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肾上腺疾病的定性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各类肾上腺疾病的螺旋CT征象,结合术后病理,分析螺旋CT征象与病理存在的联系。结果所有患者肿物均位于肾上腺区,其中圆形18例、卵圆形35例、不规则分叶形11例;直径大小<3cm28例,3~6cm为17例,>6cm为19例;低密度17例,中等如同软组织密度24例,混杂密度23例;轻度强化45例;明显强化19例;边缘光滑规则53例,边缘不整呈不规则分叶状11例;对侧肾上腺萎缩者10例,对侧增生者有7例,对侧肾上腺正常者47例。螺旋CT在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强化程度、边缘及对侧肾上腺情况有一定特征性表现,这些特征性表现与术后病理存在一定联系。结论螺旋CT的特征性表现可为肾上腺疾病的定性诊断提供临床诊断思路,若能结合临床及内分泌检查,将大大提高术前对肾上腺疾病的定性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湿地土壤总有机碳(T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的影响,采取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测定了湿地、由湿地转变而成的林地、不同开垦年限的耕地和由耕地转变而成的果园土壤中TOC和DOC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湿地在开垦为耕地3 a后,土壤0~30 cm土层TOC含量显著(P<0.05)下降,开垦30 a后,只有0~10 cm的土壤表层TOC含量得到积累并恢复到与湿地相当的水平,表明湿地围垦后,土壤碳的丧失与积累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对等,碳的损失发生期短,且集中在0~30 cm土层,碳的积累所需时间较长,且主要积累于0~10 cm土层。湿地、由湿地转变而成的新生耕地、林地DOC含量在土壤剖面上未表现出随土层增加而变化的趋势,DOC分配比例在除新生耕地外的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均表现为随土层增加而逐渐升高,说明DOC分配比例较DOC含量对土层深度变化更敏感,更适于表征DOC在土壤剖面方向上的变化。0~20 cm土层的DOC分配比例与土地利用方式无关。湿地在转变为耕地初期,20 cm以下土层的DOC分配比例下降,耕作30 a后显著(P<0.05)升高;耕地再转变为果园的3 a后,DOC分配比例在30~50 cm土层显著(P<0.05)降低;湿地在转变为林地后,各土层DOC分配比例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有机氮肥与无机氮肥的施用对金银花质量因子的影响。以盆栽7年生金银花为试验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金银花中总绿原酸和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在磷钾肥充足供应下,单施有机氮肥虽对金银花千蕾质量起正效应,但对花和叶内绿原酸和黄酮的含量起负效应,而单施无机氮肥效果正好相反,只有有机氮肥和无机氮肥混合施用才不会降低金银花的质量,因此,在金银花种植中应将有机氮肥和无机氮肥结合施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