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科技英汉翻译实践中,定语从句的翻译往往较难处理,这主要缘于英汉两种语系的迥异差别,英语属形合语言,偏重形式的整合,而汉语属意合语言,偏重意义的整合。事实上,汉语中并没有定语从句之说,作为修饰成分的定语习惯上被放在修饰词之前,汉语没有长定语;而英语定语从句位置较灵活,英语的定语从句在逻辑意义上有时具有状语意义,而汉语的定语一般不具备这种功能。这些差别使得译者在翻译时必须善于变通,根据上下文语境适当在句法层面上调整、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2.
玫瑰是西方文化中最著名的文化符号之一,它所承载的隐喻意义在汉民族文化中并不为人熟悉。从符号学理论的能指、所指、符号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考察玫瑰如何从作为园艺实体的花卉(能指),成为充满丰富文化内涵的隐喻(所指),并相互关联,成为一个符号。同时,解读玫瑰的神话文本渊源与其后相关的重要文本之间的“文本相互作用性”,探讨玫瑰隐喻作为文化符号的嬗变。  相似文献   
3.
《印度之行》是研究殖民主义背景下宗主国和殖民地关系的经典文本。小说围绕两个初到印度的英国女性与思想单纯,热情好客的印度人阿齐兹的交往,展开了殖民地背景下的两种英印关系。对于印度这一他者,善良友好的摩尔夫人和在印度从事教育的菲尔丁体现出的人道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与小说中具有殖民主义意识的众多在印度的英国人形成鲜明对比。小说中另一个中心人物,到印度准备与当地执法官朗尼结婚的阿德拉·奎斯蒂德小姐在受阿齐兹的邀请游览马拉巴山洞时,陷入阿齐兹企图强奸她的“幻觉”之中,使她从阿齐兹的“客人”变成控告他“强奸罪”的“敌人”。山洞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印度如何从“友好神秘的他者”变成“暴力和野蛮的他者”?本文从心理学的“自我”和“他者”的角度,运用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中西方殖民者对负面的东方形象的建构,透视阿德拉在“身份认同”危机中表现出的两种对他者态度的矛盾,揭示隐藏在殖民主义心理深处的“自我身份”的危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