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海三个海鞘优势种的油脂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成分。海鞘是一类典型的海洋污损生物,对东海3个海鞘优势种皱瘤海鞘、乳突皮海鞘和长纹海鞘的油脂类成分进行相对含量分析比较,发现乳突皮海鞘油脂中含有EPA一种ω-3 PUFA,含量为5.20%;长纹海鞘油脂中含有EPA一种ω-3PUFA和二十碳四烯酸一种ω-6 PUFA,含量分别为12.7%和3.17%;皱瘤海鞘油脂中含有EPA、DHA两种ω-3 PUFAs,含量分别为10.9%和5.74%,以及亚油酸和二十碳四烯酸两种ω-6 PUFAs,含量分别为11.6%和5.94%。与磷虾油文献数据相比较,皱瘤海鞘油脂总体质量与磷虾油相近,显示了ω-3/ω-6 PUFAs较为均衡的特点。表明皱瘤海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产毒赤潮藻与其共生菌的互作关系是揭示麻痹性贝毒(PSP)产生机制的关键,而其共培养菌群的分离及其多样性解析是开展此研究的必要前提。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是典型产PSP赤潮原因甲藻,为揭示其共培养菌群的物种多样性信息,本文通过免培养海洋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东海塔玛亚历山大藻(at3#)共培养菌群的种类、丰度及多样性信息。结果表明,其共培养菌群共有87个种与已有数据库匹配,此外尚有5%的未知种。其包含57个属,其中优势菌属5个,分别为Rhodobacteraceae、Marinobacter、Methylophaga、Nitratireductor及Phycisphaera。研究表明东海产PSP塔玛亚历山大藻(at3#)含有物种丰富的共培养菌群,且具有发掘海洋特殊生境微生物新种属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3.
海鞘是主要海洋污损生物之一,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水养殖和生态环境都有不利影响。本文简述了中国东海几个主要水产养殖区7种海鞘优势种生物量、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酶解法从南极磷虾肌肉酶解产物中分离、纯化含氟多肽,并采用LC-MS/MS和氨基酸序列分析对其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胰蛋白酶酶解所得南极磷虾多肽粗提物的得率约为20%,其总氟含量为(731.73±1.01)μg·g^-1。粗提物精制后,制备得到纯度较高的6个多肽(分别命名为F1、F2、F3、F4、F5、F6),采用离子色谱法筛选出含氟量最高的多肽F6,测定其结合肽氟含量为(266.11±0.40)μg·g^-1。将F6的氨基酸序列片段通过NCBI-Nucleotide-Euphausiacea蛋白质数据库检索,按匹配值得分高于100分可筛选鉴定得到4种蛋白质[Clock,Tropomyosin,ATP synthase subunit 6(mitochondrion),Arginine kinase],通过对4种蛋白的分析发现,南极磷虾蛋白结合氟通过与Clock蛋白磷酸化结合的可能性最大。研究结果对今后探究南极磷虾中含氟蛋白的安全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南极磷虾应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一种污损生物纵条矶海葵进行了低极性成分及其油脂的降血脂活性研究。首次从纵条矶海葵的低极性部位中分离得到△4,5-(E),△8,9-(E)-鞘氨醇-正十六碳酰胺与胆甾醇两个化合物。对纵条矶海葵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该海葵油中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EPA与DHA,总相对含量达61.9%;降血脂活性实验表明,纵条矶海葵油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实验大鼠血管内TC、TG、HDL-C含量,具有较好的降血脂活性。开展对纵条矶海葵油脂的加工工艺研究,将有望获得新的高不饱和脂肪酸来源,进而开发出新的具降血脂功能的海洋药品或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6.
微藻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传统光学人工镜检方法对微藻种类鉴别具有较大的难度。本研究将微藻的光学图像进行了采样,并结合国内外专家对微藻鉴定的经验知识,制作了微藻图像数据集,并进行了数据增强处理。借助深度学习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的深度学习模型(AlexNet),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并利用5折交叉验证方法确保模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模型的训练精度可达到98.78±0.98%,测试精度达85.46±0.23%,达到了预期效果。利用AlexNet模型训练得到的参数,对预留的280个样本图像进行实际测试,7个藻种的平均精确度、平均召回率和平均F1 Score分别为0.832,0.844和0.833。表明深度学习方法是鉴定微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二段海鞘科物种在我国有记录的有二段海鞘属、拟薄海鞘属、膜海鞘属和Diplosoma共4属11种。本文简介了中国二段海鞘科品种分布及资源状况,概述了2001年以来关于该科此4属物种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中国资源的化学成分与药用价值研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凯伦藻属微藻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凯伦藻是形成赤潮的生物种源之一,对海洋渔业、养殖业以及生态环境和人的健康都有重要影响。本文总结了从凯伦藻中得到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聚醚类、亚胺类、甾体类等)、结构和生物活性,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凯伦藻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海鞘共附生微生物是尚待关注的海洋微生物资源重要来源之一。本文研究了大洋纵列海鞘(Symplegma oceania)的一株共附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FDZ35-2的代谢产物,以探讨其主要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和菌株的潜在药用价值。运用多种柱层析和HPLC等分离技术,从菌株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2个主要的单体化合物;经LC-MS、1H-和13C-NMR等波谱学方法和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9-甲基-β-咔啉-3-羧酸甲酯(1)和放线菌素D(2)。考虑放线菌素D生物合成可能利用培养基氮源中的氨基酸,本文还利用磷虾蛋白水解产物代替商品蛋白胨作为培养基氮源,对Streptomyces sp. FDZ35-2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能产出更多种放线菌素D的结构类似物的发酵培养基为:磷虾蛋白水解产物2.0 g、葡萄糖2.0 g、硫酸铵1.0 g、碳酸钙0.5 g、氯化钠0.05 g、磷酸二氢钾0.05 g、海水1.0 L,p H 7.8~8.0。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商品蛋白胨组相比,南极磷虾蛋白水解产物作为发酵培养基氮源所发酵产生的放线菌素D的结构类似物多样性更好,二者产生总放线菌素含量相当。这为开发南极磷虾蛋白在微生物发酵工业中的新用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