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薤又称藠头,是我国特色蔬菜。近年来随着薤种植面积的扩大,大蒜根螨(RhizoglyphusalliiButetWang)对薤的为害也迅速加重。大蒜根螨群集于薤地下肉质鳞茎处取食为害,受害鳞茎细小,虫量高时鳞茎由外向内腐烂,干燥时外层表皮变褐;地上部表现生长缓慢,叶片细少、发黄,基部叶片逐渐黄枯并向心叶扩展,重发田块常断垄绝收。  相似文献   
2.
观察结果表明:频振式杀虫灯杀虫谱较广,诱杀害虫涉及6目近50多种,对斜纹夜蛾、棉铃虫、瓜绢螟、豆荚螟、小菜蛾、猿叶甲等常见蔬菜害虫和地老虎、金龟子等地下害虫均可诱杀。年单灯累计诱虫2万多头,挂灯区8月上旬高山甜椒上斜纹夜蛾着卵量较无灯区降低57.9%,幼虫数量降低66.8%,可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全年诱虫量从5月上旬开始突增,7~9月为高山蔬菜害虫诱杀盏期,按害虫种类分,地老虎、金龟子5月中旬开始突增,6~7同为诱杀盛期;斜纹夜蛾、棉铃虫、瓜绢螟从6月下旬开始突增,8~9月为诱杀盏期。  相似文献   
3.
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 ,主要感染稻麦、玉米及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此病于 60年代中后期在我县及浙江各县市流行 ,此后一直消声匿迹 ,发生很轻。 1 997年开始 ,我县晚稻上此病突然再度暴发流行 ,发生面积达 9个乡镇 2 0 0 0多 hm2 。 1 998年扩大到 1 5个乡镇 40 0 0多 hm2 ,严重发病田块 ,几乎毁耕。针对矮缩病暴发流行 ,我们积极开展调查试验 ,调整防治策略 ,到 1 999年晚稻 ,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得到了明显的控制。现将有关发生与防治情况作一总结 ,以供共同探讨 :一、黑条矮缩病的发生1 .水稻品种抗病性调查根据调查…  相似文献   
4.
梨网蝽药剂防治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花梨在我县部分乡镇已形成产业种植,但梨网蝽的发生为害十分严重。此虫繁殖快,代数多,老农药甲基1605、马拉松不仅防效差,残效短,还存在着对天敌杀伤大,农药残留高的缺点。为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药剂,进行了本试验。1试验设计1. 1供试药 11.5%喜洋洋可湿性粉剂 (阿维·吡,海正集团公司生产);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江苏克胜集团公司生产);40%毒死蝉乳油(仙居农药厂生产);10%氯氰菊酯乳油(市售);40%乐果(市售)。1.2试验地点及时间试验设在滩岭花桃,梨树品种为黄花梨,施药时间…  相似文献   
5.
近年发展起来的高山夏秋反季节补淡蔬菜已成为山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红茄是山地夏季反季节蔬菜主栽品种之一,一般在5月中下旬移栽,9月下旬采收结束.  相似文献   
6.
调查结果表明,与籼型单季稻两优培九相比,粳型单季稻甬优12品种,前期分蘖力较弱,封行时间偏迟、叶片坚挺,茎秆粗壮高大,生长量大,耐害性较强,生育期长,抽穗成熟时间迟等特点;病虫发生表现前期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病虫发生相对较轻;后期褐飞虱暴发推迟1个世代,穗期螟虫为害风险增大,稻曲病的发生也相对较重。据此,建议调整粳型单季稻甬优12的防治策略,即充分利用甬优12前期病虫发生轻、耐害性强特点,适当提高甬优12分蘖期防治标准,减少防治面积与防治次数,达到保护天敌的目的;纹枯病首次防治应较两优培九推迟15~20 d;重视破口期稻曲病预防与穗期螟虫防治;治前控后,加大褐飞虱防控力度;选用对天敌影响小的低毒农药组合,保护天敌,减轻后期褐飞虱防控压力。  相似文献   
7.
影响松毛虫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的因子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以寄主的地理种群、产卵底物、寄主卵龄期及冷藏与否、寄生蜂的饲养寄主以及蜂卵相对密度等作为试验因子,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暝的接受程度、寄生能力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蜂的饲养寄主是一个重要因子,用柞蚕卵育出的蜂比用米蛾卵育出的蜂寄生能力强约1倍多。寄主卵龄期是另一个重要因子。随着寄主卵龄的增加,蜂与寄主卵的相对接触次数、寄生成功的雌蜂比例、卵粒寄生率和每雌产卵量都急剧下降。在26℃下当  相似文献   
8.
影响松毛虫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的因子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室内以寄主的地理种群、产卵底物、寄主卵龄期及冷藏与否、寄生蜂的饲养寄主以及蜂卵相对密度等作为试验因子,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接受程度、寄生能力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蜂的饲养寄主是一个重要因子,用柞蚕卵育出的蜂比用米蛾卵育出的蜂寄生能力强约1倍多。寄主卵龄期是另一个重要因子。随着寄主卵龄的增加,蜂与寄主卵的相对接触次数、寄生成功的雌蜂比例、卵粒寄生率和每雌产卵量都急剧下降。在26℃下当寄主卵龄从0—6小时增加到18—24小时时,上述寄生指标就下降了一半多。而其余供试因子影响不显著。本文结果还表明,虽然亚洲玉米螟不是松毛虫赤眼蜂嗜好的寄主,但在适宜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卵粒寄生率可达50%—60%,表现出一定的控制潜能,可在玉米螟防治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单季稻大螟防治问题及氯虫苯甲酰胺对大螟白穗防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大螟的数量在局部地区已上升为主要害虫,其种群数量也已超过二化螟。大螟上升主要原因,一是耕作制度多样化与农田生态环境改善有利于多食性大螟的发生;二是大螟发生期早于二化螟,在当前普遍采用长持效药剂,防治间隔时间拉长情况下,大螟容易出现失治漏治;三是当前螟虫主治药剂氟虫腈三唑磷等对大螟防效不理想。为此,笔者进行了新药剂氯虫苯甲酰胺防治大螟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对单季晚稻破口期大螟的防效为94%、保穗率71%,显著高于90%杀虫单200 g/667 m2高剂量处理的84.6%、54.7%。同时提出"改变作物布局,集中连片种植,及时清除田边杂草,恶化大螟生存环境,加强测报,适期防治"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0.
春玉米粗缩病空间分布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缩病发病植株在田间分布呈聚集分布,当发病较轻时,聚集度有所下降,趋向随机分布。用m*-m回归法分析(IWAO)检验,表明玉米粗缩病为负二项分布。根据玉米粗缩病聚集分布特点,田间调查时宜采用平行直线跳跃式取样法,进行小样本、多样点取样。理论抽样模型为n=(1.96)2/D2(1.213 05/m+0.291 09),序贯抽样模型为Tn=1.213 05/(D02-0.201 09/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