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控制水稻最高茎蘖数,最大限度减少无效分蘖,大幅度提高分蘖成穗率是水稻高产栽培中的主攻目标。根据前几年的试验研究,发现在水稻生育前期喷施一定浓度的“九二0”可以影响分蘖的发生与成穗,并有增产的效果。本研究根据“九二0”在杂交晚稻上不同时期与不同浓度喷施的试验结果,探讨“九二0”在杂交晚稻上施用,以提高分蘖成穗率及其增产效应,明确其较佳的喷施时期与浓度,从而为生产上应用提供依据和方法。1·材料与方法1。l供试药剂:上海第十八制药厂生产的“九二0”粉剂。1.Z供试品种:协优46。1.3试验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2.
水稻双控双促化控配套技术是一项高产、高效的水稻轻型栽培技术,是我所经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出的水稻高产新途径。它是在现有肥水管理条件下,将单一的化控措施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各化学物质的特性和作用而形成的。所谓双控双促,即控长促蘖,控蘖促穗,也就是采用植物生长延缓物质——烯效唑浸种(或多效唑喷施)来控长促蘖,以达到培育壮秧、促进分蘖的目的。据考查:晚稻秧苗控长  相似文献   
3.
4.
双季稻分带套栽培技术是采用窄行种植和秧磁稻技术,来提高双季稻对光能利用,缓和双季稻的季节矛盾。试验表明:前期分蘖早而快,成穗率提高5.15-6.94%,后期光能利用率高,有利于增粒增重,双季稻全年平均667m^2增增16.14%。  相似文献   
5.
水稻双控双促栽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水稻双控双促栽培法的高产机理与配套技术。该栽培法是将单一的烯效唑,赤霉素处理等化控措施进行有机的配合,以发挥化控技术的综合效应。是以提高成穗率为途径,以控长促蘖,控蘖促穗为手段的高产化控技术。  相似文献   
6.
我市连晚杂交稻种植面积一般达60%以上。主栽的组合为生育期较长的“汕优6号”,秧龄长达40天以上。又因育秧期间气温高,秧苗徒长,移栽后败苗严重,影响本田早生快发,不利于高产。近年生产上多采用两段育秧来缓解矛盾,但花工多,而且要寄秧田,影响早稻种植。因此,急需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的培育带素粗壮秧的新措施。多效唑(MET)具有抑制多种植物茎叶生长的效应。我所1986年参加中国水稻所组织的协作组,研究多效唑对连晚杂交稻秧苗生长的控制作用;1987年又在生产上扩大试验,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材料与方法 供武杂交稻组合为本地主栽杂交稻“汕优6…  相似文献   
7.
金华市各县的土壤多属酸性和弱酸性,据土壤普查结果表明;pH值在5.6~8.5的微酸性土壤占44.8%,pH值在4.5~5.5的酸性土壤占43.4%。多年来,金华市大小麦产量处于低而不稳的状况,其中土壤酸度是影响大小麦增产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在大小麦生产上,由于推广了增施石灰的措施,能使大麦亩产提高14%左右,小麦亩产提高11%左右。本文在1975~1980年试验研究基础上,又通过  相似文献   
8.
再生稻是头季稻收割后,使潜伏芽萌发成穗而获得产量的一种省工、省力、省本的轻型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新形势下提高种粮效益的有效途径。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薪品种Ⅱ优2070于1999年在金华县作再生栽培获得成功,一般田块两季合计产量达700~850千克/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稻所育成的高产优质新品种Ⅱ优2070在浙江金华县于1999年再生栽培获得成功,一般田块两季合计产量达10500kg/hm2-12750kg/hm2,高产田前季产量超9000kg/hm2,再生季产量在6000kg/hm2以上,两季合计产量超15000kg/hm2。现将其再生高产机理与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再生高产机理设品比试验、化学调控试验及对潜伏芽生育特性进行考察,以探索其再生高产机理。结果表明,Ⅱ优2070再生能力强,再生稻栽培以倒二叶、倒三叶潜伏芽萌发成穗的穗部性状最佳,通过化学调控如再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