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曼陀罗在植保领域的利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曼陀罗的成分、采制方法以及在植保领域的开发利用现状,并展望了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为目标,以创新完善农机合作社管理运行机制,科学配置农机资源,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为出发点,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策扶持、部门指导、市场运作"的基本思路,坚持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科技高含量、管理高水平、运行高效益组建农机合作社,规范提高农机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3.
针对延边地区杨干隐喙象的发生现状,分析了大发生的原因,指出了目前在技术指导、预防、管理、监测和防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不同温度与光照长度对柑橘凤蝶越冬蛹羽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不受季节的限制,能为大型花展或相关博览会届时提供柑橘成虫,以提高观赏效果和整体效应,特进行了不同温度与光照长度对柑橘凤蝶越冬蛹羽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柑橘凤蝶越冬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3676℃,有效积温为197.5715日度,在22℃温度条件下,10h光照比13h光照处理晚羽化3d,柑橘凤蝶的雌雄性比为1:2.25,越冬蛹死亡率为35%。  相似文献   
5.
对甜菜夜蛾等害虫具有高毒力的苏云金杆菌CAB109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调查结果表明,CAB109菌株的伴孢晶体具有典型的菱形结构;其原毒素蛋白的分子量为133kDa,经胰蛋白酶处理后水解为66kDa的活性毒素蛋白.DNA凝胶电泳显示:CAB19菌株的质粒DNA与同样H,血清型的已知HD-133菌株不同.CAB109菌株对葱田甜菜夜蛾的平均防效达75.3%,高于常用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的防效;平均挽回损失率也达26.0%表现出优良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梓树小孢子发育进行细胞学观察,对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与花蕾大小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梓树花粉母细胞呈半圆形排列,小孢子四分体属四面体型,绒毡层属分泌型,花粉粒为复合花粉。小孢子各发育时期与花蕾大小之间存在较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区柑橘凤蝶生物和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文献调查和野外直接搜寻种源,在蝴蝶园自然繁殖和实验室人工饲养相结合,对长白山区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 Linnaeus的分布、生活史、寄主、生活习性和天敌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报道柑橘凤蝶的生物和生态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苏云金杆菌CAB109亚致死浓度(依次为0、1×102、1×103、1×104、1×105、1×106 cfu/mL)处理甜菜夜蛾2龄幼虫,研究苏云金杆菌CAB109菌株对甜菜夜蛾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用CAB109菌株处理后7d,对幼虫的死亡率影响显著,死亡率分别为5.0%、8.3%、15.0%、23.3%、36.7%、55.0%;处理后6d,对幼虫生长影响显著,幼虫的平均体重分别为2.63、2.19、2.03、1.87、1.34、0.96 mg;对幼虫发育的影响也显著,幼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6.3、16.8、17.5、18.2、19.5、21.2d.CAB109菌株的亚致死浓度除能直接杀死甜菜夜蛾幼虫外,还对存活幼虫的后续也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人为控制和创造有利于玉米红蜘蛛发生、又能基本满足玉米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条件下,以来自国内外的74个重要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进行了玉米自交系对红蜘蛛抗性的人工诱发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对红蜘蛛的抗性差异很大,其受害指数为0.06~0.91;叶片平均受害面积百分率与受害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P0.000 01)。这些自交系以其受害指数为基础,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为高抗、抗、中感、感和高感5个类群;自交系受害指数在类群间[高抗(0.11±0.02),抗(0.22±0.04),中感(0.35±0.03),感(0.49±0.05),高感(0.75±0.10)]差异极显著(P0.01)。在参试自交系中,ZH4改-1、BSSSS53-B、Q381等20个高抗红蜘蛛,KS2564、B47、1028S等19个抗红蜘蛛,掖478、冀35、PH6WC等18个中感红蜘蛛,郑58、B73、丹340等12个感红蜘蛛,昌7-2、B107、SK59、GNS12059和Mo17-476等5个高感红蜘蛛,其中,Mo17-476对红蜘蛛表现为易感。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大棚条件,在人为控制和创造既能满足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又能促使叶螨发生的条件下,进行了玉米抗螨性的鉴定,并以各自交系的受害指数(DMI)和受害面积比率(DMR)为基础采用聚类法和DMR-直观法划分玉米对叶螨的抗感性。结果表明:DMI、DMR和叶螨结网面积比率(SWR)分别为0.06~0.91、1.12%~93.98%和14.10%~99.50%间,其最高值分别是最低值的15.17、83.91和7.06倍;3者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2种聚类中,参试自交系均分为抗(占52.70%)和感(占47.30%)两大类群及高抗(占27.02%)、抗(占25.68%)、中感(占24.32%)、感(占16.22%)和高感(占6.76%)等5个亚类群;各类群间的DMI和DMR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基于DMI和DMR聚类分析划分的类群及亚类群中所包含的自交系种类及其数量都一致,自交系的抗感划分结果相同。与此相比,基于DMR值直观划分玉米对叶螨的抗感性,抗性自交系数量(占78.38%)偏多、抗性偏高。在参试自交系中,BSSSS53-B、9F592、K10-14-1和铁7922的DMI(0.10)、DMR(≤3.00%)和SWR(20.00%)都最小、抗螨性最强,而GNS12059和Mo17-476的DMI(0.75)、DMR(80.00%)和SWR(98.00%)都最大、抗螨性最弱;其中,Mo17-476对玉米叶螨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