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6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棉花生产中出现的干旱、洪涝与台风、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危害特点,提出抗灾减灾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2.
2011—2012年东至县油菜“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确定项目区各个施肥单元、主推油菜品种最佳的氮、磷、钾施肥比例,进行油菜配方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油菜产量大于2 775 kg/hm2的优化施肥方案为纯N 165.00 kg/hm2、P2O538.85 kg/hm2、K2O 61.95 kg/hm2。  相似文献   
3.
安徽沿江棉区棉花区域大配方效果验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项研究以安徽省沿江棉区的棉花为研究对象,采用“大配方、小调整”策略,研究区域大配方、小调整和缓释配方的应用效果,为棉花简化、节本、高效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从产量上来比较,望江县以大配方处理最优,略优于小调整,东至县则以小调整优于大配方;从效益上分析,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处理最高,小调整次之,随后是大配方处理。因此,大配方小调整更高产,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更高效。  相似文献   
4.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是一种节本、高效、环境友好型肥料,使用了缓释技术,肥料养分释放有序有节,基本做到了与棉花生长所需同步,使用简便,节省用工。田间小区试验和示范表明,用1 500kg/hm2作基肥一次性施用,中后期(盛花期)追施少量速效氮肥,即可满足棉花一生的养分需求,能够提高产量,减少用工,其总体经济效益比常规施肥方法增加22.2%;对有机质含量偏低的土壤,采用1次基肥(加有机肥)加1次追肥的施肥方案,能够持续改善土壤供肥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棉花在生产应用上的风险与安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转Bt基因抗虫棉在各棉区广泛种植的现状,分析了转外源基因棉花在生产应用上存在抗除草剂棉花可能成为杂草、基因漂移威胁棉花近缘物种、转基因棉加速害虫的抗性进化、对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风险,提出培育种植转多基因棉花、调控外源基因表达、设置棉花害虫"庇护所"、轮换种植不同类型的转基因棉品种、建立转基因棉花害虫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等转Bt基因抗虫棉的安全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东至县5000亩优质专用水稻生产示范片项目,重点介绍了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区建设情况,总结水稻绿色生产增产增收、提质增效技术环节和示范效果。示范区主要采用 “稻麦”、“稻虾”两种水稻种植模式,示范推广多项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优质品种选用、配方施肥、水浆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实现优质稻品种覆盖率100%,耕种防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比非示范区高5%,化肥农药使用量比非示范区减少10%以上,稻谷亩产600kg以上,经济效益比非示范区平均单产增幅8.7%。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东至县是优质棉基地县,常年棉花种植面积1.2万hm2,一般为棉(麦)油两熟制,棉花施肥量普遍较大,在取得高产的同时,也增加了成本投入.为了充分发挥施肥的增产效应,需要寻求最佳施肥方案.本试验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方案进行田间试验,旨在通过试验,确定本地区棉花的最佳氮、磷、钾肥施用量及最佳配比,为棉花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抗虫棉早衰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了抗虫棉早衰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在抗虫棉的推广种植过程中,充分发挥抗虫棉的优良特性,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9.
油菜高产栽培的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方案,研究了安徽省东至县油菜高产栽培的氮、磷、钾肥肥料效应,并建立了肥料效应函数模型.结果表明:项目区土壤氮、磷、钾供给能力达中等偏上水平,增施磷肥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而增施氮和钾肥增产效应并不显著;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 24.53 kg/hm2、P2O577.65 kg/hm2和K2O 4.66 kg/hm2.  相似文献   
10.
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建立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种植模式,采用正交设计3套3因素3水平田间试验,研究了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优化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对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产量影响显著的栽培因子有品种、播期和种植密度等,DPC、N和去蕾措施等3个栽培因子对机采棉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考虑,将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栽培技术优化为:品种选用中棉所50、机收50等早熟品种,于5月下旬直播,播种密度为10.50~11.25万株/hm2,N用量为180 kg/hm2左右,DPC用量为180~270 kg/hm2,施肥和化控的具体方法要结合地力、长势、天气等因素综合考虑,条件允许时可以适当去除早蕾或晚蕾以促使机采棉成铃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