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人工合成的萝卜-芥蓝异源四倍体的F4和F10世代为材料,用MSAP法检测2种材料DNA甲基化变异情况,以期为远缘杂交后不同世代间基因组DNA甲基化遗传和变异规律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F4代和F10代甲基化程度分别为30.61%和33.10%,共检测12种甲基化变异模式,可以分为5种类型,甲基化变异位点占所有甲基化位点的41.71%。用甲基化抑制剂5-氮胞苷处理F4代,F10代材料,检测到甲基化程度分别为20.67%和25.75%,F代比F代受到了更大冲击,说明不稳定世代对环境的影响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追肥对菜用大豆产量及性状的影响,对荚长、荚宽、荚厚、荚质量、粒长、粒宽、粒厚、粒质量8个性状变量与产量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菜用大豆春风极早品种在现蕾期追肥的最适宜施肥量为基准施肥量的50%,产量达到1 992 kg/667 m~2,比100%追肥高3.3%,差异不显著,比150%追肥高22.9%,差异显著;荚宽13.42 mm,荚厚10.71 mm,粒宽11.09 mm,单粒质量0.88 g;M-3品种在现蕾期追肥的最适宜施肥量为基准施肥量的150%,产量达到1 571 kg/667 m~2。菜用大豆产量和荚宽、粒宽、粒厚等性状有显著的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7 262.394 5+611.947 8X_2+2 482.237 0X_6-2 917.973 0X_7,决定系数为0.893 4,式中,Y为产量(kg/667 m~2),X_2为荚宽(mm),X_6为粒宽(mm),X_7为粒厚(mm)。当其他变量固定时,荚宽每增加1 mm,产量平均升高611.947 8 kg/667 m~2;粒宽每增加1 mm,产量平均升高2 482.237 0 kg/667 m~2;荚宽每增加1 mm,产量平均降低2 917.973 0 kg/667 m~2。菜用大豆各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产量与荚宽的通径系数为0.359 2,与粒宽的通径系数为1.106 1,与粒厚的通径系数为-1.391。  相似文献   
3.
以春风极早、M-3、M-4、绿宝石4个菜用大豆为试材,测定了大豆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的叶绿素荧光、光谱、光合等参数,并分别与产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以结荚期各项数据构建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好,开花期各项数据构建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差。该模型可作为预测667 m2产量的最优回归模型Y=2 188.289+5 044.333X2+6.804X4-8 916.411X8+14 236.585X10-0.043X12+2 283.778X15。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测定结荚期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光谱参数、光合参数,代入该拟合方程,可以对菜用大豆的产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文内介绍了活节、死节、腐朽节、漏节的形成及特征、并根据国家木材标准将节子的检量和计算作了总结说明.  相似文献   
5.
以豇豆为试材,采用在豇豆生殖生长时期即结荚期摘除部分叶荚的方法,分析了结荚期摘除叶荚后豇豆植株的落花率、成荚率、产量、叶绿素含量以及荧光光谱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初荚期摘叶1/4、摘叶1/3、摘叶1/2植株的落花率均升高,摘荚1/4、摘荚1/3植株的落花率均低于对照。盛荚期摘叶1/4、摘荚1/4、摘荚1/3植株的落花率均低于对照,而摘叶1/3、摘叶1/2的植株落花率高于对照。其中,盛荚期摘叶1/2的豇豆植株落花率最高。在豇豆结荚期摘叶摘荚处理后,植株的成荚率、产量都低于对照。此外,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反射指数(PRI)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且R2达到0.80以上。Fv/Fm、PRI、叶绿素含量、落花率与产量的相关性不强,表明还有其它因素对豇豆产量的高低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Cd胁迫对豆科作物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种四季豆品种(P6、P24)、2种菜用大豆品种(M4、M6)为试材,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2+)对4种豆科作物的生理的影响,以期为豆科作物对重金属镉(Cd)的耐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Cd溶液胁迫3周后,豆科作物植株的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Cd溶液浓度的增加,植株的根长、株高、鲜质量均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植株的耐性指数降低,P24、P6、M6耐性指数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M4与M6的耐Cd能力高于P6与P24。植株株高与根长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与植株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植株的耐性指数与根长、株高、植株鲜质量没有显著性相关;此外,随着Cd胁迫的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会降低。  相似文献   
7.
试验对豇豆(Vigna unguiculata)叶片进行了叶绿素荧光仪和光谱仪参数的测定,以及用传统方法测定了叶片叶绿素含量,筛选了17个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AR与NPQ、Y(NPQ)、Fm差异极显著,Y(Ⅱ)与Y(NO)差异极显著,q L与PRI差异显著,呈显著负相关,其他指标间差异都不显著。CRI1与CNDVI差异显著,CNDVI与CRI1、PRI差异显著,呈显著负相关,与ARI1差异极显著,呈显著正相关,NDVI与PSRI差异极显著,呈显著负相关。通过逐步回归得到的6个显著指标对叶绿素的直接作用为:Y(NPQ)(X6)ARI1(X15)Fm(X8)PRI(X14)q L(X3)NPQ(X4)。Y(NPQ)和ARI1两个自变量对目标性状具有较大的直接通径系数,q L和NPQ对叶绿素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较小。NPQ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Y(NPQ)、Fm、PRI、ARI1发生的,PRI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ARI1发生的。可以采用回归方程快速拟合豇豆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值。  相似文献   
8.
喷施细胞分裂素对长豇豆产量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长豇豆产量,在塑料大棚直播栽培条件下,以长豇豆柳翠、早翠、矮虎和地豆为材料,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在现蕾期叶面喷施细胞分裂素,分别于喷后7d、14d、28d和42d取豇豆三出复叶的中间小叶测定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等生理生化指标,并比较喷施前后长豇豆的产量和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喷施细胞分裂素后7d和28d各长豇豆品种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比各对照品种分别提高89.04%和73.44%,差异极显著;喷药后28d和42d各长豇豆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比各对照品种分别提高72%和45.85%,差异极显著;喷药后14d和28d各长豇豆品种叶片中丙二醛含量比各对照品种分别降低25.21%和28.22%,差异极显著;喷药后42d各长豇豆品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品种提高47.65%,差异极显著。喷药后,各长豇豆品种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喷施后平均增产13.99%,差异极显著。喷施细胞分裂素能有效提高叶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叶绿素的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从而达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外源EBR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光合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效果。以金来318玉米为材料,3叶1心时叶面喷施0.1μmol/L 24-表油菜素内酯(EBR),研究玉米幼苗受盐胁迫(180 mmol/L NaCl)后对其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80 mmol/L NaCl+0.1μmol/L EBR处理后3、6、12、18 d,玉米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比180 mmol/L NaCl处理分别显著提高3.76%、20.02%、29.21%、14.26%;180 mmol/L NaCl+0.1μmol/L EBR处理后6、12、18 d,玉米幼苗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比180 mmol/L NaCl处理显著升高(P<0.05);处理后6、18 d,胞间CO2浓度(Ci)显著降低(P<0.05)。用180 mmol/L NaCl处理后,玉米幼苗中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b均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