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喷药治蚜防病试验中,溴氰菊酯和久效磷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防效分别达到96.7%和67.1%。两次和三次施用溴氰菊酯的防病效果分别达到84.1%和86.1%,蚕豆产量分别比未施药对照增产17.7%和21.9%。施药也影响蚕豆黄化卷叶病的时间分布型,三次施药小区的病株始终为泊松分布,病害没有再次扩散;未施药小区早春病株就出现负二项分布,越冬前病害已经扩散。豆蚜蚜害率与蚕豆黄化卷叶病发病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从表现黄化和卷叶症状的蚕豆病株上分离到病毒B-2分离物。它只能由豆蚜、豌豆蚜、棉蚜和桃蚜以持久性方式传毒。豆蚜可以终生传毒,传病有间歇性。病毒B-2分离物可以侵染14种豆科植物。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表明B-2分离物与菜豆卷叶病毒和甜菜西方黄化病毒有血清学关系。根据传病分体、寄生范围和血清学反应,将病毒B-2分离物鉴定为菜豆卷叶病毒(BLRV)的一个蚕豆株系,属于大麦黄矮病毒组。  相似文献   
3.
蚕豆上只有豆蚜(Aphis craccivora)和桃蚜(Myzus persicae)危害,它们都以无翅孤雌成虫或若虫越冬。桃蚜种群密度小。豆蚜种群年际间变化很大。黄皿诱蚜冬季以桃蚜为主,豆蚜数量很少,4~5月豆蚜所占比例增加。冬季蚜虫数量与春季蚜虫发生程度不呈正相关。限制豆蚜种群发展的主要因素是2~3月的雨日和雨量。豆蚜是黄化卷叶型病毒传入蚕豆的主要介体,有翅蚜在春季病毒扩散中起重要作用。低温影响豆蚜的获毒和传毒。在4月,蚕豆黄化卷叶病的潜育期为11~18天。不同年份蚕豆黄化卷叶病的流行不同。春季气候条件特别有利于蚜虫发生,病害大流行。冬前病毒感染少,春季蚜虫少,病害发生轻。  相似文献   
4.
每天光照16和24小时,对黑尾叶蝉若虫的发育和羽化有良好的效应。但在每天光照0~24小时的五个处理中,叶蝉的雌雄性比的雌成虫的产卵量与寿命没有显著差异。每天光照12小时,可明显缩短卵的孵化时间,提高孵化率。黑尾叶蝉若虫经每天光照0、4、12、16和24小时处理后羽化的成虫,其传播水稻东格鲁病毒的百分率分别为15.8%、30.0%、29.0%、21.4%和25.3%;传毒持续期为4.0、3.1、2.1和1.5天。对黑尾叶蝉卵期经上述五种不同光照处理后孵化的若虫,其传毒率分别为5%,20%,21.7%、6.7%和8.3%,传毒持续期为3.5、2.3、2.1、1.9和2.0天。在室内自然变温下,黑尾叶蝉的食料以针叶期稻苗最佳,三叶期和分蘖期稻苗均不如前者。各期稻苗饲养的虫子,其传毒力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用大豆花叶病毒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q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3株分泌抗大豆花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S-1、S-2和S-3。它们的鼠腹水滴度高达1:107,能被大豆花叶病毒兔抗血清所阻断。单克隆抗体与其它三种植物病毒不起反应,对大豆花叶病毒的不同株系有特异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1983年6月,在南京郊区的长豇豆上采到1株表现植株矮缩症状的C-7病毒分离物。接种试验证明,它不能摩擦接种传病,但可以由豆蚜(Aphis craccivora)、棉蚜(A.gossypii)和桃蚜(Myzus persicae)以持久性方式传病。寄主范围测定的结果表明:分离物可以侵染长豇豆、豇豆、蚕豆、大豆、菜豆、豌豆、赤豆、利马豆、苜蓿、红三叶、地三叶、绛三叶、葫芦巴,紫云英和苕子等15种豆科植物和曼陀罗1种茄科植物。这些植物大都出现植株矮化,叶片扭曲,卷缩或僵缩,不能开花结实等症状。豆蚜的传病性状中,获毒饲育的最短传病时间为3小时,接毒饲育最短传病时间为10分钟,循回期是24小时左右。但是,传病率最高的获毒饲育时间是2~3天,接毒饲育时间在1天以上。接种1头蚜虫就具有传病能力,5头蚜虫能达到100%的传病率。蚜虫可以终身传毒,蜕皮不影响其传毒力,但传毒有间歇性。根据它的基本性状,病毒C-7分离物是一种豆科植物的黄化型病毒,可能是属于大麦黄矮病毒组(Luteovirus Group)的成员。  相似文献   
7.
 1982年5月,从南京郊区豇豆花叶病植株上分离到1株病毒分离物C-1,接种试验的结果证明,它可以侵染12种豆科和藜科植物。它在豇豆上引起系统花叶、叶片卷曲、明脉和畸形等症状。它在苋色藜、昆诺藜和蚕豆上表现为局部病斑。体外抗性测定,失毒温度55~60℃,稀释限点10-3~10-4,体外存活期1~2天。病毒极易摩擦接种传病。桃蚜、棉蚜和豆蚜都能传染这种病毒。人工接种的豇豆病株,在花器的各个部分、幼嫩的豆荚组织和末成熟的种子内都带有病毒。病株上采收的种子传毒率可达8.1%。病毒存在于种子的胚和子叶内,种皮内没有测到病毒。病毒粒体线条状,长700~750纤米。病株叶片表皮细胞内有纺锤状的内含体。免疫电镜和SDS~双扩散法测定,病毒分离物C-1与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AMV)的抗血清呈阳性反应。根据以上这些性状,病毒分离物C-1可鉴定为属于马铃薯Y病毒组中的豇豆蚜传花叶病毒。用微量沉淀法测定,病毒粗提纯液制备的抗血清的效价为1:512。SDS-双扩散法测定,南京地区严重发生的豇豆花叶病中,85~86%是由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引起的。从福建、山东、辽宁等省采集的样本中,也证实这种病毒在豇豆上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8.
蜜蜂螺原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基本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蜜蜂螺原体(CH-1)免疫的 BALB/C 小鼠脾细胞与SP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3株稳定分泌 CH-1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下同)的杂交瘤细胞株。腹水单抗效价介于12800~(-1)~6553600~(-1)之间。其免疫球蛋白种类为 IgG1和IgG3。腹水单抗与同源抗原的反应能被兔多克隆抗血清阻断。杂交瘤细胞染色体为96条。反复冻融、低温保存以及 pH 试验对单抗有一定影响。单抗与中国的蜜蜂螺原体分离物有反应,而与美国蜜蜂分离物无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