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2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国审小麦品种中育1211是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通过大面积推广种植,表现突出,是一个产量潜力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品种。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种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方法,以4个小麦品种(周麦18、04中36、中育9302、中育12)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及苗期形态的影响,以揭示小麦生长初期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4个小麦品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抗旱指数、叶片长度均随PEG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随着PEG浓度增加,中育9302、周麦18、中育12的根先增长后减短,04中36的根长则是先减短后增长;15%~20%浓度的PEG可作为本试验评价抗旱性的参考浓度;胁迫下中育9302的抗旱性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4.
河南小麦新品种(系)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曹廷杰  李伟  闫素红  王西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640-13642,13647
为科学合理的评价小麦新品种(系),以为其选育和品种审定提供参考。利用2007~2008年度河南省区域试验数据,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4个小麦新品种(系)(含对照)的14个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依据品种(系)的加权关联度顺序所进行的综合评估与品种(系)的实际表现(产量)是基本一致的。关联度靠前的小麦新品种(系)中育12、洛麦22等均已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教5号和豫农416分别参加了第2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关联系数排名靠后的品种(系)已遭淘汰。  相似文献   
5.
04中3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于1998年用百农64与周麦11杂交,经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基本上保留了双亲丰产、抗病的主要优点,同时也克服了双亲各自的缺点.2006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号:豫审麦2006019.已申请国家品种权保护,申请号20050496.7.  相似文献   
6.
针对黄淮麦区推广的小麦品种产量高而不稳 ,或稳而不高的问题 ,以兼具高产潜力和综合抗性、稳产性好为选育目标 ,以河南大面积推广的中育 3号为母本 ,抗病、株型好的山东大面积推广的鲁麦 1 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 ,并采用改良系谱法经多代选择选育出了小麦新品种中育6号。其双亲不仅具有我国品种的广泛适应性、中早熟性和高产潜力 ,而且抗源、矮源、遗传基础丰富。  相似文献   
7.
播种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对豫麦18号、豫麦21号、豫麦49号、93中6等4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行距与宽窄行之间产量无明显差异,低播量、高播量下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叶面积系数从开花到乳熟都呈下降趋势,只有93中6呈上升趋势,豫麦21号、豫麦49号、豫麦18号间无差异。豫麦18号灌浆速度最快,豫麦21号最慢,豫麦49号和93中6相比,前者前期灌浆快,后者一期灌浆快,93中6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豫麦18号次之,豫麦21号第3,豫麦49号最低。  相似文献   
8.
黄淮麦区麦棉两熟种植小麦平衡施肥 ,增加了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从而提高了小麦产量水平 ,小麦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 2 4 .3%~ 56 .8% ;施肥能显著提高水分生产效率 ,其效率与施入化肥养分总量之间呈典型的抛物线关系 ,施肥处理每毫米水在每公顷土地上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小麦 1.9886~ 4 .2 6 56 kg。麦棉两熟小麦最佳施肥量为 377.12~ 389.15kg/hm2 ,N∶P2 O5∶ K2 O=1∶0 .5∶ 0 .5  相似文献   
9.
以国审小麦中育9302为研究对象,采用播期、播量2个因素互作裂区试验方法,分析10月7日、10月14日、10月21日3个不同播期,112.5、187.5、262.5 kg/hm23个不同播量互作条件下对产量及一些性状的影响,并探讨中育9302在豫北地区的最佳播种时期和播种量.结果表明,播期为10月14日且播量为187.5 kg/hm2处理组合(A2B2)的产量最高,为8811.56 kg/hm2.播期对中育9302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影响不大.播期延迟后,千粒质量降低,穗长变短,旗叶变长变窄.增加播种量后,单位面积穗数、株高相应增加.结实小穗数、穗粒数与其他性状相关性较低,第3节间长、第1节间长、总节间长、旗叶长、株高与其他性状相关性较高,各性状之间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0.
以黑果腺肋花楸带芽茎段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激素含量和配比对其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茎段在MS+6-BA 0.5mg/L+NAA 0.2mg/L培养基上诱导芽最快最好,KT能诱导愈伤组织,但对试管苗的芽诱导无明显影响;在MS+6-BA0.5mg/L+IBA 0.2mg/L培养基上继代1次,增殖系数就能达6倍以上;生根培养基1/2MS+IBA 0.5mg/L效果最好,生根率近100%;移栽基质以草炭土∶营养土∶蛭石=1∶2∶1的基质中最好,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