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辽宁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条件,成为气象灾害发生较频繁、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其中由暴雨引发的渍涝灾害是最主要的灾害,它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气候变暖导致了降水格局的变化,也使渍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加。从分析诱发渍涝灾害发生因子入手,以气象条件为基础,分析了渍涝灾害发展趋势,并建立了渍涝等级预报指标,对气象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气象更好地服务农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渍涝风险气象等级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天气预报中对渍涝灾害预报的要求,利用东北地区1: 100万DEM基本地形数据,以GIS为平台分析研究区域的水流方向和汇流能力栅格,对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Curve Number径流预报模型进行本地化调试,应用降水量预报和汇流能力栅格,通过耦合得到实际地形的汇流量;将汇流量转化为径流深,根据径流深和渍涝等级对应关系发布渍涝风险气象等级预报,并在一次天气过程中进行试报,预报结果和实况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3.
基于DEM的辽宁乡镇渍涝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满足天气预报中对渍涝灾害预报的要求,利用辽宁省1:25万DEM基本地形数据,以GIS为平台分析研究区域的水流方向和汇流能力栅格;对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Curve Number径流预报模型进行本地化调试,应用辽宁省乡镇降水量预报和汇流能力栅格,通过耦合得到实际地形的汇流量;根据汇流量和渍涝等级对应关系发布辽宁省乡镇级别的渍涝风险气象等级预报,并在一次天气过程中进行试报,预报结果和实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初霜特征及预报技术指标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取辽宁省秋季地面最低气温≤0℃的初日作为初霜日期,使用1961—2010年辽宁省14个测站初霜日期资料,分析初霜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自9月中下旬开始,辽宁省自西北、东北开始向南出现初霜,初霜出现日期,山区比平原地区早,沿海地区较晚,大连地区最晚。随着年代的变化,初霜出现日期整体呈推迟趋势。利用历史天气图资料,对近50年辽宁省初霜的天气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初霜出现前24 h的环流形势特征,总结初霜预报技术指标,规范预报业务流程,为实时预报业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吴曼丽  陆忠艳  王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769-14771
利用1956-2007年4~5月辽宁省54个气象站的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春播期第一场透雨的时空分布规律、环流形势特征。根据高低空环流配置特点,按照主要天气影响系统的不同,将影响辽宁春季第一场透雨的天气分为8种环流预测模型。利用2008、2009年春季数值预报产品,按照8种环流预测模型对辽宁春季第一场透雨做出预报,对预报质量进行评估发现模型预报结果完全正确。为进一步提高春播透雨预测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辽宁现有的渍涝预报方法进行改进,考虑不同下垫面下渍涝风险区划,并在渍涝风险区划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易涝区及非易涝区的降水径流预报模型,综合考虑降水量指标和土壤相对湿度指标,确定辽宁渍涝风险气象等级,使目前的辽宁渍涝风险气象等级预报方法得到改进,在2009年汛期的一次局地暴雨中给出了准确预报,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辽宁气温和降水空间扩展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辽宁54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气候整编资料的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资料,及辽宁地区500m×500mDEM数据,利用气候学原理和G IS技术,对辽宁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空间扩展方法进行研究,建立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的受地形影响的辽宁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的估算无观测资料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实现了常规气象资料的空间扩展,为辽宁省资源开发、经济规划、环境规划、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辽宁一次连续大雾的天气要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宁娜  陆忠艳  关颖  赵越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620-6621,6853
[目的]探讨大雾的形成、持续及消散的原因。[方法]在辽宁省的天气学资料和物理量的基础上,结合2009年11月29日~12月2日发生在辽宁11个地区持续4 d的大雾天气,从天气学形势、要素特征,尤其是大雾发生、维持、消散的天气学条件出发,对此次连续大雾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此次大雾是由于辽宁处于鞍形气压场中,弱冷空气扩散使地面有多处较弱中尺度辐合区,前期气温较高造成积雪融化,伴随辐射降温和西南平流输送作用,出现了持续时间较长的大雾天气。同时,由于风速小和上空逆温层的存在,不利于潮湿空气的扩散;加之华北地区也出现大雾天气,高空西南气流将华北地区的潮湿空气输送到辽宁上空,更加重辽宁大雾的强度。[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做好空气污染气象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