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1篇
  26篇
综合类   3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水稻品种在布隆迪不同生态点的种植表现,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为我国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在非洲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方法]采用多点鉴定的方式,以布隆迪水稻品种V18为对照,对我国7个水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抗病性等进行评价与鉴定.同时,利用布隆迪水稻品种V18和TOX,以当地传统大田种植方式为对照,进行不同栽培模式研究.[结果]在生育期方面,与对照V18相比,IMBO试验基地桂育7号、特优63、特优649、特优7571、特优831和新香占的生育期较短,MOSO试验基地桂丰2号、桂育7号、特优63、特优649、特优7571和特优831的生育期较短,两地均表现为多数参试品种比对照V18趋向于早熟.在产量方面,IMBO试验基地桂丰2号、桂育7号、特优63、特优649、特优7571、特优831和新香占的产量分别较对照V18增产18.97%、24.14%、25.86%、50.00%、31.03%、29.31%和24.14%;MOSO试验基地桂丰2号、桂育7号、特优649、特优7571、特优831和新香占的产量分别较对照V18增产37.04%、29.63%、14.81%、33.33%、33.33%和33.33%.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特优63、特优649和特优7571的综合抗病性较强.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以实际产量为选择依据,插秧行间距20 cm×15 cm是较适合TOX品种的种植方式,插秧行间距20 cm×20 cm是较适宜V18品种的种植模式.[结论]综合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因素,筛选出适宜布隆迪种植的水稻品种特优649和特优7571.此外,采用适宜的栽培方式可有效提高布隆迪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
对新选056、南洋红、GR891、辐选01、华南124和新选048六个木薯品种生育后期抗衰老生理和淀粉积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木薯品种生育后期抗衰老生理与淀粉积累特性有明显差异,木薯后期茎叶生长状况对块根淀粉积累有明显影响,后期茎叶过早衰老或生长过旺对块根淀粉积累都不利。对抗衰老能力最强的是华南124,其次是辐选01和新选048,抗衰老能力最弱的是南洋红。其中新选056、南洋红、GR891、辐选01、华南124和新选048生育后期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为383.93△OD470/gFw.min,279.33△OD470/gFw.min,405.20△OD470/gFw.min,445.97△OD470/gFw.min,364.43△OD470/gFw.min和202.20△OD470/gFw.min;丙二醛含量分别为0.0178μmol/gFW,0.0189μmol/gFW,0.0237μmol/gFW,0.0153μmol/gFW,0.0128μmol/gFW和0.0140μmol/gFW;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0.74%,0.70%,1.02%,0.84%,1.12%和1.30%;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分别为3.07,4.77,6.85,3.64,2.57和3.11;块根淀粉含量分别为29.6%,25.8%,32.8%,32.7%,25.6%和28.9%。  相似文献   
3.
示踪法测定水流流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调和油漆作为水流的标识物,克服了其它染色剂如高锰酸钾溶液等本身的扩散作用,从而比较准确地表征了水流流速的特征;在不同泥沙含量和坡度下的测量结果表明,由于示踪剂的比重大于水的比重,示踪剂的速度可以表示水流速度;速度较小时,测量结果较准确,速度越大,时间测量难度加大,因此误差较大,示踪剂的比重和扩散系数是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产流积水法测量坡地降雨入渗动态过程及其精度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地土壤的降雨入渗性能对于水文过程、土壤侵蚀、水资源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非常重要。产流积水法采用由实验得到的数据,分析了不同坡位土壤入渗率及累积入渗量随降雨时间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入渗过程曲线反映了坡面径流到达前后,实际入渗率从降雨强度控制阶段跃升到入渗性能控制阶段,并最终趋于稳定入渗率的全过程。入渗区不同坡位的累积入渗量从坡顶至坡底逐渐减少,而且径流在坡面上推进速度越快不同坡位上的累积入渗量差值越小。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观测径流推进距离误差所引起的测量结果的误差。用水量平衡原理对产流积水法实验结果进行精度估计,并提出了由实测入渗率求入渗水量的解析方法,并将此与实际降雨量进行比较,间接地估计了测量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产流积水法测量坡地降雨/径流入渗性能具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该文研究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水分动力学参数的影响。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得出:加入土壤结构改良剂后,土壤饱和导水率有所提高;各处理的非饱和扩散率与对照相比,施加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处理,在水平土柱试验中,远水端同一距离处土壤含水率要低于对照处理的含水率;土壤结构改良剂具有良好的吸水和保水性能,使得土壤的持水能力增强。在水势相同的情况下,与对照相比,施加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土壤可保持更多的水分,并增加土壤中有效水含量。施加部位不同,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所持水分的含量也有较大差别,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土壤结构改良剂的施用方法和施用深度也是影响土壤水分状况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相应水蚀参数的测量和计算是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建立的关键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确定了一套研究土壤水蚀动态过程及其参数的实验方案,确定了由该系列结果计算含泥沙水流的侵蚀率和输沙能力的计算方法和解析求法。对利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证明了它们有很好的相关性,从而间接地证明了该实验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土壤导气率是重要、易测量的土壤参数,其价值在于可以预测田间饱和导水率,反映土壤孔隙和土壤结构特征。国内外学者提出不同土壤导气率测算模型。本文通过对比瞬态法和稳态法两种土壤导气率测算模型,分析两模型在测量效率、经济性等方面优缺点,以及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变化幅度。瞬态法相对稳态法,无须测量通过土样的气体数量,测量时间短,且只需少量体积的气体通过土样,对土样结构破坏小;而稳态法测量技术较成熟,计算方便。室内对60组土样测算结果表明,瞬态法与稳态法测量结果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可用线性函数关系式y=0.979 1 x表示;以稳态法为标准,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相对误差变化幅度在0.5%~45%之间,80%以上测量结果相对误差变化幅度<15%,仅有少数变化幅度>20%;同时,试验结果也验证了稳态试验中气体传导速率Q与测量仪内封闭气体压强值△P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及Kirkham提出的在瞬态模型中被测土样密封端压力动态变化与时间t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生物有机肥对木薯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木薯品种辐选01和利达生物有机肥为材料,就生物有机肥对木薯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处理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同时,生物有机肥处理能明显提高土壤孔隙度、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速效N含量、土壤速效P含量和土壤速效K含量,其促进效应因生物有机肥用量和生长期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塿土和黄绵土作为实验材料,尝试使用BP神经网络方法(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模拟人工降雨条件下,间隔覆盖坡面的产流产沙状况。通过设置不同坡度、降雨强度、面积比,获得各种因素不同水平组合下的实测数据;以实际降雨强度、坡度、面积比、径流起始时间和初始含水率5个因子为输入变量、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为输出变量,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并检验其模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训练样本集平均相对误差为18.23%,预测样本集平均相对误差为5.21%;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比,BP神经网络模型拟合精度较高,拟合效果更理想,表现出更强的预测能力。另外,比较不同土质坡面产流量与产沙量模拟效果,塿土优于黄绵土。从本研究的结果看,BP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坡面产流产沙模拟预测,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但其实际的模拟预测能力尚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交替隔沟灌溉土壤水分时空分布与灌水均匀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以春玉米为试验材料 ,在甘肃河西民勤沙漠绿洲区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水分的时空分布特性和灌水均匀性。试验结果表明 ,在玉米生长期内 ,对灌水沟进行交替干燥和湿润 ,可以使作物根系经受一定程度的干旱锻炼 ,提高根系的吸收补偿效应 ;交替隔沟灌溉中 ,由于在灌水沟和非灌水沟之间没有形成零通量面 ,其水分的侧向入渗明显增强 ,从而可减少土壤水分发生深层渗漏的机率 ;同常规灌溉相比 ,虽然交替灌溉的用水量有所减少 ,但其灌水均匀性与常规灌溉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