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国鱼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原料问题组胺含量普遍高于国际先进水平,过高的鱼粉含量易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为了降低过高的组胺含量对鱼粉品质的影响,本实验通过使用微生物参与降解鱼粉产品中的组胺。实验将降解时间与微生物添加比例作为变量,测试出较为适宜微生物降级组胺的条件,以及该条件下的实际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设置的6个时间中(以6小时为时间梯),24h为较适宜的降解时间;在较适宜的降解时间中(24h)较适宜的微生物添加比例为10:1。此时鱼粉组胺含量为1622mg/kg,相较未加入微生物处理的鱼粉组胺含量(5298 mg/kg)降低69%。实验结果证明了微生物处理鱼粉中组胺具有显著的效果,为鱼粉生产、储存技术的改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黑石礁近岸底质泥沙粒度、底质的pH、ORP、盐度和中小型生物数量与种类、进行调查分析,在低潮时对不同海岸位置进行平行采样,采样地点分为:砾石、基岩、细沙和泥沙四种不同的底质类型。结果表明,粒度方面在63-120μm粒径范围内泥沙底底质31.95%较高,砂砾和基岩均在>1700μm的粒径范围内较高。在不同站位不同的底质情况各种生物群落在大小、结构、数量上都存在差异性变化。后生动物的分布在砂砾处最多其优势种为线虫,其次是基岩区域其优势种也为线虫,只有在泥质底中数量较少;底栖硅藻泥底中数量最多,其优势种为直链藻属。细沙底的硅藻数量最少但种类数较多;  相似文献   
3.
在饲料中通过喷洒的方式添加液体纳米硒,测定不同浓度液体纳米硒对褐牙鲆生长性能、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投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纳米硒的试验组褐牙鲆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及增重率显著提高,其中10 m L/kg组增长最为显著;肝体比、脏体比及肠体比对照组与试验组无显著差异;添加纳米硒可以增强褐牙鲆的耗氧率及排氨率,耗氧率在10 m L/kg时达到最高,排氨率在20 mL/kg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4.
黑纤维虾形草(Phyllospadix japonicus)属于鳗草科虾形草属,一年生海草。本文对辽宁大连海域黑纤维虾形草的生物学形态及种群密度、生物量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黑纤维虾形草具有匍匐的根状茎特征,6-8月份其生物量、茎枝密度、株高及最大叶片长度均随季节变化呈现上升趋势,8月份各指标均达到最大值,生物量2011.4g/㎡、茎枝密度1.45×104株/m2、株高85.9cm、最大叶片长16.8cm。9-11月份呈现下降趋势,11月份调查海域海草死亡。本研究可为虾形草属研究提供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5.
线虫和桡足类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种。对长海县某典型海域底栖沉积物采样、调查,分析沉积物样品中的自由线虫和桡足类。结果表明,该海域不同采样点之间的线虫与桡足类的生物种群,数量,分布均存在差异。五个采样点的线虫和桡足类在春季的平均生物量为11.02ind/mL,夏季平均生物量为166.04 ind /mL。春季五号采样点的线虫和桡足类生物量最多,为22.4 ind /mL,一号采样点最少,为1.6 ind /mL。夏季,五号采样点的线虫和桡足类生物量最多,为229.2 ind /mL,一号采样点最少,为93.5 ind /mL。结果表明从春季到夏季每个采样点的线虫和桡足类的生物量均有所增加,春季和夏季两个季节的线虫和桡足类的优势体长区间为500-1500um。初步判断这些差异与季节,环境等因素存在关系,可为该地区的底质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鱼溶浆是鱼粉生产中的重要中间产物,为保证鱼粉的品质需要对其进行回喷的操作,同时其较高的含水量也极大的增加了生产成本。为了降低鱼粉生产的成本,本研究通过添加絮凝剂、食品增稠剂以及盐析的方式对鱼溶浆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尝试。实验结果表明,盐析是较为适合处理鱼溶浆的方式,其中聚合硫酸铁、硫酸亚铁、氯化铁及碳酸钠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为鱼溶浆水分的降低、鱼粉生产工艺的改良及品质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