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8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活动积温与植被演替、农作物生长关系密切,对区域生态状况和粮食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基于GIS平台,研究了云南省31个气象站50 a的≥10℃活动积温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0年云南省≥10℃活动积温呈增长趋势,增幅为9.080℃/a,其中,1961~1978年≥10℃活动积温为负距平,1998~2010年为正距平,1979~1997年≥10℃活动积温距平以振荡为主;(2)5个代际≥10℃活动积温代际内最高值和均值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3)基本以景洪-思茅-元江-元谋为线,≥10℃活动积温向西、东2个方向逐渐减少;同时,空间差异程度随着时间推移有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潞安矿区生态恢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潞安矿区自然经济条件、环境破坏程度和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潞安矿区实际,以尽快恢复被破坏土地的原有生产力为出发点,以恢复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提出了稳定塌陷区生态恢复模式、潜在或动态塌陷区生态恢复模式、煤矸石山环境治理模式、废弃地生态恢复模式、环境污染区生态恢复模式、家园服务生态恢复模式等6类适合潞安矿区的生态恢复模式,每类模式里又包含几种子模式.经过对矿区不同区域实施的生态恢复模式成效的调查结果表明,该生态恢复模式系统的建立和空间分布格局是科学合理的,符合潞安矿区的实际情况,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基于遥感和CASA模型的西江流域NPP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EOS/MODIS遥感资料,采用CASA模型分析西江流域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江流域平均植被NPP为400~500 gC/(m2·a),上游地区偏低,为200~300 gC/(m2·a),中下游地区较高,平均500~600 gC/(m2·a),部分地区可达到800 gC/(m2·a)以上;植被NPP季节变化显著,夏季最高,春、秋季节次之,冬季最低小;西江流域植被NPP的空间差异明显,在5-10月,上游地区植被NPP较低,中下游地区较高;在1-3月,上游地区尤其是南盘江流域的植被NPP较高,中下游地区尤其是中游地区明显较少。西江流域植被NPP的空间特征还表现在汛期空间差异大,枯水期空间差别小。  相似文献   
4.
雨季开始期是云南省大部分地区春季作物栽培的季节,其到来时间早或晚将直接影响本区农业生产.以云南省南部岭谷组合地形区30个气象台站2001年日降水序列为基础数据,对雨季开始期进行了时间推算.结果显示:无量山-哀牢山组合地形以东地区基本在4月底以前进入雨季,西部地区直到5月2候才完全进入雨季,即东部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提前2~3候.究其原因.有2个方面:其一,影响研究区的两股水汽来临时间存在相位差;其二,哀牢山、无量山等大地形对水汽的输送有显著的截留和阻隔作用.总之,由于高大山地对水汽输送的阻隔与截留作用,无量山-哀牢山组合地形不仅成为研究区雨季开始期区域差异的分界线,也成为东亚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影响地区的分界地带之一.  相似文献   
5.
伏牛山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伏牛山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异特征,为探明中国暖温带与北亚热带交界地带山地土壤空间分异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垂直梯度取样法,在伏牛山南北坡海拔1640~1870m处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并结合传统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伏牛山南北坡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土壤pH、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受海拔高度影响显著,其中土壤pH和全氮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大,而有机质含量则呈减小趋势;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电导率、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全钾含量并无显著差异;土壤理化性质受坡向影响也较为显著,电导率、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南坡较高,分别为0.092Ms/cm、273.69mg/kg、2.46mg/kg,北坡分别为0.087Ms/cm、215.42mg/kg、2.23mg/kg;北坡土壤速效钾、全氮和全钾含量相对稍高。【结论】海拔高度和坡向是影响伏牛山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科学地进行潞安矿区复合土地系统生态环境建设,依据潞安矿区土地系统的自然环境因子以及矿业生产等人为因子的分异性,建立矿区土地系统生态环境压力评价指标体系.将潞安矿区土地系统生态环境压力分为自然资源压力A_1、资源消耗压力A_2、环境污染压力A_3与生产规模压力A_4共4大类.研究结果表明,潞安矿区土地系统生态环境总压力为中度压力,其中资源消耗压力A_2>环境污染压力A_3>生产规模压力A_4>自然环境压力A_1.由于各不同的土地单元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不同,其外在会表现出不同的土地生态功能.因此,将土地系统按照其所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特点分为生产型、保护型、消费型和调合型4种生态功能类型.在GIS平台下通过叠加分析,将潞安矿区划分为土石坡消费区、沉陷地湿地保护区、工矿生态经济调和区、平川耕地生产区4大生态功能区和11琳生态功能类型区,其所占地面积比例分别为6.50%,19.16%,8.77%和65.57%.潞安矿区土地系统生产型和消费型面积过大,而调和型和保护型面积过小,属于一个不合理的利用状态.结合潞安矿区主要环境压力的实际现状,从生态环境保护与"多维生态经济系统"的角度对矿区土地系统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净初级生产力和土地覆被变化是指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基于EOS/MODIS卫星遥感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9.3的统计与分析模块对2001-2006年潞安矿区净初级生产力、土地覆被变化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1) 2001-2003年的矿区绝大部分区域净初级生产力大于0.2 kg/(m2·a),而2004-2006年的净初级生产力低于0.2 kg/(m2·a)即研究时段内矿区净初级生产力呈明显减少趋势;(2)灌丛向稀树草地,稀树草地向农用地,地表水域向裸地转换是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特征;(3)煤炭开采,农用地开垦等人类活动和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为特征的气候变化是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和净初级生产力降低的两个主要原因.总之,煤炭开采和土地垦殖为主的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土地覆被变化直接导致了潞安矿区净初级生产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利用ArcGIS的空闻分析模块进行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分析。以孟州市为例,通过对孟州市2个时段(1985和2000年)土地利用矢量图的空间整合、叠置等一系列分析,得出孟州市15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从而可以计算出孟州15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面积、土地利用的转移矩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孟州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原因及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的人为污染对地表水环境所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本研究通过野外定点采样对浊漳河干、支流21个监测断面的COD、BOD5、石油类、挥发酚、NH3—N等项目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①浊漳河21个断面中,有18个断面的水质未能达到功能利用要求,其中9个断面水质属劣Ⅴ类;②浊漳河流域地表水体中石油类、NH3—N、COD、BOD5污染较为严重,其中石油类污染物在18个断面超标,超标倍数为4.8倍;③工业点污染源是造成浊漳河流域地表水体严重污染的主要因素;④城镇、工矿区居民生活污水以及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等非点源污染也是造成研究区地表水体严重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研究区下一步地表水体治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王庄煤矿主要位于农耕区,采煤导致土地大面积沉陷,耕地数量减少,且质量下降,单产锐减,致使矿群关系恶化。在煤炭开采和洗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以及电厂发电排放的废渣粉煤灰是王庄煤矿的主要固体废弃物,煤矸石和粉煤灰平地起堆不仅压占了大面积土地,还污染了生态环境。以潞安集团王庄煤矿为例,分析了王庄煤矿采煤沉陷区充填复垦工作现状及不足,并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一是运用化学方法改变土壤的酸碱性,以适于植物生长;二是优化施工工艺,降低对土壤的破坏;三是优化充填工艺,防止煤矸石、粉煤灰中有害物质的迁移及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四是优化充填方法,对作为建设用地的充填地基实施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