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上三叶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小麦上三叶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选用15个丰产型小麦品种(系),采用相关及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上三叶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问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上三叶的宽与单株粒重呈显著相关关系,旗叶宽对单株粒重的贡献较大,单株粒重随着旗叶宽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幅度较大。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旗叶宽和倒二叶面积对单株粒重的直线回归方程是真实的,旗叶宽度每增加1cm,单株粒重就会增加7.7284g,倒二叶面积每增加1cm^2,单株粒重增加0.4146g。  相似文献   
2.
玉米不同品种根系分布和干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个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的根系分布动态及其干物质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根系分布具有相似的规律,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在0~40cm耕层占总根量的50%~60%,41~70cm占25%~30%,71cm以下深层相对较少;在土壤中的水平分布:以株为中心由里向外逐渐减少,1/4行距处为40%~45%,1/2株距处为25%~30%,1/2行距处为20%~25%;但不同类型玉米品种也各有特点,掖单22的根系相对比较集中,可以减少行距和株距,增加密度;豫玉22根系分布比较分散,利于充分利用水肥条件,具有较强的抗旱性;登海9号和农大108根系垂直分布比较集中,水平分布均匀,根系在后期比较强壮,必须提供足够的水肥,并适当延长生长期,才能发挥其潜力。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以近年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和正在参加区试的 30个品种 (系 )为材料 ,在两种种植方式下 ,对 9个主要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遗传力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在方差分析中 ,除行区法中的总穗数外 ,其它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平。在相关分析中 ,穗粒重与产量的相关在两种种植方式下表现一致 ,达显著水平 ;行区法中还有株高、小穗数和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达显著水平 ,穴区法中还有总穗数与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在通径分析中 ,直接遗传通径系数 ,行区法为 :穗粒数 >穗下节间 >总穗数 >穗长 >株高 >穗粒重>千粒重 >小穗数 ;穴区法为 :穗粒数 >千粒重 >株高 >小穗数 >总穗数 >穗长 >穗下节间 >穗粒重。在遗传力分析中 ,千粒重、穗粒重、穗长、穗下节间长度、株高的遗传力较高 ,说明在早代选择有效。  相似文献   
4.
行距对麦棉套种小麦产量及其三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麦棉两熟条件下,采用3-1式播种方式,对大穗、大粒型小麦品种93中6(37系)进行了3种不同行距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缩小行距有利于小麦、棉花产量的提高,3种行距间产量差异显著;随着行距的缩小,亩产量和有效穗数增加,千粒重和穗粒数减少,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株高构成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株高构成因素用穴区法和行区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及其构成因素在两种种植方式下趋势基本一致。两种方式下,株高的遗传力基本相同,属中等偏上。其构成因素,穴区法是以穗长的遗传力最高,行区法是以穗下节间的遗传力最高。通径分析中,穗下节间对株高的直接遗传通径系数为最高,即穗下节间在株高中占的比例最大,对株高的贡献也最大。  相似文献   
6.
两个矮秆大穗超高产小麦新种质武芝霞阎俊阎素红(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安阳小麦室,河南安阳455112)94品201为我室培育的高产育种中间材料,组合为运8524∥7901/61153。该品系为半冬性,幼苗半直立,苗壮,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70cm。株...  相似文献   
7.
中育8号的选育及黄淮麦区高产育种模式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推动黄淮地区小麦育种和生产的发展,在明确育种目标的基础上,采用改良系谱法选育出符合产量、品质和抗逆目标的新品种——中育8号。根据中育8号选育过程及其性状表现和黄淮麦区近几年育成品种的相关农艺性状,总结提出黄淮麦区大面积优质、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的育种模式指标,即在高产的基础上达到品质较优;具有一定的分蘖力和较高的成穗能力,产量三因素强,能动态互补;抗寒性好,生长发育协调;冠层结构合理;绿叶面积保持时间长,群体光舍速率强;根系发达,同化物向籽粒转运快;半矮秆,抗倒伏力强;综合抗病性好。  相似文献   
8.
9.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根系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 1998~ 1999、1999~ 2 0 0 0两年度对 3个不同类型的 4个冬小麦品种 (系 )根系进行研究表明 ,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的根系生长差异较大。大穗型 93中 6的根长密度扬花期高于其它 3个品种 ;中间型周麦 13的根长密度在拔节孕穗期较高 ,后期则很低 ,根系衰退较快 ;多穗型中育 6号、98中 18的根长密度在生长中后期较平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株高构成因素用穴区法和行区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及其构成因素在两种种植方式下趋势基本一致。两种方式下,株高的遗传力基本相同,属中等偏上。其构成因素,穴区法是以穗长的遗传力最高,行区法是以穗下节间的遗传力最高。通径分析中,穗下节间对株高的直接遗传通径系数为最高,即穗下节间在株高中占的比例最大,对株高的贡献也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