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林业科技》2022,(1):70-75
以大通县青海云杉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运用RS与GIS技术,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和地形图等数据,定量分析大通县青海云杉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按照坡度统计,青海云杉分布在缓坡(6°~15°)、斜坡(16°~25°)、陡坡(26°~35°)的占比达到96.77%,其中斜坡分布最多,占59.29%。按照海拔统计,青海云杉分布在海拔2500~3400 m的占比达98.59%,其中海拔2500~2800 m占36.38%,海拔2800~3100 m占25.27%,海拔3100~3400 m占36.94%。按照坡向统计,主要分布在阴坡、半阴坡(西北坡和东北坡)、半阳坡(西南坡和东南坡),其中,在阴坡和半阴坡分布最多,占60.58%;半阳坡占28.19%。综合结果表明,大通县青海云杉适宜生长在斜坡,海拔2500~3400 m,阴坡、半阴坡、半阳坡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4年生黎蒴栲工业原料林的地形因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年生黎蒴栲工业原料林在不同坡位、不同坡向及不同坡形的生长表现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黎蒴栲生长的影响比较大,下坡位的生长最好,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差;不同坡向对黎蒴栲生长的影响,呈现出阴坡的生长最好,半阴坡次之,半阳坡和阳坡的生长稍差;坡形对黎蒴栲生长的影响,凹形坡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冠幅显著好于凸形坡和斜形坡,凸形坡和斜形坡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紫椴适生立地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长白山南部30块天然次生林样地和紫椴解析木数据,利用数量化理论Ⅰ,分别评价了5个立地因子对紫椴树高和直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度、A层土壤厚度是影响紫椴生长的主导因子;紫椴在半阴坡和半阳坡的生长好于阴坡和阳坡,在≥26°的陡坡生长好于≤25°的斜坡和缓坡,生长量随A层土壤厚度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4.
钩栲群落优势植物种群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钩栲群落中以钩栲、石栎、东南栲为优势的阔叶林10个样地进行调查,估算并比较各优势种群的竞争系数与K值比的关系,结果表明:中性偏阴的钩栲和东南栲种群将取代喜光的石栎种群;东南栲种群与钩栲种群随时间推移达到共存的竞争结果。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长期封山育林次生林(YF类型)、人促天然更新次改林(RG类型)、人为强度干扰后短期封育林分(ZC类型)等3种类型次生林的组成及其槠栲类树种的分布和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林分物种组成、不同高度级结构和径级结构槠栲类树种数量分布、Jaccard物种相似系数及其主林层槠栲类树种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YF类型和RG类型物种较丰富,物种间相似系数较高,其中槠栲类树种数量较多,长势良好,系较典型的次生阔叶林;ZC类型物种显著减少,主林层槠栲类树种仅占12.2%,处于次生阔叶林恢复的初级阶段。RG类型与YF类型相比,主林层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分别增加26.4%、31.9%和113.7%,单位面积蓄积量超过3倍;与ZC类型比,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增加52.0%和114.1%,单株立木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则是它的6倍多和26倍多。建议培育次生阔叶林时,在经过一段时间封禁后,采用30%~40%的间伐强度,保留有培育前途的优势林木4500~6000株/hm^(2)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承德塞罕坝地区的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3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在标准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地形因子对各林分类型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并建立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坡度、海拔对各林分类型叶面积指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坡向对各林分类型叶面积指数具有显著影响(P0.05);就坡度而言,各等级林分LAI均值大小为缓坡斜坡陡坡平坡;就坡向来看,各等级林分LAI均值大小为阴坡半阳坡阳坡半阴坡;从海拔看,各等级林分LAI均值大小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且同一等级各林分类型叶面积指数从大到小均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F值检验表明:坡度、坡向、海拔三大地形因子分别与各林分类型叶面积指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且R20.7。将各林分类型LAI与地形因子综合分析得出影响林分LAI最大的是坡向,最小的是坡度。通过拟合模型,了解不同林分类型及同一林分类型与地形因子间关系,为塞罕坝地区叶面积指数求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阔叶次生林的合理经营方法,利用系统聚类中的离差平方和法,对江西部分次生阔叶林的类型进行数量分类.德兴2个林场的次生林可划分为10个群丛,宁冈、信丰4个林场的次生林可划分为10个群丛.将生长较为迅速,分布在山坡中下部,立地条件较好的栲树林、米储林、甜槠林、木荷林等划为一个经营类型;将生长较慢,分布在立地较差的石栎林、青冈林、福建青冈林划分为另一个经营类型.根据不同的经营类型采用不同的经营措施,可以更好地经营好次生阔叶林,同时可获得较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沙棘人工林在陕北半干旱黄土区适宜的地形条件,为该区人工林的稳定性建设及其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样方法对陕西省延安市吴旗县的13年生沙棘人工林进行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从坡位、坡向和坡度3个方面,比较不同地形条件下沙棘人工林的死亡率差异。【结果】随坡位降低,沙棘人工林的死亡率先增大后减小,上坡、中坡和下坡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38%,47%和31%,不同坡位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在不同坡向中,沙棘人工林死亡率最轻的是阴坡,最大值仅21%,平均为4%,死亡率最高的是阳坡,最小值为33%,平均值为63%,半阴坡和半阳坡的死亡率介于阴坡和阳坡之间,其中半阴坡的平均死亡率稍低于半阳坡,阴坡与半阴坡、半阳坡、阳坡的死亡率均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坡向中,沙棘人工林的死亡率均随坡度升高而增大,阴坡死亡率增大趋势不明显,半阴坡呈对数型增大,半阳坡呈直线型,阳坡呈指数型;沙棘人工林死亡率与坡位相关不显著,与坡向和坡度相关均极显著(P0.01),其中,坡度比坡向对沙棘人工林衰退死亡的影响更大;阴坡沙棘人工林均属于轻度衰退(死亡率0%~30%),半阴坡和半阳坡的平缓坡(5°~15°)和缓坡(15°~25°)属于轻度衰退,陡坡(25°~35°)和极陡坡(35°~45°)属于中度衰退(死亡率30%~70%),阳坡的平缓坡、缓坡和陡坡均属于中度衰退,极陡坡属于重度衰退(死亡率70%~100%)。【结论】在年均降水量小于500 mm的陕北半干旱黄土区,沙棘人工林衰退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分不足,其适宜的地形条件是阴坡、半阴坡平缓坡、半阴坡缓坡、半阳坡平缓坡和半阳坡缓坡。  相似文献   

9.
宁化县闽粤栲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宁化国有林场杉木与闽粤栲混交造林成效的全面调查,分析了现有林分的生长状况,探讨了不同立地质量等级、不同坡位、不同坡向、不同混交比例和不同混交方式等对闽粤栲及杉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立地质量等级、坡位、坡向对闽粤栲胸径、树高生长和蓄积量影响显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阴坡或半阴坡的中下部更适宜闽粤栲生长,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较高。同时,杉木与闽粤栲混交造林,能够促进杉木生长,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均超过杉木纯林,混交比例以杉木与闽粤栲3:1的比例生长量最大,混交方式则以带状混交的生长量最大,人工造林应大力发展混交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揭示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地形适生范围。[方法]通过调查陕西省吴起县沙棘人工林大面积衰退及死亡后的天然更新状况,以68个样方的更新率、成林率及每木数据(株高、地径等)作为更新恢复能力的衡量指标,运用方差分析、回归拟合及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沙棘更新恢复能力与各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1)各坡向沙棘更新率差异显著(P=0.018),沙棘更新率均值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阴坡更新生长状况最好,半阴坡更新幼株数量大,存活率较高;(2)坡度对更新率无显著影响,但更新率在阴坡缓坡、极陡坡范围内出现峰值,在阳坡条件下随坡度上升而减小;(3)总体上衰退沙棘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地形条件是阴坡、半阴坡;(4)坡面微地形对衰退沙棘人工林更新具有显著影响(P=0.038),缓台较好,陡坎较差。[结论]半干旱黄土区部分衰退沙棘人工林可自行完成天然更新,部分恢复困难,需人工辅助或重新栽植适合的树种。阴坡、半阴坡的衰退沙棘幼株种群生长状况较好且基本能更新成林,阳坡、半阳坡的生长状况较差且难以更新成林;阴坡坡向条件下,坡度对沙棘更新率的影响程度随着坡度上升而变小,阳坡坡向条件下坡度对更新率的影响较小。衰退沙棘人工林更新率因所处微地形不同而存在差异。处于缓台的衰退沙棘幼株种群基本能更新成林,浅沟的沙棘幼株种群与所处的原状坡面上的更新状况相似,部分能更新成林,处于陡坎的沙棘幼株种群基本不能更新成林。  相似文献   

11.
以隆林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林小班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划分隆林县油茶林的主要立地类型,然后采用 5 个理论生长方程构建不同立地类型的油茶树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1)影响隆林县油茶林分布的主要立地因子为土壤类型、坡度、地貌和坡向,隆林县油茶林的立地类型可划分为 54 种;(2)红壤缓坡低山阴坡、红壤缓坡丘陵阴坡、黄壤缓坡低山阴坡、黄壤缓坡丘陵阴坡、石灰土缓坡低山阳坡以及石灰土平坡低山阳坡立地类型的油茶最优树高生长模型均为Logistic 模型,黄壤缓坡低山阳坡的最优模型为 Korf 模型,石灰土缓坡低山阴坡的最优模型为 Gompertz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人为干扰措施对钩栲林野外种群变化的影响,2002年在保存完好的武平县梁野山保护区内无人为干扰的永平镇孔厦村谷夫自然村马头山钧栲林和毗邻区有人为经营发展毛竹的永平镇龙归寨村后龙山钧栲林分别设立了9个20m×20m固定样地,2002、2006、2010、2014年对这些固定样地各调查1次,统计钩栲种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2002年设立标准地时,自然演替区马头山钧栲林与人为干扰区后龙山钩栲林种群数量没有明显差异;②发展毛竹措施对钩栲林种群数量产生负面影响,而自然演替钩栲林分种群数量呈现增加趋势;③随着时间的延长,发展毛竹对钧栲林种群增长的负面影响越大,4年后自然演替区马头山钩栲林与人为干扰区后龙山钩栲林种群到达显著水平,8年后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月亮山水源涵养林建设区为调查地点,对不同年份分布在不同坡向和坡位的草、灌木、人工林和天然林的生长量及覆盖度(郁闭度)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半阴半阳坡的坡中部适合草生长,阴坡的坡上部适合灌木生长,阴坡的坡下部适合云杉生长,半阴半阳坡的坡上部适合天然林恢复。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柠条根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3年生柠条的根系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柠条侧根发生的主要部位在距地表0~20 cm的土层中,除在阳坡、半阳坡分布的植株外,其它的在50 cm以下没有侧根发生,侧根总数以阳坡最多,半阴坡最少;不同立地下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均表现为从土壤表层到深层逐次递减;在各土层中,0~60cm土层中分布的根系生物量所占的比重最大,超过了总量的80%.不同立地条件下单株根系生物量以阳坡最大,为66.63 g,阴坡最低,仅为6.69 g.不同立地条件下柠条的地上部分差异显著,阳坡、半阳坡的株高、生物量等都高于阴坡和半阴坡的.柠条在幼龄期适宜生长的立地类型为阳坡和半阳坡.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野外测定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黎贡山南段4种典型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旱冬瓜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半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枯落物总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次生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次生阔叶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半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杉木人工林;(2)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3)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持水速度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因此,4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以天然阔叶林为最好。  相似文献   

16.
NDVI是表征植被叶面积密度的重要遥感指数,是估测植被盖度、林分郁闭度、生物量及碳储量、植被生长状况和作物产量的重要参数。相关研究表明地形起伏对光谱数据有较大的影响,但其对NDVI的影响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针对以上问题,选用C校正模型对Landsat数据进行地形校正,消除了地形起伏对光谱数据的影响,并对比和分析了地形校正及未经地形校正提取的NDVI。结果表明:地形校正前后图像总体的NDVI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较小坡度植被区域无显著性差异,较大坡度植被区域存在显著性差异;阴坡整体的NDVI有变大趋势、阳坡略微减少,半阴半阳坡无明显变化;农地在不同坡向下无显著差异且整体变化不明显,针叶林、阔叶林在阴坡和阳坡上的NDVI变化幅度大于半阴半阳坡。地形校正对NDVI估测值存在着一定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着基于NDVI参量的各种遥感估算结果,故消除地形起伏对光谱的影响,可以提高定量遥感估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地形条件对高山松天然更新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尼洋河流域不同地形、不同坡向及坡位的高山松天然更新及生长状况的调查表明,高山松在半阴坡、坡下位长势良好。对生长于不同地形的高山松林,可采取不同的抚育采伐方式以促其速生和高产。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野外测定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黎贡山南段4种典型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旱冬瓜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半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枯落物总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次生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次生阔叶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半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杉木人工林;(2)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3)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持水速度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因此,4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以天然阔叶林为最好。  相似文献   

19.
基于江西省毛竹林经营现状,调查分析了竹阔混交林分中山顶阔叶林与山体中下部毛竹纯林所构成的复合系统(简称"上阔下竹")特征及其对毛竹林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江西上阔下竹系统可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高阔中海拔陡坡多石型、中阔低海拔缓坡中石型、低阔低海拔缓坡少石型、低阔中海拔斜坡中石型,其中以中阔低海拔缓坡中石型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竹林生物量也最高。各类型系统中上位阔叶林树种多样、层次分明、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利于提高林分的生态安全。同时,上位阔叶林能有效保持林地水分和养分并供给下位毛竹林,促进毛竹生长,提高毛竹林的胸径和生物量。  相似文献   

20.
以西昌市为研究区,基于DEM及遥感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在GIS软件的支持下采用空间技术对提取的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坡向、地形位)与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处理,得到了4种地形因子影响下不同土地利用的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西昌市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占总面积的50.51%,草地、耕地、水田、建设用地面积接近,水体和其他用地类型所占比例较小;(2)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高程、坡度、地形位分级上呈现出阶梯变化规律;阳坡、半阳坡土地利用程度高于阴坡、半阴坡,水体不受坡向影响;(3)西昌市土地利用类型受地形因素较严格限制,当前没有出现因强烈的人为扰动及地质灾害等导致的极端大规模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