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然封育对毛竹Phllostachys edulis林凋落物和土壤持水效能的影响,为评价不同类型毛竹林水源涵养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不同封育年限(10、20、30 a)和常规经营(对照)的毛竹林为对象,研究不同封育年限对毛竹林凋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性能的影响。  结果  自然封育提高了毛竹林凋落物的持水能力,与对照相比,毛竹林凋落物储量、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分别增加了85.7%~300.7%,92.0%~402.8%,87.7%~377.6%(P<0.05)。自然封育后毛竹林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显著增大(P<0.05),表层(0~30 cm)土壤容重显著降低(P<0.05),毛竹林土壤非毛管持水量显著增加(P<0.05);自然封育20 a后表层(0~30 cm)土壤最大持水量比常规经营显著提高了18.1%~33.2%(P<0.05)。  结论  自然封育能显著提高凋落物的持水能力和表层土壤的持水效能,且随着封育年限的延长水源涵养功能增强。图4表4参25  相似文献   
2.
自然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和重要内容,截至2021年,浙江省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为256924.04 hm2,森林覆盖率达92.6%,已成为浙江省森林资源最丰富、森林景观最优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生态功能最完善的区域.优质的森林资源,是开展自然教育的理想场所.通过对浙江省100个国有林场进行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结果...  相似文献   
3.
不同林龄杨梅叶片与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林龄杨梅(Myrica rubra)叶片和土壤的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浙江省仙居县3、9、14和21年生的杨梅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杨梅叶片和土壤的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杨梅叶片碳、氮含量在不同林龄间无差异,3年生叶片磷含量显著高于14年和21年生(P<0.05),21年生叶片C∶P显著高于3年和9年生(P<0.05)。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大表现为先降低而后升高。3年生杨梅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年龄(P<0.05),土壤全氮、全磷含量显著高于9年生(P<0.05)。土壤C∶N、C∶P及N∶P在不同林龄间没有差异。同一林龄杨梅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总体表现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叶片氮含量与土壤全氮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杨梅生长的限制元素是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适当增施磷肥。  相似文献   
4.
以浙江省常山县3年生、6年生、9年生、30年生的油茶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林龄油茶叶片和土壤的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油茶叶片碳含量在不同林龄间差异不显著;9年生叶片氮含量显著高于3年生的,磷含量则表现为9年生和30年生的叶片显著高于3年生的;3年生叶片的C∶N显著高于9年生的,C∶P则表现为3年生叶片显著高于9年生和30年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随之增加,9年生和30年生油茶林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3年生的。土壤氮、磷含量则随着林龄的增大而降低,3年生和6年生油茶林土壤磷含量显著高于30年生的,其中土层为10~30 cm的土壤氮含量显著高于30年生的。土壤C∶N、C∶P均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林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除N∶P外,同一林龄油茶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叶片氮、磷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碳含量与表层土壤氮含量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叶片氮、磷含量则与表层土壤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油茶生长的限制元素是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适当增施氮肥。  相似文献   
5.
油茶不同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随年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中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但关于油茶不同器官氮、磷、钾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以浙江省常山县油茶人工林为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年龄油茶叶片、枝条、主干、根系和果实中氮、磷、钾质量分数,探讨了油茶不同年龄各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及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油茶氮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枝条、根系、果实、主干,磷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叶片、枝条、果实、根系、主干,钾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实、叶片、根系、枝条、主干;随年龄的增加,枝条中的氮、磷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而其他器官中氮、磷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钾质量分数先增高而后降低。油茶各器官氮磷比(N:P)为3.91~10.68,氮钾比(N:K)为0.33~1.31,钾磷比(K:P)为3.71~19.08;随年龄的增长,油茶果实N:P逐渐增高,而其他器官N:P则先增高而后降低,叶片、枝条、根系和果实的N:K逐渐增大,叶片、主干和果实K:P先升高而后下降,枝条、根系的K:P逐渐降低。油茶叶片的氮、磷平均分配比例为31.4%和28.6%,钾在根系中具有最高的分配比例,平均占比达30.5%。影响油茶生长的限制元素是氮,在生产经营程中,可适当增施氮。  相似文献   
6.
永嘉县四海山林场森林枯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永嘉县四海山林场不同森林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能力,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浸泡法,对该林场4种主要森林类型的枯落物及林下土壤持水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林地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森林枯落物总储量大小为马尾松林>柳杉林>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大小表现为柳杉林>马尾松林>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柳杉林和针阔混交林0~10 cm土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非毛管持水量显著高于马尾松林和针叶混交林;森林水源涵养能力大小表现为针阔混交林>柳杉林>针叶混交林>马尾松林;四海山林场林地水源涵养总量为7 530 343.4 t,经济价值量为6 174.8万元。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浙江省国有林场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浙江省国有林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探讨生态旅游发展优势,设计并形成了国有林场生态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指标体系,最终对浙江省100家国有林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质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有63%的国有林场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为较好及以上,其中森林资源状况普遍较好且差异小,而景观资源及配套差异较明显,对生态旅游资源质量影响较大;可通过加强国有林场景观管理、森林公园建设支持力度以及加大国有林场生态文化建设等途径来提升国有林场生态旅游资源质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龄杨梅各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梅(Myrica rubra)为我国特有常绿果树,但有关杨梅不同器官氮(N)、磷(P)、钾(K)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以浙江省仙居县杨梅人工林为对象,通过对不同年龄杨梅叶片、茎(枝)、根系中N、P、K质量分数的测定,探讨了杨梅不同年龄各器官N、P、K化学计量特征及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杨梅N、P质量分数大小表现为叶、根、茎,K质量分数高低排序为叶、茎、根;随年龄的增加,杨梅叶中P、K质量分数下降,根中N、P、K质量分数均下降,而茎中的N、K则逐年增高;杨梅各器官N∶P介于12.69~42.97,N∶K介于0.89~2.16,K∶P介于9.10~26.04;随年龄的增长,杨梅叶N∶P、K∶P先降低而后增大,茎、根N∶P、K∶P逐年增高,N∶K在叶中逐渐增高,茎中先上升而后降低,而根中则先下降而后升高。杨梅叶片的N、K平均分配比例达55.3%和43.1%,而在根系的分配比例仅为18.2%和18.4%。影响杨梅生长的限制元素是P,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适当增施磷肥。  相似文献   
9.
建立浙江省现代国有林场评价指标体系思考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浙江省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改革进程和改革成效等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生态保护优先、产业发展充分、基础设施完备、林区富裕和谐4个类别及1个附加指标类别建立的现代国有林场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强化目标责任、落实资金来源等现代国有林场建设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森林碳汇能力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浙江省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成效:森林蓄积量从2005年的1.72亿m~3提高到2019年的3.61亿m~3,全省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2.8亿t;2006-2019年全省共完成造林更新41.2万hm2,共实施中幼林抚育面积约181.47万hm2;建立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浙江碳汇基金,募集社会资金大力实施公益性林业碳汇项目,共营造碳汇林9786.67hm2。同时,分析了当前浙江省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存在宜造林地严重不足、森林质量总体不高、松材线虫病形势严峻、对林业碳汇认识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应切实提高森林增汇能力、努力减少森林碳排放量、加强林业碳汇建设与交易、加大林业科技支撑力度和强化组织领导和科普宣传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