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要素配置功能识别的差异化乡村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乡村要素分析与功能识别是实现乡村发展科学决策与高效治理的理论基础,而要素是造成当下乡村主体功能不明确、同质化发展等问题的重要驱动力。为了解决乡村主体功能定位模糊问题,立足"要素-功能"耦合关系,因地制宜提出引导策略以期支撑乡村高效治理与高质量发展。该研究对江西省万年县域128个行政村的资金、劳动力、设施、资源、环境五类要素展开分析,采用多因子综合分析法测算乡村要素配置优势度指数,运用基于竞争学习规则的非监督算法——自组织竞争网络算法划分出乡村要素类型,通过"要素-功能"衔接矩阵识别出乡村功能类型,并明确差异化发展策略。结果表明:1)万年县乡村发展要素综合配置优势度空间分异性显著,表现为以梓埠-裴梅一线为界,东北侧总体高于西南侧,县域北部优于南部,并划定高优势度村、中高优势度村、中低优势度村、低优势度村;2)基于自组织竞争网络算法将万年县乡村发展要素组合类型划分为环境劳动力主导型等8种类型,同一类型乡村呈现"整体零散,局地集聚"的分布特征;3)基于"要素-功能"衔接矩阵识别出万年县生产功能主导型、生活功能主导型、生态功能主导型以及拆迁撤并型乡村,并建议分别以三产融合、转型升级为主要方向制定集聚式发展策略,以构建田园综合体、康养产业配置为主要抓手制定融合式发展策略,以打造生态乡旅、发展绿色经济为目标制定生态经济发展策略,以保障农民生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宗旨制定科学拆迁撤并策略。该研究可为开展乡村功能识别与科学分类提供新思路,有利于准确认知乡村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构建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规模经营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计量模型对河南省2007—201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规模经营、农村生态环境间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6年耦合度由低度耦合上升为勉强耦合;耦合协调度在2007—2011年由低度协调上升到勉强协调,2011—2012年由勉强协调转变为低度协调,2012—2016年保持低度协调状态;预测结果显示,2017—2019年耦合协调度由低度协调转变为勉强协调。2007—2016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规模经营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远未达到最优状态,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建议从技术、制度、资金等多方面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对河南省6个县328户农村家庭的调研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户主是否有非农就业经历、家中以农为主劳动力人数、家中人均土地面积以及政府是否支持等因素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栗滢超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212-213
创新教育理念的产生、发展与完善,促使高等教育由传统型向创新型发展。以《土地利用规划学》为例,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在创新教育理念下如何改革教学方法,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报告中还指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而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比例差距很大,农民增收面临巨大困难。因此,如何解决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问题,成为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规划中人口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粉  栗滢超  陈伟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12-12414
在描述人口自然增长模型、加权平均增长模型、回归预测模型和GM(1,1)预测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例,依据1991~2007年《固始县统计年鉴》中的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分别建立4组模型对其人口变化情况进行拟合,同时预测2008~2009年人口规模对其进行精度验证。分析检验结果显示,人口自然增长模型预测结果精度不高,加权平均增长模型在人口总规模不稳定时预测结果不科学,GM(1,1)模型和回归模型的结果与实际数据符合程度较好,可采用两者的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中原地区农村建设用地粗放、布局散乱,新农村建设偏重农民自发建设的现状,借鉴国外村镇建设经验,提出应加强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推动作用,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整乡(镇)规划,整村推进,坚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创新农村土地管理机制,有序开展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南省耕地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栗滢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288-14289
简述了中国河南省的区域概况,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原理及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根据河南省1998-2007年的相关数据,首先计算了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1998-2007年,河南省耕地表现为生态盈余,耕地利用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且生态盈余自2003年以来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其次,对河南省耕地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分析。再次,研究了2007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人均生态需求与供给情况。18个地市的耕地呈可持续发展状态,生态盈余和人均生态承载力最多的是驻马店市,人均生态足迹最高的是南阳市。基于此,提出了保证粮食增产的5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河南省2003—2012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整体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空间上表现为中部土地利用效率较高,豫东豫西南较低。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集中表现在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投入冗余,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投入冗余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建议未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主要应从合理调整劳动力资源配置,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0.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人才保障。采取问卷调查与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农民教育状况及教育需求进行了调研,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在农民培育方面存在的成人教育、留守培育及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培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农民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