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建立一种可同步检测猪10种常见疫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of swine,TGEV)、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猪巨细胞病毒(porcine cytomegalovirus,PCMV)和口蹄疫病毒(food-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基因芯片检测技术,为临床病料的初步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一个新的可靠方法。对10种病毒基因的序列进行分析,设计引物对靶基因进行PCR扩增,将纯化后的靶基因点制成芯片,通过Cy3标记特异性引物扩增病毒得到具有荧光标记的探针,然后与芯片进行杂交,扫描分析结果,建立其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进行检测。应用建立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和普通PCR/RT-PCR方法对1 006份样品进行符合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基因芯片检测10种病毒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度可达10~(5 )copies·μL~(-1),检测中,基因芯片与普通PCR/RT-PCR对1 006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符合率为96.79%以上。初步研究表明,该基因芯片技术可同时同步检测10种猪疫病病毒,可应用于临床病料的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2.
对自1994—2009年从我国5省区免疫鸡群中分离到的37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S蛋白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S1基因序列存在广泛的氨基酸替换、缺失和插入现象,大部分IBV分离株S1基因的推导氨基酸序列变异主要集中在60~63、73~74、97、128、282~299位等。S2基因较为保守,主要在裂解位点后的2~47、122~152位发生氨基酸的替换,可见IBV S基因的不断变异可能是造成本试验所调查的5省区免疫鸡群IB频发的重要原因。遗传进化分析发现本试验所调查地区近十多年来肾型毒株仍是主要流行株,没有或少有4/91型毒株流行。所调研地区鸡的腺胃炎持续广泛地发生,但是从临床腺胃病料中很少分离到IBV,可见IBV不太可能是引起腺胃炎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3.
古田马铃薯氮磷钾肥料效应及其施肥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古田马铃薯N、P、K肥料施用效果, 通过马铃薯“3414”田间肥效试验和土壤养分分析,建立古田土壤马铃薯养分丰缺指标。结果表明:古田县冬种马铃薯在现有土壤养分肥力水平下,施用N、P、K 肥料依然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增加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施用N、P、K肥料分别增产24.0%、10.8%和22.1%, 施肥处理增加单产的效果依次是N>K>P。施肥增加经济效益依次是P>N>K。N、P2O5、K2O的产投比分别为12.6、13.7和9.3。对古田县冬种马铃薯而言,马铃薯土壤低肥力等级N、P、K养分临界指标含量分别是:<109.9、6.4与92.3 mg/kg;而高肥力等级土壤N、P、K养分临界指标则分别为:>248.9、49.6和151.8 mg/kg。古田县冬种马铃薯平均最高产量的N、P、K施用量分别为:(205.1±31.3)、(88.5±40.5)和(302.1±57.3)kg/hm2 ;取得最佳经济产量的N、P、K施用量分别为:(178.4±42.8)、(68.2±37.3)与(265.2±79.1)kg/hm2;三要素最佳比例为1 ∶ 0.4 ∶ 1.5。  相似文献   
4.
大白菜病毒病影响其生产的主要病害。引起白菜叶片花叶、皱缩.植株矮化、畸形,不结球或结球松散。严重影响大白菜产量和质量,常造成15%的产量损失,严重时损失达50%-70%。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变植物本身和改变它的环境,科学家们寻找更好的途径来利用世界干旱地区的充足的阳光和稀少的、不稳定的降水。  相似文献   
6.
2007年和2008年山东某鸡场相继暴发某疫病,为了确定病原和了解患病鸡死亡原因,分别对患病鸡进行了PCR检测、动物回归试验,并同时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光镜下肝脏严重变性、坏死,肝细胞核内形成嗜酸性或嗜碱性核内包涵体的特征性病变。电镜下也观察到大量呈典型的晶格状排列的禽腺病毒粒子。说明鸡包涵体肝炎过程中,肝脏和肾脏的严重损伤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可能是患鸡死亡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2007年~2010年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进行分析,发现自2008年下半年来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鸡胚的致病性有增强的趋势,在此基础上,选择MDT在60.5~96.3 h之间的9株病毒,比较其对SPF鸡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对鸡胚致病性强的毒株,对SPF鸡的致病性也较强,能引起气管、肺、十二指肠、肾和脑等多器官的系统性感染,而且病毒在各组织器官的复制能力与致病性呈正相关.在感染SPF鸡后,所有毒株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排毒,而致病力较强毒株的感染组,排毒的比例更高,排毒时间也更长.这些数据表明,H9N2病毒在进化过程中,致病力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新近出现了一些对鸡致病力增强的毒株,这提示我们必须重视对H9N2病毒进化和变异的监测,加强对H9N2病毒的防控.  相似文献   
8.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茂县牛规模养殖场迅速增多,不少养殖户饲养的牛出现前胃弛缓、臌气、积食等病例增加.2009年至2012年之间笔者及同事在本县凤仪镇规模养殖户晏某、三龙乡规模养殖户陈某、回龙乡规模养殖户苏某的养殖场诊治牛病中,前胃疾病占牛病的30%,我们通过中西结合诊治13例前胃弛缓取得较好效果,11例痊愈,1例未见好转,1例突发瘤胃臌气由于治疗不及时死亡.现就该病的诊治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国Ⅰ群禽腺病毒(FAdV-Ⅰ)主要流行血清型hexon蛋白序列和抗原表位的差异,对43株FAdV-Ⅰ分离株的hexon进行了序列和遗传进化分析,利用DNAStar中Protean预测了4个流行血清型代表株hexon蛋白的抗原表位。结果显示:同型分离株间hexon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其中FAdV-4分离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hexon蛋白氨基酸序列在第132~289位、第363~507位和第793~878位存在3个主要可变区,分别对应于hexon的L1、L2和L4区。在FAdV-11中,分离株QDPD100808和YTLY081010氨基酸序列在第97-138位区段发生缺失,分离株HNQX120913在第693-720位突变为HVQEHERALRHVHQLARERPVASTQPVS。预测到FAdV-4、FAdV-8a、FAdV-8b和FAdV-11的代表株hexon蛋白分别有40、37、38和37个抗原表位,FAdV-4的特异性抗原表位最多,为16个,FAdV-8a、FAdV-8b和FAdV-11特异性抗原表位较少,分别为3个、6个和3个。研究结果为我国FAdV-Ⅰ主要流行血清型基于hexon基因的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3对引物(A、B、C)分别进行I群禽腺病毒的12个血清型毒株的Hexon全基因序列PCR扩增,并进行序列测定和PCR—RFLP分析,通过DNAStar软件和MEGA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绘制遗传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Hexon基因全长为2800左右个核苷酸,编码约940个氨基酸,不同血清型之间的同源性为75.2%~99.5%,变异范围是0.0%~24.3%。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20.7%~98.8%,差异性为0.0%~24.2%。12个血清型之间Hexon全基因序列信息用来评价I群禽腺病毒家族的种系发育关系,构建的进化树显示出5个主要的分支。选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Ⅱ,利用存在差异的Hexon序列片段D特异性可以有效区分大部分血清型。结果表明,获得了I群禽腺病毒12个血清型不同毒株的Hexon全基因序列并进行了分子进化分析,同时结合12个血清型PCR—RFLP分析,为进一步分析鉴别I群禽腺病毒不同血清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