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杂交稻部分不育系与恢复系的SSR分类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选用分布于水稻(Oryza sativa L.)12条染色体上的36对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引物,分析了5个光温敏核不育系、7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54份来自不同生态类型恢复系或品种的遗传差异。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300条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SSR引物检测到8.33条。分析结果表明,(1) SSR标记明确地把供试的66份水稻材料中的65份区分开来,和已知系谱的亲缘关系多数吻合,与表型性状聚类结果也有一定的相似性。(2) 以GD=0.73为标准,可准确地将籼稻、粳稻、野生稻三大类区分开;以GD=0.63为标准,又可区分出籼稻大类中带有粳稻或野生稻血缘的品种。表明SSR标记对籼稻、粳稻、野生稻品种的分类灵敏度高、结果可靠;并筛选出可用于鉴别水稻籼粳类型的10对特异性引物。(3) 以GD=0.56为标准,将供试材料划分在8个生态类型中,为生产上杂优组合亲本的选配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同时,生产上常用的一些杂交稻亲本划分在不同的生态类型中,表明强优势组合亲本间的遗传差异一般较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SSR分子标记划分籼型水稻杂种优势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58份籼稻材料间的多态性,计算了各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并以遗传距离为依据,通过UPGMA法聚类分析,把供试的籼稻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杂种优势分析表明,群间优势大于群内优势,说明利用SSR标记划分籼型水稻杂种优势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5个两用不育系与22个恢复系(或常规品种)为供试材料,组成5×22 NCⅡ交配设计,对两系杂交稻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谷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等4个性状均为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同时受父母本的影响,而且其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千粒重、粒长、粒宽和长宽比都有很高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9.24%,98.80%,93.50%和97.42%.相关分析表明,千粒重与粒长、粒宽和长宽比均达极显著正相关;粒长与长宽比达极显著正相关,与粒宽未达显著相关;粒宽与长宽比达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千粒重、粒长和粒宽对长宽比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003 1,0.888 6和-0.560 0;粒重通过粒长、粒宽两性状的间接通径系数达0.606 9和-0.349 3.  相似文献   
4.
分析福建明溪沙溪乡和福建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次生阔叶林中不同地形钩栲的生长状况,以9个不同地形标准地的钩栲数量分布以及树高、胸径、蓄积为背景数据,划分成5个地形因子和17个类别进行调查、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次生阔叶林中钩栲数量以中高海拔、山下部、阴坡半阴坡、缓坡、斜坡和山凹洼部分布较多;生长量和蓄积量以中低海拔、山下部、阴坡、半阴坡、缓坡、斜坡和凹洼部为好;相应类别间生长情况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建议在培育以钩栲为主要目标的次生阔叶林和人工栽培中应优先考虑山体中、下部、阴坡、半阴坡、坡度较平缓的Ⅰ、Ⅱ类林地。  相似文献   
5.
罗小金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63-165
对次生马尾松林改建松阔混交林培育技术与经营效果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进行抚育间伐后,林分树种组成得到改善,马尾松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其他阔叶树所占比例显著提高。阔叶树所占比例与上层马尾松保留的数量呈反比。群落类型由马尾松为优势种的次生马尾松林转化为马尾松占居上层,阔叶树位于中下层,层次明显的松阔混生林,改建后的林分,不仅能够促进保留马尾松生长,而且有利于林下阔叶树的保育。  相似文献   
6.
气象防灾减灾是旅游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公共气象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该文就永定县旅游气象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对如何改善旅游气象服务,为地方政府和旅游部门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8.
水稻多倍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多倍体水稻的主要特征特性,概括了多倍体水稻育种的发展状况及其利用研究的近期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