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目前兽医执业资格考试制度下兽医专业的态势,认为兽医本科教学应发挥自身的优势特长,积极开展兽医本科教学模式调整,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为适应执业兽医考试的本科兽医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驱虫剂能防止线虫对动物的侵害,但随着虫体耐药性的产生,人们不得不以增加药物剂量或治疗频数来取得防治效果,或不断寻求新药以克服业已产生的抗药性。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越来越青睐绿色食品,越来越注意食品的安全问题,造成各种化学驱虫剂的使用逐渐减少,有的国家和地区对一些化学驱虫药物的使用制定了严格的限制措施,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者正在探讨应用真菌来抑制线虫的感染,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望成为生物防治线虫感染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4.
驱虫剂能防止线虫对动物的侵害,但随着虫体耐药性的产生,人们不得不以增加药物剂量或治疗频数来取得防治效果,或不断寻求新药以克服业已产生的抗药性.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越来越青睐绿色食品,越来越注意食品的安全问题,造成各种化学驱虫剂的使用逐渐减少,有的国家和地区对一些化学驱虫药物的使用制定了严格的限制措施.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者正在探讨应用真菌来抑制线虫的感染,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望成为生物防治线虫感染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家畜蝇蛆病     
据资料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兽医昆虫种类各有150种以上,其中对畜牧业造成明显危害的约有50种,其中包括7种螨虫、20种蜱、6种虱和10种以上害蝇,长期以来,控制外寄生虫感染的实践主要是针对几种危害极其严重的群发性疫病进行的,如羊痒螨病、牛皮蝇蛆病、羊鼻蝇蛆、马胃蝇蛆和山羊血虱等,实际上,就各类外寄生早感染的普遍性与危害性而言,由寄生性害蝇及其幼蝇引起的各种疾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蒙古马鼻狂蝇三龄幼虫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利用扫描电镜对马鼻狂蝇三龄幼虫的头部、尾部和第三体节棘刺进行形态观察;并选取蒙古马鼻狂蝇三龄幼虫,提取其线粒体CoxI基因和16S rRNA基因,进行碱基组成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发现:(1)马鼻狂蝇气门板上的结构不同于其它狂蝇,其气门板上由硬化的骨质形成期的孔缘围绕,气门肌肉使得气门板上的开口呈垂直形态,在后气门板上有几排小刺;头部有1对乳突状感受器,其上分布着1对疣状乳突;(2)蒙古马鼻狂蝇三龄幼虫的CoxI、16S rRNA基因均与GenBank数据库中提交的马胃蝇、纹皮蝇、鹿狂蝇、羊狂蝇等在系统发育树中分开。虽然蒙古马鼻狂蝇三龄幼虫形态上跟紫鼻狂蝇很像,但是其分子生物学特点说明它可能是一个新变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超强毒流行株VP2基因重组新城疫病毒(rlasota—vo2)二联疫苗株的免疫机制,用rlasota—vp2免疫2日龄SPF雏鸡,接种后分别在接种后的1,3,5,10,15,18d取气管,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病毒在气管内的分布;光镜观察发现,接种后第3d黏膜下层水肿,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黏膜上皮形成空泡状,表层有数层不成熟的细胞组成;接种后第10d,腺体腔闭塞。免疫组化染色(IHC)气管固有层细胞呈阳性反应,棕色颗粒出现在胞浆中。电镜观察发现接种rlasota—vp2后第3d纤毛细胞有脱纤毛现象。接种第3d杯状细胞破碎,黏液成分增多,黏膜下层的纤维裸露到表面;接种后第10d,可以看到纤毛细胞纤毛上有球形粒子,杯状细胞、基细胞大量增生;接种后第18d,纤毛细胞脱纤毛区域进一步增大。这说明气管黏膜的损伤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和免疫机制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马鼻狂蝇幼虫感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情况,选取在呼和浩特屠宰场收集到的8例马鼻狂蝇幼虫感染的蒙古马为感染组,以5匹健康蒙古马为对照组。马咽部切片HE(haematoxylin and eosin)染色发现感染组马的咽部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增多,咽部黏膜增生、坏死,出现不同程度增生性炎(2龄和3龄幼虫寄生处)。通过对感染组马鼻腔分泌黏液、血液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咽部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发现在感染组马鼻腔分泌的黏液和血清中有大量特异性IgG抗体;马咽部出现大量分泌IgG阳性细胞。初步探索了马鼻狂蝇幼虫感染马的病理变化和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免疫机理,用rlasota(重组lasota野毒株)免疫2日龄SPF雏鸡,接种后分别在第1,3,5,7,15,18 d取气管,进行电镜、光镜观察,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病毒在气管内的分布;结果发现rlasota接种后第1 d纤毛细胞有脱纤毛现象。接种第3 d杯状细胞破碎,黏液成分增多,黏膜下层的纤维裸露到表面;接种后第7 d,可以看到纤毛细胞纤毛上有球形粒子,杯状细胞、基细胞大量增生;接种后第18 d,纤毛细胞脱纤毛区域进一步增大。光镜观察结果发现,接种后第5 d黏膜下层水肿,淋巴细胞、粒细胞、浆细胞浸润,黏膜上皮形成空泡状,表层有数层不成熟的细胞组成;接种后第7 d,腺体腔闭塞。免疫组化染色气管固有层细胞呈阳性反应,棕色颗粒出现在胞浆中。这说明气管黏膜的损伤可能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和免疫机制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马鼻狂蝇蛆感染蒙古马的免疫学机制,在呼和浩特市屠宰场采集感染马鼻狂蝇蝇蛆的4头蒙古马的咽部和扁桃体组织,同时收集2头健康蒙古马作为对照组,制作常规石蜡切片,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试验,对咽部和扁桃体组织T淋巴细胞(CD3^+)、B淋巴细胞(CD20^+)、巨噬细胞(CD68^+)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咽部黏膜的黏膜下层有虫卵肉芽肿形成,咽部黏膜存在大量的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咽部组织内CD3^+细胞显著上升(P<0. 05),CD20^+、CD68^+细胞极显著上升(P<0. 01);感染组扁桃体内的CD20^+细胞显著上升(P <0. 05),CD3^+、CD68^+细胞极显著上升(P<0. 01)。结果表明:感染马鼻狂蝇蛆后蒙古马出现了Ⅰ型超敏反应和Ⅳ型超敏反应,T、B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增多表明机体获得性免疫反应发挥了作用,并可能产生了针对马鼻狂蝇蝇蛆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