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室内用粗砂和水培育的豇豆苗连续饲养朱砂叶螨、截形叶螨和二斑叶螨。结果表明:这3种叶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正常。全年可获得大量的供试叶螨,是一种简便、实用、高效的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32.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多年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经验,针对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3.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野生角额壁蜂资源为当地苹果梨进行授粉,对延边地区角额壁蜂的寄生蜂及其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延边地区角额壁蜂的寄生蜂有2种,一种是叉唇寡毛土蜂,寄生率为3.40%,而另一种为青蜂,寄生率为17.00%.对寄生蜂可采取人工防治,即在剥巢取茧时人工剔除寄生蜂茧,防效在40%左右,在果园放蜂时人工捕杀寄生蜂,防效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34.
在18~30℃范围内研究了截形叶螨与二斑叶螨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在常温条件下采用5种螨类杀卵剂对这2种螨卵进行了药效实验。结果表明:截形叶螨与二斑叶螨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86℃和10.78℃,有效积温分别为48.84℃·d和76.45℃·d;在叶背喷雾法中,尼索朗、黑杀手和毒螨恶对这2种螨卵的平均药效分别为100.00%、97.60%和95.02%;在叶面喷雾法中,药效最高的尼索朗对这2种螨卵的平均药效只有12.45%。  相似文献   
35.
针叶小爪螨寄生于多种针叶树。该螨以两性生殖为主,雌雄比为2.5∶1,单雌产卵量35~50粒。在龙井1年发生6代,多以卵在松枝上越冬。5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9月份全部进入越冬状态。其个体发育与温度关系密切,活动与取食有明显的喜光性和趋嫩性,一天中以09:00—16:00活动频繁。  相似文献   
36.
在自动控制温度和光照长度的小室内,采用二次回归通用设计的方法,对雄性截形叶螨生物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雄性截形叶螨的个体发育过程与雌螨相同,即经过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及成螨五个时期.且从一个世代的发育历期来看,温度的作用明显大于光照长度的作用;温度和光照长度之间存在正向互作关系,但并不显著.在33 .4 ℃、11 .53 h/d 光照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时间最短,其值为4 .89 d  相似文献   
37.
概述苏云金杆菌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综述苏云金杆菌制剂的增效因子研究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8.
温度和光照对截形叶螨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自动控制温度和光照条件的养虫室内,采用二次回归通用设计的方法,对截形叶螨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完成一个世代发育历期,温度作用明显大于光照时间的作用;互作效应不明显,在32.2℃、12.5h/d光照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时间最短,仅为5.31d。夏季持续高温少雨的年份,对其防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9.
杨干象的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氧乐果、甲拌磷、氧乐氰菊、劲丹4种内吸性杀虫剂,分别采用树干喷药法、刺皮喷药法、刺皮包扎法、削皮包扎法等4种处理方法对杨干象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树干低位(2m以下)杨干象的防治,在药剂中氧乐果和劲丹的药效好,分别达95.13%和94.31%。在处理方法中刺皮喷药法的平均药效最好,达97.23%;对于树干高位(2m以上)杨干象的防治,用氧乐果和劲丹药剂,采取刺皮包扎法的平均药效都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40.
长白山野生杀菌植物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长白山31科77种野生杀菌植物的活性部位、防治和抑制对象及利用现状,提出了对该资源加强研究、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