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黑足角胸肖叶甲和毛股沟臀肖叶甲是近几年在部分茶区又开始暴发的一类鞘翅目害虫,主要以成虫取食叶片、幼虫取食须根为害。本文介绍了这两种害虫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为生产上对该类型害虫进行防控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茶细蛾(Caloptilia theivora Walsingham)隶属鳞翅目,细蛾科,是贵州茶园常发害虫。本文介绍了识别茶细蛾这一茶树害虫所依据的形态特征以及为害症状,通过性诱剂防治实践,分析了性诱剂对茶细蛾成虫的诱集效果。研究结果可为茶细蛾虫害的田间诊断和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茶棍蓟马的预测预报及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实地调查,采用I指标、C_A指标、L指标、扩散系数C和K指标等5种聚集度指标,结合Taylor的幂法则和Iwao的M~*-■直线回归方法研究贵州中部地区茶园茶棍蓟马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贵州中部地区茶园中茶棍蓟马成虫及若虫的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但成虫表现为个体间相互排斥(Iwao回归方程M_(成虫)~*=-0.419 0+1.559 3■,α0),若虫表现为个体间相互吸引(Iwao回归方程M_(若虫)~*=5.267 5+1.397 4■,α0)。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危害贵州黑麦草人工草地和混播草地的叶蝉种类及发生动态,为该类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网捕法调查2种草地的叶蝉种类和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危害黑麦草人工草地和豆禾混播草地的叶蝉种类主要有7种,分别是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Uhler,1896)]、棉奥小叶蝉[Austroasca vittata(Lethierry,1884)]、烟草嘎叶蝉[Alobaldia tobae(Matsumura,1902)]、印度顶带叶蝉[Exitianus indicus(Distant,1908)]、二点叶蝉[Macrosteles fascifrons(Stl,1858)]、橙带铲头叶蝉[Hecalus porrectus(Walker,1858)]和异长柄叶蝉[Alebroides discretus ChouZhang,1987];危害豆禾混播草地的叶蝉主要是除印度顶带叶蝉外的其他6种。其中,棉奥小叶蝉和烟草嘎叶蝉为优势种群;棉奥小叶蝉种群数量在黑麦草草地呈双高峰型(分别在7月2日和8月15日),在混播草地上发生较轻;烟草嘎叶蝉在黑麦草草地上发生较轻,在7月中旬有1个发生高峰,在混播草地上则呈多峰型(集中于7月中旬至8月底)。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地控制人工混播草地的害虫种群,采用网捕、陷阱及目测法对豆禾混播人工草地的昆虫种类组成及其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昆虫种类10目54科102种,其中,害虫种类64种,天敌27种,中性昆虫11种;豆禾混播人工草地害虫的优势种类为刺吸危害的烟草嘎叶蝉、中黑盲蝽和条赤须盲蝽,咀食危害的粘虫、斜纹夜蛾和蟋蟀;6-7月是草地虫害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
叶蝉是茶树上重要的刺吸性害虫,常造成茶树芽叶萎缩不展,甚至焦边、糊叶。野外调查发现一种特殊的可造成茶树叶片大面积雪花状失绿的叶蝉若虫,采回室内经单头饲养后获得其成虫,并通过成虫外部形态和雄性外生殖器结构鉴定该害虫为帕辜小叶蝉Aguriahana paivana(Distant)。本文报道了该害虫在贵州的发现和为害,首次记述了帕辜小叶蝉若虫形态特征及其在茶树上的典型为害状,并提供了相应的彩色图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贵州省茶棍蓟马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为掌握贵州省茶棍蓟马的遗传动态和扩散规律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11个不同地理区域的茶棍蓟马种群mtDNA CO I和mtDNA CO II基因序列为靶标,利用MEGA 6.0、DnaSP 5.10、Arlequin 3.5.2.2和Network 2.0等软件对种群遗传分化、基因流水平、分子变异及种群遗传多样性等进行分析.[结果]基于mtDNA CO I和mtDNA CO II基因分析时,分别检测到11种和9种单倍型,各地理种群的单倍型多样度(Hd)较高,分别为0.609和0.633;总体遗传固定指数(FST)分别为0.11902和0.09052,基因流(Nm)分别为2.00和2.51,表明贵州省茶棍蓟马各地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水平较高,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小.mtDNA CO I和mtDNA CO II基因序列的单倍型网状树分析均无明显分支;种群间的分子变异(AMOVA)分析结果表明,茶棍蓟马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总群体的中性检验Fu's Fs不显著(P>0.05),且错配分布曲线呈现多峰,说明贵州省茶棍蓟马种群在较近的历史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未经历明显的种群扩张,或处于临界状态.[结论]贵州省茶棍蓟马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虽然尚未形成明显的种群扩张,但可能已处于临界状态,应积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力争将茶棍蓟马种群数量控制在危害水平以下,以保证贵州省茶产业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贵州茶园主要害虫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和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的发生动态及在不同茶树品种上的为害情况,探讨不同品种茶树对茶棍蓟马和小贯小绿叶蝉的抗性,为抗性茶树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翻叶法调查12个贵州茶树主栽品种上茶棍蓟马和小贯小绿叶蝉的发生动态,采用虫量比值法对12个茶树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合相关分析,基于春秋两季1芽2叶期、芽叶色泽、茸毛密度、茸毛长度、1芽3叶长、1芽3叶百芽重、叶长、叶宽等农艺性状调查数据,明确茶树主要农艺性状与品种抗性间的关系。【结果】贵州茶园中茶棍蓟马年发生动态呈大小峰趋势,大峰出现在5月中旬-6月上旬,小峰出现在9月中旬-10月上旬;小贯小绿叶蝉年发生动态为双峰型,第1峰出现在7月中下旬,第2峰出现在10月上旬-11月中旬。12个茶树品种中,苔选0310和黔辐4号为茶棍蓟马高抗品种;乌牛早、金观音和中茶108为茶棍蓟马高感品种;黔湄601为小贯小绿叶蝉高抗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小贯小绿叶蝉高感品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芽2叶期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与小贯小绿叶蝉虫量比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1芽3叶长和茸毛密度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显著负相关,茸毛长度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芽叶色泽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正相关。【结论】苔选0310、黔辐4号和黔湄601对茶棍蓟马及小贯小绿叶蝉均具有在一定的抗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Cyt b基因序列的大叶蝉亚科部分种类分子系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吸汁类害虫大叶蝉亚科种类间的系统发生关系,选用线粒体Cyt b基因432 bp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大叶蝉亚科9属21种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Cyt b基因的多序列中,有227个核甘酸变异位点,变异率为52.5%,简约信息位点206个,占总位点数的47.7%;T、C、A、G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38.8%、17.4%、33.2%、10.6%,A+T平均含量为72.0%,明显高于G+C含量(28.0%).T、C转换大于A、G,T、A颠换占主体.密码子第1、3位点转换已达到一定饱和.以横脊叶蝉亚科(Evacanthinae)的2种类(黑条脊额叶蝉、褐带横脊叶蝉)以及杆叶蝉(Hylicinae)作为外群,基于432 bp编码的144个氨基酸序列构建了系统树,MP树和NJ树结构基本一致,均支持大叶蝉各属的单系性,构建的系统树和雄性外生殖器一些特征演化吻合.故Cyt b基因是大叶蝉亚科属种系统发育十分有效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