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1.
为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株与我国当今流行的高致病性毒株在致病性上的差异,对高致病性PRRSV自然感染病例和美洲株VR-2332人工感染猪进行比较病理学研究,探讨PRRSV高致病性毒株的致病特点及发病机制.结果显示,高致病性PRRSV会引起发病猪耳和四肢末端迅速发绀、皮肤点状出血、急性肺实变、全身出血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急性炎性脾肿、部分病例脾边缘出血性梗死灶、肾点状出血和胃肠黏膜出血等剖检病变,死亡病猪具有急性出血性败血症的剖检病变特征.全身性淋巴组织急性坏死、重度病毒性脑炎、实质器官变性坏死及肺继发感染为高致病性PRRSV自然感染病例的组织病变特征,这是导致病猪急性死亡和多继发感染的的主要原因.两病毒感染猪的肺和扁桃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以及肺和脾电镜下病毒颗粒的分布、形态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型丁酸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1(饲养试验):选取1日龄罗斯308商品肉仔鸡公母鉴别雏2100只,分为5组,每组12个重复(公母分饲,各6个重复),每个重复35只。1组为空白对照组(NC组),饲喂基础饲粮,不含维吉尼亚霉素和丁酸;2组为抗生素组(PC组),饲喂基础饲粮+10 mg/kg维吉尼亚霉素;3组为丁酸钠(SB)组,饲喂基础饲粮+0.5 g/kg SB;4组为三丁酸甘油酯(TB)组,饲喂基础饲粮+0.5 g/kg TB;5组为单丁酸甘油酯(MB)组,饲喂基础饲粮+1.0 g/kg MB。各组试验鸡自由采食、饮水,试验期39 d。试验2(丁酸体内代谢研究):试验动物和分组同试验1,1~2组处理同试验1,3~5组在NC组的基础上添加不同剂型丁酸(SB、TB、MB),使饲粮中丁酸根离子的浓度均达到1.0 g/kg。28日龄开始,预试期5 d,正试期3 d。取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食糜,测定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和pH。结果表明:1)1~10日龄,维吉尼亚霉素和不同剂型丁酸对肉仔鸡料重比(F/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成活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TB组体重(BW)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低于NC和SB组(P<0.05)。11~24日龄,抗生素和各丁酸组对肉鸡F/G、ADG和成活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NC组BW和ADFI显著高于PC、TB、MB组(P<0.05)。25~39日龄和全阶段,PC和TB组F/G显著低于NC组(P<0.05)。全阶段,SB、TB和MB能提高肉鸡成活率,分别提高1.86%、1.86%和4.49%。2)与NC组相比,使用抗生素和丁酸处理对全净膛率、胸肌率、腿比率、腹脂率、免疫器官相对重量、步态和脚垫评分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丁酸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全净膛率(P=0.099)。3)与NC组相比,MB组回肠相对重量显著提高(P<0.05);PC、MB组回肠单位长度重显著提高(P<0.05);丁酸能在一定程度提高空肠单位长度重(P=0.052)。4)饲粮中使用丁酸可提高十二指肠中丁酸含量;TB组十二指肠和空肠中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不同剂型丁酸组肉鸡肠道中丁酸含量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呈降低趋势。饲粮中使用丁酸对各肠道丙酸含量、pH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肉鸡饲粮中使用丁酸,有利于提高肉鸡增重和降低F/G,并对肉鸡肠道发育有益,丁酸经过甘油酯化效果好于SB,其中TB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猪PRRSV单独感染及与PCV2混合感染的免疫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人工感染40日龄断奶仔猪建立PRRSV单独感染以及与PCV2混合感染病理模型,对两种感染所致猪免疫器官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病理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PRRSV单独感染以及与PCV2混合感染均能引起猪的淋巴结指数升高,混感组多处淋巴结指数显著高于PRRSV单独感染组,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指数升高并非缘于淋巴组织增生,而是急性渗出性或慢性特殊肉芽肿性炎症所致。PRRSV单独感染能引起免疫器官以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变性坏死为特征的急性炎症,而混合感染不但加重了上述病变,后期还造成脾脏严重的淋巴滤泡缺失和淋巴结肉芽肿性炎症。两种感染均可诱发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凋亡,但混合感染时细胞凋亡更加严重且持续时间更长。凋亡主要见于早期,后期则主要表现坏死性病变。早期淋巴细胞凋亡以及后期淋巴组织坏死是造成免疫器官实质细胞缺失,机体出现免疫抑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选取3周龄左右早期断奶仔猪单独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ATCCVR-2332株)并与猪Ⅱ型圆环病毒(PCV2)人工共同按种,在不同时期取外周血,进行外周血常规生理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比较不同按种组中各指标的差异性。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碘化丙啶(PI)单染色法染色,借助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两病毒感染对外周血各种指标都有一定的影响,WBC、GPT、GOT、LDH、GLO及TBIL感染组高于对照组;RBC、HGB、PLT及ALB感染组低于对照组;PRRSV单独感染以及与PCV2在混合感染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但混合感染多项指标的变化幅度更大;MCV及TP无明显差异;两病毒接种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攻毒后2~3d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并趋于恢复,混合感染组的凋亡比率又高于单独感染组。文章就这些病理现象的发生及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和PCR技术对来自山东泰安的病猪组织病料进行猪Ⅱ型圆环病毒(PCV2)检测。将检测为阳性的病料悬液接种无PCV1污染的PK-15细胞进行病毒分离,获得一株PCV2,命名为猪Ⅱ型圆环病毒山东泰安株(PCV2 sd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可见接种病毒细胞中散在特异性荧光。提取全基因组为模板,进行病毒基因组1号开放阅读框(ORF1)、2号开放阅读框(ORF2)和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得到长度分别约为999bp、749bp和1767bp左右的产物条带。将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MD18-T-ORF1、pMD18-T-ORF2和pMD18-T-PCV2。测序结果显示,所分离病毒的ORF1、ORF2和全基因组序列长度分别为945bp、702bp和1767bp。DNAStar生物学软件分析发现,PCV2分离毒株与参考株的全基因组同源性介于95.4%~98.8%之间,ORF1的同源性介于97.0%~98.8%,ORF2的同源性略低,介于91.9%~98.4%之间。  相似文献   
6.
孙洪磊  王刚  王天户 《水禽世界》2007,(11):17-18,24
自然条件下,母鸡经过一年左右的产蛋时间,特别是经过夏季以后,体内营养消耗大,体质下降,到了秋天往往发生换羽而停产。产蛋鸡的这种自然换羽方式,一般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7.
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PRRS)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近几年来严重危害猪群的两大免疫抑制性疾病。为研究2种病毒自然条件下混合感染的发病情况,本研究分别利用RT-PCR和PCR方法,对近2年来自山东及周边地区78家猪场的237份临床病例进行了PRRSV和PCV-2的检测,结果发现PCV-2和PRRSV混合感染病例48份,阳性率达20.2%。2种病毒混合感染已成为该地区猪病流行的重要特征。本研究对该地区猪群混合感染的现状、发病表现及病变特征等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