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解被硬蜱叮咬动物携带细菌的种类特点,对采自被硬蜱叮咬的1头牛、1只羊和2匹马的血液,提取DNA并进行PCR扩增,获得16S rDNA的V3~V4片段,应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进行深度测序,并对病菌进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8属致病菌。其中包括6类人兽共患病菌(假单胞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立克次氏体属、分支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和2类蜱传病原(类考克斯氏体属和立克次氏体属)。通过二代测序技术探讨了蜱叮咬的动物血液携带细菌的特点,为动物蜱传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黑龙江省尚志市某林区革蜱携带微生物种类的特点,试验采集游离蜱,随机取雌雄革蜱各96只,提取蜱足和其他部位的DNA样品分成雌蜱、雄蜱和蜱足3组,分别扩增16S r DNA基因V3~V4区,应用Illumina Hi Seq 2500测序平台进行深度测序,并对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蜱足组代表外环境微生物群,在去除蜱足组所携带微生物的有效序列后,对雌蜱和雄蜱两组革蜱体内的微生物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雌蜱和雄蜱两组样品共获得60 954条有效序列,平均序列长度为423 bp,包括651个分类操作单元(OTU),共192个科,309个属;其中检测到25类致病微生物,分别包括布鲁氏菌科、巴斯德氏菌科和分支杆菌属等常见人兽共患病菌,以及考克斯氏体属、立克次氏体属、无形体属、疏螺旋体属和埃立克体属5类蜱传病原;分析发现雌蜱和雄蜱携带的病原种类和丰度均不同,其中雌蜱中蜱传病原的种类多于雄蜱。说明采自尚志市某林区森林革蜱体内的微生物群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雌蜱和雄蜱微生物群的多态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微喷灌条件下限水减氮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2014—2015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设置了灌水和施氮量的2因素裂区试验,测定小麦的相应指标。结果表明:W3处理的小麦灌浆前期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速率(ΦpsⅡ)比对照WCK显著降低,灌浆中后期与对照WCK(拔节期67.5mm、开花期67.5mm)相比差异不显著;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显著高于W1(拔节期67.5mm)和W2(拔节期37.5mm、开花期30mm),与WCK相比显著降低,但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与WCK差异不显著;花前干物质转移量、转移率及对籽粒贡献率都显著高于WCK,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比WCK低11.39%;成熟期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较WCK分别降低7.15%和7.95%,灌溉水生产效率分别提高85.69%和84.10%;水分生产效率达到25.32 kg/hm2·mm。施N 120,180和240kg/hm2的3个处理间各指标差异都不显著。综合小麦籽粒产量和水氮生产效率表现,小麦灌水拔节期37.5mm、开花期15mm、灌浆期15mm的灌溉模式(即W3处理)结合总施N 120kg/hm2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限水减氮组合。  相似文献   
4.
为了鉴定来自斗牛犬体内的类圆线虫种类,试验提取了虫体的总DNA,对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克隆、同源性分析及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rDNA ITS序列全长为580 bp,其中ITS1序列长度为216 bp;得到的cox1序列长度为961 bp;ITS1和cox1序列均与粪类圆线虫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5%和99.8%;基于ITS1和cox1序列与Gen Bank中相关线虫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类圆属线虫处在一个大的进化分支上,亲缘关系最近。说明采自病犬体内的线虫为粪类圆线虫。  相似文献   
5.
外源H_2O_2活化家蚕滞育性卵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进一步探讨H_2O_2与家蚕滞育的关系,研究了外源H_2O_2 活化家蚕滞育性卵的处理方法。发现H_2O_2 的浓度、处理时期和处理时间对活化效果有重要影响,提出了产于连纸的家蚕滞育性卵在产后2 4h(2 5℃)用6 %H_2O_2于4 7℃下处理30min可有效活化家蚕滞育性卵,孵化率达到96 % ;盐酸处理可有效活化经H_2O_2处理不能孵化的滞育性蚕种,表明盐酸和H_2O_2在活化家蚕滞育性卵上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腺炎是主要由病原菌感染引起的奶牛常见疾病,新型疫苗研发是防控奶牛乳腺炎的重要内容之一。引起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包括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它们都存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C(GapC),且均能诱导机体产生良好的抗感染免疫保护作用。但对链球菌和葡萄球菌GapC的交叉免疫原性分析和研究缺乏报道。研究从GenBank获取链球菌和葡萄球菌GapC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理化性质、同源性、T细胞和B细胞表位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病原菌GapC均由336个氨基酸组成的亲水性蛋白,且无规则卷曲占比较高,表明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三种链球菌与两种葡萄球菌之间GapC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67.8%~69.9%,存在4个共同线性B细胞表位、9个共同CD4+T细胞表位和9个共同CD8+T细胞表位,表明有一定的交叉免疫原性,为进一步实验研究GapC交叉免疫原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减量播种和减施氮肥对强筋小麦品种藁优2018茎秆质量和抗倒性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D210,210万株·hm-2;D330,330万株·hm-2;D450,450万株·hm-2)和施氮量(N0,0kg·hm-2;N120,120kg·hm-2;N240,240kg·hm-2)对小麦倒伏高发期茎秆形态的影响,以及抗倒伏指数与茎秆形态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籽粒形成期和蜡熟期,密度由D210增加至D330,小麦茎秆重心高度显著增加,基部节间充实度、秆壁厚度、茎秆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降低;茎秆重心高度以N0最小,N240最高;基部节间秆壁厚度在3个施氮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茎秆充实度、茎秆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随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但在乳熟期和蜡熟期N120和N240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基部第1节间抗倒伏指数与节间粗度、充实度和第1节间秆壁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第2节间秆壁厚度相关性不显著。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种植密度对小麦抗倒性的影响大于施氮水平。籽粒产量在不同密度处理间差异性不显著,但在不同施氮量间表现为N120和N240处理显著高于N0处理。因此,210万株·hm-2至33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和120kg·hm-2的氮素水平在获得较高产量的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是本试验条件下小麦抗倒高产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