土层(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和酶的垂直分布均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国家高粱原原种扩繁基地表层土壤养分根据分级标准,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含量为4级水平,全钾、速效钾为3级水平,全磷、速效磷为2级水平。有机质、全磷和速效养分含量均是上部土层高于下部土层,表现随土层深度增加降低。而全氮含量在不同土层间无显著差异,全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土壤酶(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是上部土层高于下部土层,表现随土层深度增加降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关系密切,除全氮含量、全钾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与碱解氮含量(除酸性磷酸酶)、速效钾含量、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以及有机质与酶活性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较其他养分含量减少更大,在深层生土熟化过程中,应重施有机肥和速效氮肥。  相似文献   
10.
低铁胁迫对玉米苗期根系生长和铁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不同耐低铁玉米品种苗期根系生长和铁素吸收利用的差异,为玉米耐低铁能力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以耐低铁玉米品种‘正红2号’和不耐低铁玉米品种‘川单418’为材料,采用重度[10μmol(Fe~(3+))·L~(-1)]、中度[30μmol(Fe~(3+))·L~(-1)]和轻度[50μmol(Fe~(3+))·L~(-1)]3种低铁胁迫及对照[100μmol(Fe~(3+))·L~(-1)]的铁营养液处理3叶1心玉米幼苗,分析低铁胁迫对不同耐低铁玉米品种苗期根系生长和铁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铁浓度降低,两个玉米品种幼苗的根长、根体积、根系活力、干物质、铁含量、铁积累量、相对吸铁能力均显著降低,但根系麦根酸分泌量增多,铁素向地上部转移分配能力增强,铁素的生理效率提高,这是玉米适应低铁胁迫的重要生理机制之一。玉米幼苗的铁素积累量与根长、根体积、根干重、根系活力等根系性状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耐低铁玉米品种在中度和重度低铁胁迫下根长、根体积、根干重、根系活力均较不耐低铁玉米品种高,是其铁素吸收积累量高的重要原因。根系麦根酸分泌量与铁素茎叶分配率呈正相关,铁素茎叶分配率与铁素生理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增加根系麦根酸的分泌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铁素的茎叶分配率,从而提高铁素生理效率;耐低铁玉米品种在中度和重度低铁胁迫下麦根酸分泌量增幅高于不耐低铁玉米品种,是其铁素生理效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