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运用SPSS19.0软件曲线估计法将宁波海曙区1993—2019年早稻气象产量进行分离,并将其与早稻全生育期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因子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得出2种最优产量预报方程,通过最小二乘法对2种方程进行拟合,建立海曙区早稻产量预报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早稻产量预报拟合准确率较高,除2003年准确率略高于92.34%外,其余年份均在95%以上;虽然2020年受长期阴雨(梅雨)天气影响,但模型预报准确率仍达91.48%,证明该预报模型可作为海曙区早稻产量预报有效依据。早稻产量受多种气象因子共同影响,其中,4月上旬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5月平均最低气温、4—5月的平均气温与产量呈正相关;全生育期降水,尤其是6月降水不均,会影响早稻产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荸荠’杨梅成熟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不同气象因子对‘荸荠’杨梅成熟度的影响,为特色杨梅生产和品质分析提供可靠依据,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别以‘荸荠’杨梅单果重(外观指标)、可溶性固形物(风味指标)、可食率(质地指标)为参考数列,以‘荸荠’杨梅果实成熟期内的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为参比数列,对‘荸荠’杨梅成熟度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度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荸荠’杨梅单果重与果实成熟期的相对湿度的关联度最大,影响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的气象因子主要是热量指标;相对湿度除6月中旬外,其余各旬对单果重的影响均较密切,5月中旬平均气温、4月下旬平均最高气温和6月中旬平均最低气温对可溶性固形物影响最大,5月上旬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6月中旬最低气温对可食率影响最大。因此,影响‘荸荠’杨梅成熟度的气象因子及其时段效应均存在差异,在具体生产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播期对不同水稻品种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优化南京地区最佳播期及最适品种,以水稻品种‘两优6326’、‘南粳44’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播期试验下水稻产量和生育期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水稻的生育进程也相应顺延,2种水稻全生育期均缩短;播期对‘南粳44’各产量构成因素无显著影响,而‘两优6326’有效穗数在不同播期处理间差异显著(sig=0.008,P<0.05);‘两优6326’的有效穗数、‘南粳44’的有效穗数及穗粒数sig值均小于0.05,均与产量呈显著性相关;‘两优6326’产量总体高于‘南粳44’。对2种品种适宜播期综合评价表明,该地区宜早种植籼稻‘两优6326’,及早熟晚粳品种‘南粳44’。  相似文献   
4.
宁波市农业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59-2008年宁波市平均气温、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宁波气候趋向变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气温升高明显;21世纪终霜日提前,初霜日推迟,无霜期呈延长趋势;90年代后期起,稳定≥10℃的活动积温也逐年增加。这些变化必将影响到农业生产,增加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进而影响产量波动。  相似文献   
5.
宁波是荸荠种杨梅原产地,我国杨梅最适栽培区之一,但由于气候变暖和特定地形造成灾害性天气多发频发,对杨梅生产带来威胁。通过对宁波各区县(市)气象资料分析,发现2020年杨梅生育年度宁波温光水条件良好,但极端天气气候“利奇马”台风、暖冬、强对流天气、成熟期高温和连阴雨对杨梅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可见,极端天气气候正成为制约宁波杨梅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花生复合系统是促进低丘红壤区农业水分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耕作方式,其在不同时段水分动态、水分平衡和利用过程差异值得进一步探索。土壤表层采用15 bar的先进负压计监测,结合定位法于2001—2003年监测收集了花生生长季花生复合系统、花生单作田间土壤水分、地表径流、降雨资料,分析了花生复合系统对土壤水分动态、降雨影响和水分平衡各要素的影响。分析表明,土壤10 cm与 60 cm水分单作花生地与复合系统在雨季无明显差异,但受降雨过程影响。旱季单作花生10 cm水势降到最低值-344.0 kPa,复合系统水势最低值为-50.6 kPa,60 cm单作花生地水势数值也低于复合系统花生地,旱季复合系统能减少土壤表层的蒸发。3年土壤水分周期动态可分为3个阶段,即水分盈余期、水分消耗期、水分稳定期。花生复合系统旱季表现出较强的耗水作用,2001年7月贮水量减少108.8 mm,2002年8月贮水量减少111.7 mm,2003年7月贮水量减少105.5 mm。花生复合系统平均渗漏量低于花生单作62.2 mm,平均贮水量变化低于花生单作41.8 mm。桔树与花生作物在旱季水分利用方面没有明显的竞争作用,花生复合系统系统的表土水分保持作用和生态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7.
南方双膜塑料大棚内气温的谐波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针对南方双膜塑料大棚棚内温度模拟的研究较少,普适性也有待近一步提高。本研究基于2010—2014年的南方代表性塑料大棚内外气象观测数据,利用谐波法构建适用于南方地区双膜覆盖塑料大棚棚内温度的逐小时预报模型。结果表明:2阶谐波(基波+2次谐波)能较好地反映南方双膜覆盖大棚内温度的变化特征。基于棚外温度的谐波特征参量及其他气象要素构建的棚内温度预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不同天气情况下(晴、多云、阴)双膜覆盖大棚的棚内温度日变化。模型回代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天气条件下绝对误差的日平均值小于1.8℃。模型对不同时间段棚内温度的模拟精度呈夜间白天,对棚内日最低温度的模拟效果突出,不同天气条件下最低温度的预报的绝对误差均低于1.2℃,模型对最高温度的预报精度较最低温度偏低0.5~1℃。  相似文献   
8.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6世纪的农业科学巨著,它也是中国古代肥料科学史籍记载的分界线。《齐民要术》记载了大量中国古代北方地区肥料科学知识,且其所述并非仅局限在北魏时期,也兼具了秦汉以来的北方地区肥料科学史籍资料。本文兼采《汜胜之书》《王祯农书》等史料中有关肥料的篇章,从而尽可能客观地展现中国古代肥料科学知识和应用的发展水平,以期为当前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浙江水蜜桃成熟期集合预报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候期预报多基于单一性模型,预报结果的精度和稳定度较差,难以实现业务应用。本文利用2005?2017年宁波水蜜桃主产区收集的物候期和气象资料,构建不同时间尺度(小时、日、候、旬、月)和不同时间起点(固定日期、物候期)下的成熟期预报模型集,探究集合模型在物候期精细化预报中的可行性。基于模型预报结果的精度和稳定度,分别利用算术平均法、回归系数法、相关系数法和绝对误差法确定集合预报模型成员的权重,构建不同预报时效的水蜜桃成熟期加权集合模型。结果表明:利用4种权重系数确定方法构建的加权集合模型均保持了较高的精度和稳定度,集合模型回代检验的绝对误差AE平均仅0.69(在0.56~0.87)d,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为0.90(在0.69~1.14)d,相关系数R平均达0.95(在0.92~0.98);相比单一模型,集合模型的AE和RMSE分别缩小0.5d和0.6d,R值提高0.12。基于绝对误差法构建的加权集合模型效果最佳,回代检验AE和RMSE平均值分别为0.66d和0.88d,对宁波水蜜桃主产区成熟期预报的AE≤2d。集合模型中适当融合硬核期观测能将预报误差缩小0.2~0.3d。集合预报模型为物候期精细化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能够满足业务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宁波地区设施草莓品质时空分布特征,评估设施草莓生产布局的合理性,利用2010—2014年大棚草莓品质及棚内外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和逐步回归法构建大棚草莓综合品质模型,结合307个自动气象站资料,模拟近10年宁波地区设施草莓品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品质预报模型能较好模拟各品质要素,对单果重、平均果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畸果率模拟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401 g、028 cm、085%和360%。近10年,宁波地区设施草莓综合品质呈先升后降,地区差异呈逐年增大趋势;空间上呈西高东低分布,品质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奉化中南部、余姚、鄞州东部和宁海东南部的部分地区。受地形和种植效益等要素影响,宁波大棚草莓的主要种植区和品质高值分布区分布存在差异,但高品质区和耕地叠加区域周边均有草莓种植,一定程度保证了宁波地区设施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