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南方双季稻区早稻,特别是直播早稻易受“倒春寒”等低温阴雨天气影响,低温胁迫后常出现水稻停止生长或生长恢复缓慢的现象,同时易加剧草害。为探讨低温弱光胁迫后早稻生长恢复性能,并筛选强反弹性生长恢复材料,本研究选用131份早稻材料,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轻度倒春寒胁迫(日均温度12℃,50%光照,持续4 d),追踪处理结束后12 d的秧苗生长动态,以株高比、叶龄比、生长速度等作为生长恢复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等对各材料生长恢复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选取代表性材料进行中度倒春寒(日均温度10℃,50%光照,持续4 d)模拟试验,进一步验证其恢复性能。结果表明,所有材料按生长恢复能力被分为强恢复型(B556、B562、B592等共56份,D值0.549~0.699)、中等恢复型(NC39、NC42、NC65等共49份,D值0.436~0.544)、弱恢复型(NC54、B125、B795等26份,D值0.265~0.415);高、中、低D值材料各6份恢复指标的差异分析表明,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高D值材料与中D值材料株高比与叶龄比差距逐渐缩小,而低D值材料与高D值材料间始终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材料...  相似文献   
2.
2003—2011年江西省审定早稻品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近年江西审定的优良早稻品种和指导江西早稻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对江西省2003—2011年审定的130个早稻品种的育种方法,不育系和恢复系利用,选育单位,产量、米质及抗性性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系杂交早稻品种81个,占62.3%;两系杂交早稻品种30个,占23.1%;常规稻品种19个,占14.6%;杂交早稻是江西早稻选育的主要方向,三系法仍然是当前江西省早稻育种的主要方法,两系法呈现良好前景。111个杂交早稻品种利用了34个不育系,其中,三系不育系23个,两系不育系11个,‘金23A’、‘株1S’、‘优IA’、‘中9A’、‘荣丰A’和‘五丰A’等6个不育系是目前江西杂交早稻选育中应用的主要不育系,利用了87个恢复系,恢复系应用面广、数量多,突出的少,遗传多样性较低。第一选育单位有52家,分为种业(种子)公司、研究所(院)和学院(大学)等5类,其中,种业(种子)公司和研究所(院)审定了115个品种,两者占88.46%,是江西早稻品种选育的主要力量;分布在江西、湖南、浙江和北京等8省市,其中,江西省单位最多,有37家,审定品种94个,育种总体实力强。筛选到具有高产、优质和抗性等主要性状的优良品种90个次,其中,高产品种24个,抗性品种42个,优质品种12个,具有综合2个性状的优良品种12个。  相似文献   
3.
为解释育种实践中常出现的相同类型不育系与不同恢复系杂交组合F1代育性恢复有明显差异的现象,笔者通过对同核异质的5个配子体不育系W15A、W20A、W34A、W46A和YA线粒体DNA进行RAPD扩增聚类,不育基因orf(H)79基因及基因间区序列测序,测配F1分析其恢保关系,展示同型细胞质的差异与恢保差异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RAPD扩增聚类,这5个配子体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线粒体基因组可聚分为3类,而W34A与其他4个不育系的细胞质亲源关系较远。不育基因及基因间区序列均存在多个差异位点,5个水稻配子体雄性不育细胞质在大部分水稻材料的测恢中,恢保关系一致,而一部分材料的恢保关系差异较大。该研究为新型配子体不育系的选育、组合配制和同核多胞质混合杂交水稻亲本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技术是一项高效、快速检测样品中化学成分的方法,在米质组分检测、快速筛选育种材料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定量分析的步骤及其在稻米品质改良中的应用。近红外技术不仅能提高育种材料选择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品质遗传机理研究的深入,加速稻米品质改良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群体自动调节能力差异型双季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抗倒伏能力及其稻田杂草发生的影响.[方法]以筛选到的群体自动调节能力强品种早稻湘早籼45(XZX 45)、晚稻五丰优T025(WFY T025)和群体自动调节能力弱品种早稻潭两优83(TLY 83)、晚稻天优华占(TYHZ)为材料,共设置3个处理:高密度(HD)、中密度(MD)和低密度(LD),进行不同种植密度大田试验.[结果]与自动调节能力弱品种相比,自动调节能力强品种在不同密度下产量增幅为2.34%~15.66%.分析表明自动调节能力强品种的产量稳定性能更优,主要归因于其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动态平衡实现.茎秆倒伏特征结果表明,自动调节能力差异型品种倒伏指数随种植密度增大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自动调节能力强品种的茎秆各节间茎粗和壁厚、弯曲力矩和抗折力下降幅度显著低于自动调节能力弱的品种,有利于植株保持较高水平抗倒伏能力.此外,稻田杂草发生结果表明,自动调节力差异型品种的田间杂草生长量随种植密度增大均不同程度降低.自动调节能力强品种有利于抑制田间杂草发生量.[结论]采用群体自动调节能力强的水稻品种,配以适宜种植密度,为传统水稻高产稳产及抗倒和稻鱼共作模式中防草栽培提供一种生态学视角.  相似文献   
6.
对2003-2011年通过江西省审定早稻品种的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江西省审定早稻品种的平均产量随着年度推进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产量为6.98t/hm^2,变幅为6.04~7.70t/hm^2;杂交早稻产量高于常规早稻;迟熟组平均产量高于早中熟组和优质组;高产品种仅24个,平均产量7.09t/hm^2。在一定范围内,早稻品种的生育期和株高与其单产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