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豫粳一号自1981年从省农科院引进我县,已连续种植六年。1981年我们进行多点小区试验,平均单产550.4公斤,较对照种新稻68—11亩增产稻谷67.4公斤,增产率12.8%,且无倒伏,无病害,表现较好。1982年在全县范围内叉进行了多点品种对比试验和较大面积示范280亩,平均单产达409公斤。其中105亩单产超过500公斤,较对照种亩增产13.1%。如师寨乡两次的品种对比试验,豫粳一号亩产566.5公斤,较对照种新稻68—11亩增产稻谷56.5公斤,增产11.1%,经过两年的试验、示范鉴定:证明豫粳一号  相似文献   

2.
献改优63是杂交稻中的一个强优势组合。我市1988年试种51.4亩,平均单产607.5公斤,比邻近田块的汕优63增产48.5公斤,增产幅度为8.7%。1989年示范2162亩,平均单产达629.5公斤,比汕优63亩增53.5公斤,增产幅度为9.3%。同时出现了一批高额丰产方,单产在650公斤以上的百亩方有7个。兴化市钓鱼乡丰产方面积101.5亩,单产达780公斤。现将高产栽培策略和综合配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常优l号”系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粳稻新品种。2002年姜堰市引进试种3.7亩,平均单产692.5k,比对照“武育粳3号”和“武运粳7号”分别增产9.97%和1.82%。2003年扩大种植120亩,平均单产仍达589.4k,较相同栽培条件下的“武育粳3号”增80k以上。  相似文献   

4.
“丰两优1号”是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辽宁省农科院北方粳杂中心合作选育的新世纪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我县去年从合肥丰乐种业有限公司引进,在全县布点作为中稻试种20亩,经实割验收,平均亩产达621.8公斤,比同类田地种植的D优527增产6.8%,比国丰1号增产8.5%。表现出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抗病性强,品质优良,深受种植户喜爱。  相似文献   

5.
水稻盐粳2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盐粳2号是江苏省盐城地区农科所培育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的特点是:秆低、耐肥、抗倒、高抗白叶枯病、高产优质。我县于1985年引进试种,在1985—1987年的三年试验中,亩产均超过500公斤,较豫粳1号增产10%—20%。1988年五里桥乡种植的66.5亩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633.5公斤;1989年种植的1651亩高产开发方,平均亩产558.7公  相似文献   

6.
豫粳四号麦茬稻亩产500公斤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伊川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其中麦茬稻面积占85%左右,而单产一直徘徊在300公斤左右。自1988年引进豫粳四号以来,经大面积试验示范,平均亩产比68—11亩增产130—150公斤,出现了大量麦茬稻亩产超500公斤地块,最高亩产达602公斤,使我县水稻平均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502公斤。在栽培技术上,  相似文献   

7.
泗阳8号是我场于1976年采用(矮粳22早熟系×泗稻5号)F_7×城堡1号选育而成的。1982年参加省中粳新品系联鉴,产量名列第一;1983~1984两年参加省中粳区域试验,产量均居首位。两年平均单产519.3公斤,比对照1农垦57增产17.55%,达极显著水平,比对照2盐粳2号增产3.82%。1986年4月,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在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8.
《天津农业科学》2015,(7):118-121
为中早粳晚熟稻区改良杂交粳稻稻米品质,提高粳稻单位面积产量,采用杂种优势利用方法,在育成优良BT型三系不育系金粳13A和恢复系津恢2号的基础上,组配高产、优质、多抗杂交粳稻品种金粳优132,经国家北方稻区中早粳晚熟组2008—2009年区域试验,金粳优132号平均单产9.81 t·hm-2,比对照金珠1号增产12.94%;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97t·hm-2,比对照增产13.7%。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在辽宁省南部、北京市、天津市稻区种植。金粳优132是我国北方稻区首个米质达国标优质稻谷1级标准的国审杂交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9.
雁北春麦区改种冬小麦是小麦种植史上由春麦变冬麦的一场革命。1997年朔州市农业局承担农业部提出”冬麦北移”战略的引种、试种项目,1998~2000年连续3年试验、示范获得成功,产量品质均不错。1998年平均单产403.5公斤;1999年大灾之年,100亩冬麦套种田平均单产255公斤,比春麦平均单产125公斤亩增l30公斤,增产104%;2000年种植1030亩,平均单产404公斤,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县种植盐粳2号的面积一直稳定在15万亩以上,亩产450公斤左右。为了探索盐粳2号高产的栽培途径,我们根据1984~1986年在全县考查的249块田的产量资料,进行了盐粳2号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的产量结构分析(表1),从中看出盐粳2号不同产量等级的结实率均在90%以上,千粒重也稳定在24~25克,可见盐粳2号的光合生产力是强的,“源”是足的,因而形成了较高的结实率和相对稳定的粒重。  相似文献   

11.
K优619系温州市农科所利用K17A与C619组配育成的早杂强优组合。1997年我区试种11亩,单产476公斤,表现熟期适中、抗性好、食味佳;1998年在郭溪、巨溪、沙城、白象等镇扩大试种332_3亩.平均单产405.2公斤,比全区早杂平均单产亩增34.2公斤,增产9.2%,其中郭溪镇任桥村:102亩,单产405.3公斤,比汕优浙3亩增33.9公斤,增产9.1%。经市、区农业局验收的高产田块5丘15亩,平均471.3公斤。省、市、区农业专家的考察一致认为该组合是一个综台性状较好,有发展潜力的早杂新组台。  相似文献   

12.
马克兰加盟共和国小麦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1/2,主要种植冬小麦,播种面积达800—900万公顷(1.2—1.35亿亩),占全苏冬小麦面积的43%以上。近年来的产量不断增加,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是增产的主导因素。1986年乌克兰冬小麦平均单产33.4公担/公顷(223公斤/亩),到1990年平均单产上升到42公担/公顷(280公斤/亩),比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高中早粳晚熟稻区粳稻产量,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优良BT型三系不育系金粳11A和恢复系津恢1号;在此基础上组配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杂交粳稻新品种金粳优11A/津恢1号。经国家北方稻区中早粳晚熟组2010—2012年区域试验,金粳优11号平均单产9.71t/hm2,比对照津原85增产11.57%;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97t/hm2,比对照增产11.93%。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辽宁省南部、北京市和天津市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准两优527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准S与蜀恢527配组育成的优质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引进在我县有代表性的棠口、熙岭,本所三个点进行试验、示范,平均产量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10.5%、11.6%、12.8%,是目前我县的接班品种之一,现将有关栽培技术阐述如下:一、产量表现2004年该品种在不同海拔地区种植,表现为:棠口点专业户陆坚示范种1亩,单产677.7千克/亩,比汕优63(ck)增产10.5%,达显著水平;熙岭点专业户张和试种1.2亩,平均产量692千克/亩,比汕优63(ck)增产11.6%,本所试验收割测产平均产量718千克/亩,比汕优63(ck)增…  相似文献   

15.
中浙优8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优质不育系中浙A与恢T-8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2012年引进在德化县大铭乡试种,2013年扩大示范,均表现高产优质,201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3002)。现将中浙优8号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产量表现 2012年德化县大铭乡引进中浙优8号在大铭村和琼英村作中稻试种,面积均为15亩,经实地测产,每亩产量分别为653.4kg和675.5kg,平均亩产664.5kg,比对照福优964增产18.3%。2013年在大铭村和琼英村扩大示范,种植面积各75亩,经实地测产,每亩产量分别为667.5kg和676.9kg,平均亩产672.2kg,比对照福优964增产18.6%。经过2年试种、示范,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1982~1985年,我县杂交稻平均结实率分别为83%、84.19%、81.74%、78.33%,1986年提高到87.01%,主要原因是抓了下列四条措施。 (一)选用结实率高的高产新组合 1985年以前,我县杂交稻一直以汕优6号当家,1986年全县种植了高产、优质的新组合汕优63达8万亩,占杂交稻面积44.4%。据成熟时考查:汕优63平均结实率达89.14%,比汕优6号高3.63%;千粒重达29.84克,比汕优6号增加3克;亩产达687.6公斤,比汕优6号增加80.8公斤,增产13.3%。  相似文献   

17.
绵新油68系四川省绵阳市新字生物科学研究所选育,2010年冬引进我乡试种,栽培方式为整畦穴播,种植面积4.5亩,平均亩产157.8公斤.比油研9号亩增11.4公斤.增幅7.8%。2011年冬,种植面积103亩,栽培方式仍为整畦穴播,平均亩产155,7公斤.比油研9号亩增10.6公斤,增幅7.3%,增产效果显著。现将双低油莱新品种绵新油68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云光12号是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用光敏不育系95076S与云恢124配组育成的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00年在云南省大理、保山、楚雄、弥渡、昆明等地试种,平均亩产717千克,比对照1云光8号平均亩产585.5千克增产131.5千克,增幅为22.46%,比对照2合系39号平均亩产550千克增产167千克,增幅为30.36%,最高单产达923.3千克.2001年在大理试种又获亩产870千克的高产.因其产量高、抗性好、米饭适口性好等优点,受到种植户和消费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六优3-2是江苏省农科院配组成的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第二个粳型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与六优1号相比,具有较高的丰产性和较广的适应性,亩产可超过500公斤,一般比盐粳2号增产15~19%。  相似文献   

20.
再生稻不仅可以一季两收,提高种粮效益.而且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省药、省本的优点。我县再生稻栽培已有10多年历史,每年种植面积约2.6万亩。再生季亩产200-300公斤。2003年以来,我县从省农科院引进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试验、示范,获得成功。2005年我们在夏茂镇中街村建立504亩Ⅱ优航1号再生稻高产示范片.经福建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验收.头季稻平均亩产742公斤,其中1.2亩高产田亩产达883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405.5公斤。全年稻谷平均亩产1147.5公斤。将我县再生稻产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现将Ⅱ优航1号再生稻丰产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