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建立活化钾矿的钾释放动力学模型.【方法】采用活化剂对非水溶性钾矿(钾长石、富钾页岩)进行活化,通过阳离子盐溶液(NH+4、Na+)连续振荡浸提,分析阳离子盐溶液对活化钾矿动态释钾过程的影响,研究活化钾矿的钾释放动力学模型.【结果和结论】各浸提剂浸提钾矿的释放曲线均表现出前期快速,之后缓慢释放的变化趋势.浸提剂浸提钾长石、活化钾长石钾的初始释放量顺序为:NH4ClNa ClH2O,累积释放量顺序为:Na ClNH4Cl≈H2O;富钾页岩、活化页岩的整个动态释钾过程均表现为:H2ONa ClNH4Cl.分别用双常数模型、一级动力学模型、扩散模型和Elovich模型对钾矿及其活化钾矿累积释钾量进行拟合,钾长石、活化钾长石的最优动力学模型是Elovich模型或双常数模型;富钾页岩、活化页岩的最优动力学模型是Elovich模型.钾长石、活化钾长石的一级动力学模型在2种浸提剂NH4Cl和Na Cl间的拟合性无明显差异;NH4Cl浸提的动力学模型拟合性均优于Na Cl.活化钾矿的钾初始释放速率、平均释放速率以及最大平衡释放量均有显著提高.初始释放速率的增大是活化钾矿的钾最大平衡释放量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桉树皮木质素降解复合功能菌的构建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复合功能菌剂,在自然堆沤环境下对桉树皮的木质素等发挥降解作用,是达到桉树皮快速腐熟,实现桉树皮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通过降解培养试验,筛选出对桉树皮具有降解木质素的功能菌;通过拮抗试验,筛选出与降解菌系无明显拮抗作用并与之协同生长的微生物作为营养菌系,用于构建复合菌剂;开展桉树皮堆肥试验,研究复合菌剂对桉树皮木质素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绿色木霉菌、黄孢原毛平革菌、平菇菌3种微生物对桉树皮木质素具有降解作用;构建了由3种降解功能菌和7种营养菌组成的复合菌剂;在桉树皮堆肥中,添加复合菌剂对桉树皮的纤维素、木质素降解效果明显,与对照相比,纤维素含量下降了77.67%,木质素含量下降了78.78%。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合利用我国丰富的非水溶性钾矿,以缓解我国钾肥市场"供-需"矛盾.【方法】通过水浸提和盆栽试验,比较了活化剂QN对富钾页岩和钾长石的活化效果,并通过X衍射分析活化剂QN对富钾页岩和钾长石的作用机理.【结果和结论】水浸提试验结果表明,在QN比例0.1%~10.0%范围内,富钾页岩、钾长石的活化效果不同,随QN比例的增加,活化页岩的水溶性钾释放量先增加后下降,1.0%QN活化页岩的水溶性钾累积量最高;活化钾长石的水溶性钾含量则随QN比例的增加而增加,QN比例为10.0%时的水溶性钾累积量最高.盆栽结果表明,活化页岩的玉米生物量显著高于富钾页岩,而与氯化钾的生物量相当;活化钾长石处理的玉米生物量与钾长石处理差异不显著,且显著低于氯化钾活化页岩处理.X衍射结果分析表明,QN活化富钾页岩和钾长石的作用机理是Na+与K+间的交换反应,活化页岩中新增的钠盐有K0.96Na0.04Al Si3O8、Na4Al2Si6O17·2H2O和Na6Pb O4,活化钾长石中新增的钠盐为Na3Mn(PO4)(CO3).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威氏绿绒蒿花色变化的机制,本研究以威氏绿绒蒿(Meconopsis wilsonii)为实验对象,选择花蕾期、开裂期及全展期3个阶段的花瓣进行转录组测序,根据各发育期基因差异表达的特点,筛选出与花色变化相关基因。采用荧光定量RT-qPC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花瓣转录组测序共生成153 596个unigene,平均长度为1 372 bp。通过KEGG、GO数据库的注释,有134条基因注释到与花色相关的合成通路—类黄酮代谢通路中。针对unigene完成相关序列预测工作,产生的CDS总量为80 240个。花蕾期、开裂期及全展期间两两比较显示,开裂期相对于花蕾期有15 064个基因上调,49 153个基因下调、全展期相对花蕾期有19 732个基因上调,42 890个基因下调、全展期相对开裂期有19 215个基因上调,9 510个基因下调。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的代谢通路进行分析,发现在威氏绿绒蒿蓝紫色花色形成过程中不存在飞燕草素合成途径。除此之外还筛选了花青苷合成途径中与花色相关的7个基因,经RT-qPCR实验也表明这些基因在整个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与RNA-Seq数据呈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以威氏绿绒蒿(Meconopsis wilsonii)花蕾期、开裂期、全展期的花瓣为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法对不同时期花瓣中类黄酮含量和金属离子含量进行测定,以期发现类黄酮、金属离子与威氏绿绒蒿花瓣呈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威氏绿绒蒿花瓣类黄酮含量随花瓣发育的总体变化规律为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类黄酮含量在各个时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金属元素含量以K、Ca、Mg居多,Cu元素含量始终维持在最低水平;其中Fe、Ca、K 3种元素与花色显色呈正相关,含量变化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同时类黄酮含量变化与此3种元素含量变化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似性,在花蕾期白色阶段(B1时期) 3种元素含量较其他时期都高,随类黄酮含量积累至花蕾期粉紫色阶段(B2时期) 3种元素含量减少,推测Fe、Ca、K 3种元素与类黄酮结合形成复合物;Zn元素在各时期变化并不明显,推测Zn元素一定程度上参与花色形成,并不是主要参与者。本研究通过对威氏绿绒蒿不同时期花瓣中类黄酮含量和金属离子含量进行测定,进一步深化对其花色形成的认知,以期为绿绒蒿花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