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农村地区是饮用水水源河流和湖泊主要的集水区,长期以来以城市环境保护为重点而忽视农村环保建设,近年来更有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农村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增大,尤其是对饮用水水源安全的威胁不断加剧.从法律法规、农村排水处理技术等方面简述了我国农村排水管理模式的现状,指出现有农村排水管理模式的不足,提出从管理层面提高和研究饮用水源集水区农村排水新标准、加强农村排水监管能力建设;从技术层面要集成和筛选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排水成套技术,从而探索构建饮用水源集水区农村排水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采用模拟土壤生态系统的方法,研究了亚胺唑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应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了亚胺唑在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样品用丙酮提取,二氯甲烷萃取,过弗罗里硅土柱纯化,用气相色谱检测,此种样品前处理简单有效,方法检出限和灵敏度均能达到要求.亚胺唑在土壤中消解较快,2005年试验半衰期为12.5 d,土壤原始附着量为0.951 mg·kg-1,2006年试验半衰期为15.6 d,土壤原始附着量为1.014 mg·kg-1.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东江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研了广东省东江流域的基本情况(组成、面积、人口),并从污水排放方式、水质水量情况、污水治理情况(处理模式、处理方法、处理成本及运营管理、处理效果)等方面,分析农村污水治理现状,并对该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中国南方某钨矿污染区叶菜类蔬菜中的重金属含量分布状况和食用安全性,分别对农户家93份蔬菜样品中Cd、Pb、As和Zn的污染状况和健康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类蔬菜样品中Pb、As、Cd、Zn均有检出,平均质量比分别为0.093、0.043、0.23和6.46mg/kg湿重。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红皮菜中Cd属于中污染,其余均属于优良级别。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结果显示,红皮菜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1.74,属于轻污染级别,而包菜和空心菜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40和0.30,属于优良级别。蔬菜重金属THQ(Target Hazard Quotient)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d>Pb>Zn>As。红皮菜的重金属复合风险指数远远高于空心菜和包菜。食用本地蔬菜摄入的重金属对儿童造成的健康风险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5.
消落带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是消落带植被恢复,该恢复过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为国内消落带植被恢复相关研究及工程实施提供参考,综述了消落带人工植被恢复各种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式及特点、消落带类型的划分、植物的选择及配置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消落带类型的划分和植物的选择及配置是决定消落带植被恢复成败的2个最关键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耕地破坏程度鉴定是我国土地执法监察和司法诉讼的现实需求。由于耕地破坏类型复杂多样,加之鉴定标准可操作性不足,大量耕地破坏鉴定结论的公正客观受到质疑,进而影响司法鉴定公信力。本文对比了国家及省市出台的20个相关政策文件,分析其在鉴定程序、内容、指标体系、关键环节等方面的差异,并提出相关建议。对比可知:《耕地破坏程度鉴定办法》与《耕地破坏程度鉴定技术规范》分别聚焦于鉴定工作机制和鉴定规程,两者在内容上有少量交叉。各规范对鉴定单元划定、对照区选取仅作原则性规定。地类查证依据、鉴定指标体系存在显著差异。监测方法的系统性、全面性尚存不足,部分规范同一指标的采样方法、检测方法不同。各标准一般采用极限条件法确定破坏等级。种植条件严重毁坏的标准值存在显著差异,土壤严重污染的标准值基本一致。建议各地立足区域耕地种植条件,结合耕地破坏的类型与特点,本着“宜简不宜繁”的原则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结果准确的鉴定指标体系。鉴定指标应与国家、行业标准相衔接,重点关注破坏主导因素,鉴定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破坏面积、深度、坡度、裂缝密度,土壤容重、pH、有机质、含盐量、砾石含量,农作物种类变化度、农产品产量及质量,土壤微生物种类变化度,配套条件(灌溉、排水、道路、采光通风等),恢复成本等。同一指标应统一监测方法。建议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提高标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是环境行政处罚的重要依据,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不断发生,损害鉴定工作流程复杂、案件资料分析工作量大、数据缺失严重等问题不断显现,如现场勘察耗时耗力、污染物溯源困难、基线不清、损害赔偿金额难以确定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探讨了机器学习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的应用前景。近几年,机器学习凭借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已在数据挖掘、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综述机器学习在上述领域的已有进展,结合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总体工作流程,本文深入探究了机器学习在损害鉴定评估中的应用前景,分析了机器学习在鉴定评估工作中的挑战和局限性,指明机器学习的应用可以提高损害鉴定评估的工作效率,促进损害鉴定评估有序化、系统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则是推进该项改革工作的重要支撑。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田污染案件频发,缺少科学统一、系统规范鉴定评估技术体系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污染环境行为确认、损害调查确认、因果关系分析、损害实物量化、损害价值量化等关键环节的农田污染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方法,并利用典型农田污染案例对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该鉴定评估方法合理可行,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对于完善我国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体系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