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潜力及对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油菜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大力发展油菜产业将有助于保障我国油料供给安全。近年来,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油菜生产的比较效益有所下滑,国外进口油料冲击十分突出,产业发展处于瓶颈期,面临着巨大挑战。基于2018年农业农村部油料作物专家组的大量调研数据,通过广泛收集一手资料,结合国内外油菜产业发展形势,对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困境以及潜力进行了系统梳理,为促进我国油菜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保障我国油料产业供给安全、更有效地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采用人工灌水和自然渍害相结合的大田试验方法,以萎蔫率、死株率、生长速度、茎点枯病感病率和产量为指标,对我国芝麻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和综合评定。初步明确了我国芝麻种质资源的耐渍性分布情况;分析了芝麻耐渍性与地理纬度、品种的生物学性状、根系发育的关系;评选出湖北红洋芝麻、地壳黄、迟芝麻、缅甸黑芝麻、河南一号、湖北毛秆糙、江西山芝麻、贵州岑巩白芝麻、晴隆白芝麻、印度Gouri等10个耐渍性强的抗原材料。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栽培大豆的起源、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华夏文明的孕育,对当代人类的经济生活和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阐述了近百年来,世界大豆生产快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中国大豆生产发展状况,以及其与其他主要作物、世界新兴大豆主产国家、国内大豆产品消费需求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豆生产发展潜力、发展目标,加快发展大豆生产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鄂豫皖1201份芝麻种质资源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粗脂肪含量42.03%~60.28%,平均53.63%。脂肪酸的组成,亚油酸平均含量最高,为44.56%,次之为油酸,含量41.61%,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较低,为8.90%和4.93%。蛋白质含量15.30%~28.69%,平均22.37%。选出高粗脂肪含量(59%以上)资源10份,高蛋白质含量(27%以上)12份,高亚油酸(51%以上)9份。  相似文献   
5.
(上接续二)黄淮海大豆区跨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两个生态区.华北平原,亦即黄淮海平原,耕地面积、人口分别占全国的23.0%和24.0%,黄土高原的耕地、人口分别占全国的9.9%和9.1%,都是我国重要农业区,也是我国最早栽培大豆的农业区.大约四千年前的夏朝,豫、晋、鲁、陕等地便有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6.
7.
中国芝麻资源主要性状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芝麻种质资源以分枝、三花、四棱蒴为主,茎秆茸毛量以中等较多,花色以淡紫、种皮色以白色为主。平均生育日数为101.5天,千粒重为2.66g;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分别为53.59%和22.12%,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分别为8.56%、4.92%、42.20%和44.33%。高耐渍、高抗枯萎病和茎点枯病材料分别有198、352和159份,占鉴定总数的4.8%、8.5%和3.8%。筛选出了一批优质、多抗资源。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监测中心现状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以下简称"检测中心")在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检测中心隶属于农业部,主要依托于研究单位和大学,检测中心人员以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育种及植保专业为主。近3年来,主要承担转基因产品成分检测的任务,其任务主要来源于政府委托。多数检测中心具备目前需要的各种检测能力和制定相关检测标准的能力,但任务不饱和,运行经费不足。文章对我国检测中心的地位、功能、知识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引自亚、非、欧、美13个国家的芝麻种质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抗病性、耐渍性及品质特性的研究,初步筛选时,有8个高耐渍材料,20个高抗枯萎病材料,9个高抗茎点枯病材料和3个闭蒴型材料。进一步复筛、选出9个单抗或双抗材料。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大豆生产得到迅速恢复,1951年的产量达到954万t,1956年超过1 000万t,分别比1949年增长87.1%和96.0%.1957年的面积恢复到1 278.9万hm2,为1949年的1.53倍.1960年后,由于粮食压力,加上认知上的偏差,大豆生产进入滑坡和徘徊期,面积缩减,总产降低.1980年以后,大豆生产进入新的发展期,至2001/2004年,播种面积恢复到900多万hm2,总产达到1 600万t,分别为1951年和1960年的83.3%和174.0%,而单产则提高了一倍(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