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牡丹不同品种耐涝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发掘耐涝牡丹品种,建立牡丹的耐涝评价体系,以9个3年生牡丹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涝害的方式对其进行涝害胁迫,通过测定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和过氧化氢酶(POD)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研究胁迫下牡丹生理生化变化情况,并以各项指标的耐涝系数为衡量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涝害胁迫后,不同牡丹品种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均增加;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降低;SOD活性在大部分品种中呈现增加变化趋势,但在百园红霞、银红娇艳和菱花普中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POD和CAT活性在不同品种中呈现升高或降低的变化趋势。主成分分析将7个单项指标综合成3个独立指标,隶属函数分析将9个牡丹品种划分为3类:洛阳红、香玉、银红娇艳强耐涝,白雪塔、肉芙蓉、俊艳红中等耐涝,百园红霞、明星、菱花普不耐涝,分析结果与外部形态特征观察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为丰富江南牡丹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浙东南地区不同类型优质稻的适宜秧龄,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和杂交籼稻泰两优217为材料,研究了15、21、27、33和39d秧龄处理对优质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并从生育期、秧苗素质、干物质积累与转运、温光条件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秧龄的延长,甬优1540和泰两优217的产量均先增后减,分别以27d和21d秧龄处理最高,其对应的产量分别为11.45和9.77t/hm2,稻米品质呈逐渐变优的趋势;生育时期相应顺延,移栽―齐穗期和本田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延长,秧苗素质、群体生长率(齐穗―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茎叶输出率和收获指数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全生育期内,日均气温和平均气温日较差下降,而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增加,产量与齐穗―成熟期的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上,适宜的秧龄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在适期播种下,甬优1540高产与优质的秧龄为21~29d;泰两优217高产的秧龄为14~24d,若要获得优质则需要延长秧龄或调整播期。  相似文献   
3.
将西兰花茎叶与不同畜禽粪便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进行堆肥,调查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及含水率变化,并且在堆肥结束后对不同处理堆肥的有机质、养分含量进行检测,研究最佳的物料配比。同时开展堆肥在青菜上的还田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青菜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处理堆体在高温期的温度为52.8~61.5 ℃,高温期的持续天数为7~17 d,堆肥结束后不同处理的含水率为37.1%~50.2%,pH为7.2~8.4,有机质含量为51.8%~74.5%,总养分含量为3.29%~13.08%。堆肥还田后,有6个处理的青菜产量要高于CK,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T4处理的产量最高,比CK增产了44.49%,青菜的产量与株高、叶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产量与SPAD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宜在浙东南地区栽培的早粳稻品种,以引进的9个东北早粳稻品种和本地主栽早籼稻中早39(对照)为材料,在早稻季开展大田品种筛选试验,观察不同早粳稻在浙东南地区的产量和米质表现,并从生育期、秧苗素质、分蘖成穗特性和温光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较CK,9个参试早粳稻平均减产14.5%,仅珍宝岛1号增产且达显著水平,减产原因与每穗粒数显著降低有关;早粳稻的加工品质(除整精米率)、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均优于中早39,主要表现在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指标上;与中早39相比,早粳稻的生育时期提前、生育期缩短,秧苗素质提高,分蘖能力强而成穗率略降,日照时数和有效积温生产效率略降而有效积温明显提高。综合比较试验结果,珍宝岛1号、龙粳18-2、龙粳1656、空育131、通35等5个早粳稻适宜在浙东南地区作双季早稻栽培。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西兰花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本研究将西兰花加工废弃物堆制的有机肥与化肥减量配施应用于双季稻(早稻台早733,晚稻甬优1540)种植中。设6个化肥减量配施处理(T1,60%化肥N;T2,60%化肥N+20%堆肥N;T3,60%化肥N+40%堆肥N;T4,60%化肥N+60%堆肥N;T5,40%化肥N+60%堆肥N;T6,80%化肥N+20%堆肥N),以不施肥处理(CK1)和常规化肥处理(CK2)为对照,考查不同处理对双季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比CK1显著增产,T6处理水稻周年产量比CK2提高3.32%;各化肥减量配施处理降低了水稻的总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了无机氮肥偏生产力;各化肥减量配施处理土壤容重较CK2平均降低2.19%,pH值、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则平均分别提高3.51%、5.50%、3.90%和30.09%;T6处理实现节本增效81.67元/667 m2。综合来看,利用西兰花废弃物堆制有机肥,是减少“西兰花-水稻”轮作模式生产中农业废弃物排放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一条有效途径,具有很大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广8优8318在浙江省台州市的产量、品质和生育特性表现,以当地主栽品种中浙优8号为对照(CK),于2018—2021年在该市不同地区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广8优8318产量为8.13~9.86 t/hm2,稻米品质为部标3级,全生育期124~147 d;与CK相比,该组合表现出产量高、品质等级相同、生育期适宜、分蘖力强、干物质积累量大、收获指数和温光资源利用率高等特点。综上,广8优8318适宜在台州市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浙江省早稻种植以早籼稻为主,在生产上大部分早籼稻表现为米质不佳、易受倒春寒、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连晚茬口紧张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9个寒地早粳稻品种与早籼稻品种中早39秧苗期性状,发现寒地早粳稻在该地区早春播种表现为耐寒性强、生长性状优、秧苗素质好等特点,具有在浙东南地区推广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在浙江省东南部台州市部分县(市、区)引进21个寒地早粳稻品种,进行试种示范,通过考察秧苗素质、生育期、田间抗性、结实率、产量、米质等指标,初步筛选出6个较适宜在浙江省东南沿海台州市种植推广的品种,分别为珍宝岛1号、通35、空育131、龙粳18、龙粳31、龙粳165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