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成都华阳地区两个种鸭场的鸭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发病特点。从这两个种鸭场的粪便和其中一个鸭场死亡鸭胚中共分离出19株大肠杆菌,我们对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生化特性、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分离的19株大肠杆菌的0群抗原进行了鉴定,其结果为O141 4株、O138 4株、O101 2株、O154 1株和O78 4株,还有4株未定型,有待于进一步的血清型鉴定。动物实验表明,已鉴定出血清型的15株大肠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药物敏感性实验表明,不同菌株对药物敏感性差异较大,但对多数抗菌药还没有产生抗药性。最后针对这两个种鸭场对该病的防治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利用遥感数据开展森林资源优势树种的分类对森林资源的监测、森林可持续经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针对复杂地形区域的破碎化森林,采用高分二号(GF-2)的多光谱影像作为基础数据进行森林优势树种的精细分类。本文以地形复杂、森林破碎化的湖北省竹山县九华山林场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树种进行精细分类,比较支持向量法、最近邻法(KNN)和随机森林(RF)三种不同分类算法的分类效果。在尺度阈值为30、合并阈值为95时分割的基础上,利用SVM、KNN和RF分类结果和分类精度差异较大。分类精度最高的是SVM分类方法,总体精度为68.52%,Kappa系数为0.62;其次为随机森林分类法,总体精度为60.29%,Kappa系数为0.54;KNN分类方法精度最低,总体精度为59.41%,Kappa系数为0.53。GF-2号数据能满足树种分类基本需求,在复杂地形和景观破碎化地区用支持向量机进行树种的分类精度更高,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为检测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不同波段纹理特征对于森林蓄积量估算精度的影响,以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太子山林场马尾松纯林为对象,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方法分别提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Worldview-2 红光、绿光、蓝光、近红外波段和全色波段的纹理特征,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分别建立野外样地蓄积量与纹理参数的模型。结果表明,全色波段对马尾松森林的精度最高(R2=0.86,RMSE=47.37 m3·hm-2),其次是绿色波段(R2=0.85,RMSE=50.82 m3·hm-2)和近红外波段(R2=0.85,RMSE=46.85 m3·hm-2),蓝色波段(R2=0.68,RMSE=60.72 m3·hm-2)和红色波段(R2=0.69,RMSE=56.27 m3·hm-2)的精度最低;窗口大小对模型精度影响较小,全色波段的R2取值在0.82~0.86,RMSE取值在47.66~51.99 m3·hm-2,多光谱波段的R2取值在0.88~0.89;蓝色和红色波段的非相似度(DIS)的估算模型精度相对较高,绿色波段的对比度(CON)(R2=0.87,RMSE=46.21 m3·hm-2)估算精度最高,红色波段的非相似度(R2=0.68,RMSE=58.30 m3·hm-2)估算精度较高,近红外波段的角二阶矩阵(ASM)(R2=0.68,RMSE=60.30 m3·hm-2)精度最高,全色波段的对比度、相关性、熵、变化量模型精度较高,R2为0.85。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纹理特征估算森林参数时需综合考虑不同波段的纹理特征对模型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利用从中药莪术中提炼的莪术油制成的莪术油复方口服液,与鸡源禽流感病毒(AIV)H5N1在10日龄非免疫鸡胚中相互作用,观察莪术油复方口服液对禽流感病毒H5N1的抑制效果;用莪术油复方口服液对14日龄非免疫试验鸡连续口服喂药1周,采用禽流感病毒H5N1攻击鸡群,观察药物对鸡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在体外抑制试验中,0.25%、0.5%和1%的莪术油复方口服液对鸡胚为无毒浓度,对鸡胚的保护作用分别为60%、80%和80%;0.75%、1.5%和3%的莪术油复方口服液对试验鸡的保护作用分别为80%、100%和100%。病理组织检查结果表明鸡的肺脏无病变,并且增强了脾脏的免疫功能。初步结果显示,莪术油复方口服液对禽流感病毒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解决长期纯林经营模式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量下降等问题,探究马尾松人工林在自然演替程度下生物量与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以及相关关系。  方法  以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太子山3种不同自然演替程度下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探究其生物量与生物多样性、林分密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  ① 40年生林分与50年生林分的生物量相对于30年生林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40年生林分的平均生物量最高。②多样性指数随着演替的进行不断增加,但在不同演替阶段有所差异。其中Shannon-Wiener指数与Simpson指数在各个演替阶段之间都具有显著差异(P<0.05);Pielou指数在40年生林分与50年生林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与30年生林分差异显著(P<0.05);功能丰富度、功能多样性与Pielou指数变化一致;功能离散度在40年生林分与其他演替阶段的林分都差异不显著(P>0.05),30年生林分与50年生林分差异显著(P<0.05);功能均匀度在各个演替阶段林分之间都具有显著差异(P<0.05)。③林分密度在40年生林分与其他演替阶段的林分都差异不显著(P>0.05),30年生林分与50年生林分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变化趋势随着演替程度的进行有所增加。④最佳解释模型中,解释变量包含功能离散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Pielou指数,其中功能离散度相较于其他物种多样性指数更能有效地解释生物量的变化。  结论  生物多样性因子对生物量的变化具有一定可解释性,其中功能参数中的功能离散度对于生物量的影响最大。图1表4参3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