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塑盘旱育抛秧是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取得成功的稻作新型栽培技术,它揉合了塑盘水育与肥床旱育的综合优势,具有秧龄弹性大;成苗率高,出苗整齐;抗植伤、发根力强、立苗快、分蘖起步早;减轻劳动强度;高产高效的特点。其技术基本完善配套。  相似文献   
2.
杂交中粳六优1号由江苏省农科院以六千辛A与77302—1配制而成。1985年引进我县试种,表现熟期适中,产量较高。当年试种7.7亩,平均单产为571.5公斤。1986年扩大示范种植4100多亩,平均单产达563.4公斤,比大面积种植的盐粳2号增产9.9%,其中连片种植的28.7亩丰产方,平均单产为594.5公斤。1987年在种源紧缺的情况下,我县种植面积仍达2793亩,单产为542公斤,比盐粳2号增产7.6%。三年种植情况表明,六优1号能在较大面积上产量稳定在550公斤左右,因而深得广大农户欢迎。根据三年来六优1号的考察资料,六优1号亩产550公斤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高沙土地区超高茬麦套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此技术减少了环境污染,发展了生态农业,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发展,推广速度可以加快。  相似文献   
4.
5.
6.
论述了高沙土地区超高茬麦套稻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明显,及其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粳稻塑盘旱育抛秧特点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市自1995年引入塑盘早育抛秧技术以来,示范推广面积不断扩大,累计推广146316.4hm^2,比塑盘水育增效9017.3万元.该技术在现有的粳稻生产技术条件下,充分揉合了塑盘水育与肥床旱育的综合优势,具有秧龄弹性大;成苗率高,出苗整齐;抗植伤、发根力强、立苗快、分蘖起步早;减轻劳动强度;高产高效的特点。其技术基本完善配套。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县种植盐粳2号的面积一直稳定在15万亩以上,亩产450公斤左右。为了探索盐粳2号高产的栽培途径,我们根据1984~1986年在全县考查的249块田的产量资料,进行了盐粳2号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的产量结构分析(表1),从中看出盐粳2号不同产量等级的结实率均在90%以上,千粒重也稳定在24~25克,可见盐粳2号的光合生产力是强的,“源”是足的,因而形成了较高的结实率和相对稳定的粒重。  相似文献   
9.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授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10.
1 试种目的和结果 2002、2003年,我市新扩银杏园12万亩以上,2004年国家有水稻直补,部分农户想退林(银杏)还稻,为既保住和发展这部分银杏,又享受水稻直补,我们于2004年在横垛八桥村和胡庄宗林村试种了“获旱三号”旱稻近20亩,2005年在横垛、刘陈、宣堡等乡镇继续种植162亩,均获得理想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