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针菇松杉木屑菌糠栽培猴头菇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猴头菇生产成本和解决松杉木屑工厂化栽培金针菇菌糠利用问题,研究了金针菇菌糠营养成分和不同配方对猴头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金针菇菌糠含有9.8%粗蛋白、32.3%粗纤维、1.2%粗脂肪、17.9%木质素和7.7%灰分;筛选出配方2是最佳的配方,比例分别为金针菇菌糠38%、棉籽壳20%、玉米芯30%、麸皮10%、碳酸钙2%,其产量和利润分别比对照组、配方1、配方3和配方4提高了9.67%、25.00%、6.12%、8.40%和115.91%、48.44%、46.15%、25.00%。为金针菇菌糠用于猴头菇大面积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考察不同物理状态培养基条件下pH对香菇、滑菇、金针菇漆酶活性的影响,为香菇、滑菇、金针菇的栽培提供重要参考。固化培养基以及液体培养基以NaOH作为碱化剂,固体培养基以壳灰作为碱化剂,考察不同pH对3种食用菌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碱化培养可提高3种不同食用菌的漆酶活力,并与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有关。香菇在固化、液体、固体培养基中,pH分别为6.5、6.5以及6.0时漆酶活性最高,比对照提高5.3%~14.0%;金针菇适宜的pH分别为7.0、6.0和6.5,与对照相比提高35.9%~343.0%;滑菇适宜的pH均为6.0,与对照相比提高3.1%~94.9%。  相似文献   
3.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食品专业学生所必修专业基础课。为改进"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模式,获得高质量的教学品质,从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现状分析该课程有待改进的方面,教学上有机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探究如何进一步深化"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方式信息化,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双融合,以期形成较好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4.
研究1种以木屑为主要配方的食用菌细菌隐性污染栽培种的菌种分离。稀释涂布平板法分析细菌总数。栽培种捣碎后悬于无菌水,分别以短时(5 min)涡漩振荡、摇床振荡(180 r/min)、低温静置(4℃) 3种方式处理;灭菌纱布过滤收集、无菌水淋洗木屑接种至PDA斜面,培养使其生长。以未经处理木屑为接种物作为对照。结果显示栽培种细菌数为15500 cfu/g;对照(30支)以及采用短时涡漩振荡处理所接30支斜面全部细菌污染;摇床振荡1、2、3、4天纯化率分别为20%、30%、46.67%及63.3%;低温静置1、2、3、4天纯化率分别为3.3%、10%、46.67%和60%。以木屑为主要配方的细菌隐性污染栽培种悬于无菌水经1~4天振荡或浸湿再分离的基内菌丝分离法可有效分离纯化菌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栽培料提高碱性对金针菇菌丝生长、产量与质量的影响,在栽培料中添加壳灰,研究其对栽培料pH和金针菇菌丝生长、产量、子实体性状、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4.0%壳灰的栽培料可提高栽培料pH以及产量。添加量为1.0%~1.5%壳灰的最佳,灭菌后pH为6.2~6.4,高于对照(pH 5.1);生物学效率为107.6%~113.7%,高于对照(96%),提高了12.4%~18.4%;此外,子实体的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提高,且子实体性状、商品率、重金属积累未发生改变。以壳灰为碱化剂,栽培料微碱化栽培金针菇可有效提高产量和营养,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ε-聚赖氨酸和乳酸链球菌素属于天然的食品防腐剂.该研究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探究ε-聚赖氨酸和乳酸链球菌素及其复配溶液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ε-聚赖氨酸(45μg/mL)和乳酸链球菌素(312.5μg/mL)复配溶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佳;ε-聚赖氨酸(5μg/mL)和乳酸链球菌素(250μg/mL)复配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佳.Checkerboard分析法表明,乳酸链球菌素和ε-聚赖氨酸抑菌作用具有叠加效应.研究结果可以为ε-聚赖氨酸和乳酸链球菌素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人很早就认识到菌类生物的食用与药用价值;并在与菌类的长期接触中,通过对它们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的了解,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菌文化。一方面,许多人因芝菌类生物的稀缺难觅以及奇异的外形,称其为仙草,将其视作祥瑞;另一方面,又有许多人因菌类生物寄生或腐生的异养生活习性,以及某些菌类生物看似短暂的生命周期,而将菌类生物视为不祥之物。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对于相同的客观事物,不同背景的观察者会给出不同的主观解释,进而赋予事物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金针菇栽培原料及菌渣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检测,以充分再利用菌渣。结果显示,与栽培原料相比,金针菇菌渣中仅粗脂肪含量变化不显著;粗纤维、有机C和木质素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木质素下降43.24%,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粗蛋白、总N、灰分、P含量明显升高,其中灰分增加幅度最大,为41.33%。金针菇菌渣C/N为28.75∶1,仍适合部分食用菌的二次栽培;粗蛋白与总N、有机C与粗纤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和0.945,为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根据该相关关系,通过测定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即可估算总N和有机C含量,进而估算菌渣C/N。  相似文献   
9.
基于拮抗试验的杏鲍菇菌株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拮抗反应对全国各地收集的81株杏鲍菇进行分类研究。结果显示,81个菌株可分为11个类群,最大群包含25个菌株,最小群仅含1个菌株。从中显示我国杏鲍菇菌株既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又可能存在严重的同物异名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灵芝酸紫外吸收及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不同灵芝酸及其对照品光谱差异,并基于不同对照品的紫外吸收法和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分析灵芝发酵菌丝及子实体灵芝酸含量。结果显示:灵芝酸A、C、C2、E和赤芝酸A有相似的紫外可见光谱,形成一个波峰,254 nm附近有最大吸收波长;百里酚显示2 个波峰,246 nm为波谷。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香草醛-高氯酸显色反应紫外可见光谱相似,544 nm及552 nm分别有最大吸收;灵芝酸A显色反应弱且无吸收峰,不可作为灵芝酸对照品。以灵芝酸A 和百里酚为对照品,紫外吸收法显示灵芝发酵菌丝灵芝酸含量分别为0.7 mg/100 mg和1.3 mg/100 mg,子实体分别为2.1 mg/100 mg和4.0 mg/100 mg;以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显示灵芝发酵菌丝灵芝酸含量分别为0.45 mg/100 mg和0.49 mg/100 mg,子实体分别为1.55 mg/100 mg和1.71 mg/100 mg。由此可知灵芝酸紫外吸收法和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分析以及紫外吸收法基于不同对照品的分析值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对灵芝酸分析方法的优化和改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